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盛傳的來歷

周盛傳的來歷

北海老農

周盛傳是小站鎮和小站稻的創立人。是小站鎮、小站稻之父。他將和小站這個地名永遠地聯絡在一起。我們就認識一下週盛傳。周盛傳(1833一1885),字薪如,名和字連起來就是薪火相傳延續不斷的意思。“薪盡火傳”語出《莊子》。薪就是柴薪,可供人們點火獲取光和熱的柴薪,大的粗的能劈開的樹木為薪,小的細的能捆成捆的為柴,柴薪燃燒盡了,還可以引燃別的柴薪,薪盡火不盡,就好像國家民族世代相傳綿延不絕,繼承發展。周盛傳晚年自號“北海老農”。《春秋左傳》中,把渤海稱為北海。周盛傳在天津小站以所統軍隊搞屯田周盛傳像種稻,致力於挖河建閘、插秧種樹十餘年,雖為將軍,卻更象一個老農。周盛傳在小站屯墾的文獻中,有多篇指導屯墾工作的訓喻文告,這些文告細緻到灌水、修閘、種樹、插秧等很具體的操作方法,連今天的稻農都自愧不如。例如:“鹹水抽溝外放,不使涓滴人(甜水)河”;“各營種樹,現值九九已完,自應一律趕種,毋得失時…已種者務須急用甜水灌刷,甜土培壅,使之易長,未種者亦須移植屋後背蔭處所,先用葦柴墊底,再用甜土護根,毋任摧折”;“各車棚務須選用叉樹安置絞關……車頭之旁須添靈便之人看視,視以潮水之大小,為車頭之高低”;“拔秧總以(下午)四五點鐘為度,至二更拔齊,推放船上,務須勻排,不得擁擠,如因船小不敷多放,先將船面勻放一層,上用棍棒架住,再放一層,極多以三層為止,總以熱氣不致燻蒸為宜…秧田或在新城,或在鹹水沾,不過二十餘里,天明總可到營”;“石閘須用灰四成,土六成,捶築要堅,灌浠灰土要篩極細,須用石碾碾過,先將灰土放在兩旁,如慮風吹,即用帳篷遮蓋,臨下再和,早和恐難吃水也…”“馬隊右營哨官紀鳳章、嚴正禮承辦中塘窪新河北岸洩水閘,工程草率,業經記過…”如此等等,令人感到寫文告者,和一個指點後生的老農分毫不差。周盛傳自號北海老農,絕對名副其實。周盛傳以北海老農為號,說明,比之前半生的戰功赫赫,他更看重得是改造津南水利,開發荒田,培植小站稻,建立小站鎮而留下的永世基業的這段經歷。今天人民肯定周盛傳,也正側重在此。

周盛傳的來歷

周盛傳的來歷

周盛傳的來歷

周盛傳的來歷

周盛傳的來歷

TAG: 盛傳老農小站柴薪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