中國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不僅僅因為炎黃二帝是華夏文明始祖!

中國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不僅僅因為炎黃二帝是華夏文明始祖!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這句話常常被大家掛在嘴邊。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姓氏和祖先血脈的傳承都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所以中國人會修家譜,建祠堂,會詳細記錄自己姓氏的發源、遷徙分佈、所出的名人等資訊,這也為研究歷史提供了很大便利。

中國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不僅僅因為炎黃二帝是華夏文明始祖,也因為中國人的姓氏多半是從炎黃二帝的姓氏分化而來。黃帝姓姬,炎帝姓姜,姬姓被譽為“萬姓之祖”,《百家姓》裡411個姓氏源自姬姓,由這411個姓氏演變而來的姓氏就更多了。

中國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不僅僅因為炎黃二帝是華夏文明始祖!

至於姜姓,根據現代學者考證,自炎帝時代起從姜姓分支而來的姓氏多達247個。某種程度上《百家姓》裡各大姓氏多少都和姬、姜二姓有血緣傳承聯絡,但也有部分姓氏屬於“外來融合”,比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安姓。

安姓在舊《百家姓》中排第79位,和其他大姓一樣源流眾多,其中一支源於安息國古伊朗人。安息國也叫波斯第二帝國或者帕提亞帝國,位於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建於公元前247年(嬴政當上秦王的同一年),滅亡於公元224年(此時中國歷史處於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

中國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不僅僅因為炎黃二帝是華夏文明始祖!

可以看出,安息國延續的時間挺長。安息國的古伊朗人來到中國,主要是漢武帝在位時曾經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一條從漢朝皇城長安經甘肅到中亞、西亞最終抵達歐洲的“絲綢之路”,安息國恰好處在這條路的中間,羅馬帝國在它西邊,大漢帝國在它東邊。

眾所周知,中國的絲綢曾經備受羅馬帝國貴族追捧,那麼,是誰讓羅馬人知道了絲綢的存在呢?就是安息人。從公元前126年開始,漢朝的蠶絲與絲綢不停地透過絲綢之路運往中西亞地區以及歐洲,安息國憑藉過境貿易獲得了不少利潤,所以安息國與漢朝一直保持友好關係。

中國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不僅僅因為炎黃二帝是華夏文明始祖!

《漢書》記載了漢朝與安息國的很多往來,比如公元前115年漢朝派使節去安息國,安息國國王派出2萬兵馬迎接;比如公元87年安息國王派使者來漢朝進獻獅子以及許多奇珍異寶等。在這種友好往來的背景下,很多安息人,尤其是商人都跑到漢朝定居。

他們來一是因為漢朝包容性強,要在漢朝生活並不難,可以務農,也可以經商;二也是避開羅馬帝國與安息國之間燃起的戰火。安息人最初的聚居地就在甘肅隴西一帶,而漢朝時來到中國的安息人裡,身份最貴重的莫過於太子安清。

中國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不僅僅因為炎黃二帝是華夏文明始祖!

史書記載:“安清字世高,安息國王正後之太子也……讓國與叔出家修道……以漢桓之初,始到中夏……至止未久,即通習華言,於是宣譯眾經改胡為漢。”安清不願意當國王,出家為僧後來到東漢皇城洛陽,隨後在這裡定居宣傳佛教,他的侍從、隨行官員自然也跟著住了下來。

安清等人入鄉隨俗,由於他們的國家在漢文裡被翻譯為“安帕提亞”,他們便取“安”字為姓氏,世代相傳。久而久之,安姓成了安息人的主要漢化姓氏,他們在中國紮根繁衍,足跡遍佈大江南北,至今都有許多安姓人奉安清為始祖,奉這一支安姓來源為正源。

中國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不僅僅因為炎黃二帝是華夏文明始祖!

當然,安姓的源流不止古伊朗一脈,早在漢朝之前,中國就有了安姓人氏,比如秦始皇時期的博學老者安期生,《高士傳》記載他曾經跟秦始皇聊天聊了3天3夜。另外,安姓也有不少源於其他少數民族改姓,只不過安息國這一支比較有名。

不管源流如何,安姓早已完全融入中華民族,成為中國姓氏文化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文明的特色本就是兼收幷蓄,包容開放,安姓的歷史即可證明。如今國內安姓人口大約有170萬,主要分佈在河北、山東、山西、安徽、遼寧五省,在當代《百家姓》中列第110位。

TAG: 安息安姓姓氏漢朝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