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十大規模浩大的北伐戰爭(上篇)

中國,因為特殊的地理形勢,所以造成了南北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亂世之間,就很容易形成南北分裂。歷史上,完成一統天下,自古以來就存在兩種方式,一是南征,二是北伐。

南征相對容易,歷朝歷代基本就是先穩定中原之後再掃平江南,進而完成國家統一,秦朝先穩固三晉之後才有餘力征伐楚國,西晉、隋唐宋都是南征完成的國家統一。但是,自古以來北伐完成機率相對南征就很低了,真正成功的,其實也就是朱元璋是全面成功,而北伐戰爭勉強形式上成功。

北伐難以成功,這中間有很多種原因,首先是,在歷史上南方相對於北方開發晚了很多年,南方的人口和科技遠不如北伐,所以相對而言實現北伐成功的機率就沒有那麼大。其二就是地理因素,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地圖北寬南窄,所以北方對南方有一種包裹和壓制的姿態。其三,北方人和南方人的習慣不同,北方軍隊以騎兵和步兵為主,南方則以水軍為主,在此情況下,北方打造一支水師相對容易,而南方根本不可能打造一支強悍的騎兵隊伍,這就呈現了,在南北朝時期的北伐,最大的戰果也就是抵達水師能到的極限距離。

但是,即使北伐成功機率很低,可歷史上仍然不乏大量的北伐先例,無數先輩前赴後繼,為完成國家與民族一統而拋頭顱灑熱血,即使身處南方不利地形,也堅持不懈地北伐。

中國歷史上十大規模浩大的北伐戰爭(上篇)

蜀漢第一次北伐

1、蜀漢北伐

歷史上的北伐大事記中,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蜀漢北伐成為了耳熟能詳的典故,畢竟孔明六出祁山的故事,至今仍然在民間和各類藝術作品中為人樂道。三國時期,因為蜀漢國勢衰弱,所以採取了以攻為守的戰略。自劉備北伐收復了漢中但是卻損失了荊州要地之後,蜀漢政權便成為了困守巴蜀的一個偏安政權,基本失去了與曹魏逐鹿中原的機會。

所以,蜀漢自諸葛亮開始,歷代都奉行以攻為守的策略,將戰火燃燒在魏國的土地上。最著名的當然屬於諸葛亮的六次北伐,實際上真正出兵的只有五次,孔明以傾國之力北伐而不容有失,所以基本上都是極為謹慎的用兵,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和不利局勢,蜀漢便會撤軍。以這種持續給曹魏邊境壓力的方式,造成曹魏邊患重重,無力南下征討蜀漢,蜀漢可以實現完美的防守戰略部署,缺點就是連年用兵,造成蜀漢百姓疲敝,國內矛盾重重。

中國歷史上十大規模浩大的北伐戰爭(上篇)

蜀漢北伐

諸葛亮之後,繼任者姜維採取的戰略,只不過動靜要小了很多,姜維在掌控蜀漢兵權的24年時間裡,總共發起了差不多十一次北伐,這當中,有延續以攻為守的戰略因素,但是更多的是,姜維擁軍自重,不想被剝奪兵權的一種政治手段。結果就是,進一步掏空了蜀漢的國力,直接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總而言之,蜀漢看似聲勢浩大的北伐,不過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用以攻為守的戰略部署來牽制魏國的一種手段罷了。相比而言,東吳政權在陸遜的帶領下的四次北伐,取得的戰果明顯大於蜀漢的北伐。

中國歷史上十大規模浩大的北伐戰爭(上篇)

桓溫三次北伐

2、桓溫北伐

自衣冠南渡和琅琊王氏擁立司馬睿割據江南開始,中國長達兩百多年的南北割據就基本形成。東晉在經歷了最初平定國內矛盾之後,政局漸漸穩定,門閥之間也形成了預設的等級差別,簡而言之就是大秩序建成了。國家穩定,自然就會帶來一個高速的發展階段,桓溫,就崛起於這麼一個美好的時代。正因為這個緣故,桓溫的北伐,相比之前的祖逖北伐、殷浩北伐、褚裒北伐都顯得時機更加成熟,效果更加明顯。

正巧,當時後趙崩潰,鮮卑南下,氐族和羌族相繼南下重整河山,北方陷入混亂,正好給了南方北伐的機會。而剛平定了蜀地然後又逼廢殷浩的桓溫自然看到了這個機會,於是為了創立功業以便更好地掌控朝局為目的,開啟了由西向東的三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354年,桓溫沿著漢江北上,北伐關中立足不穩的前秦,此時剛走出隴西大山的前秦國力弱小,桓溫佔據很大的優勢,一路推進到了長安以東,這是自317年,西晉殘部固守的長安被漢趙攻破之後,37年,晉軍首次涉足關中,當時很得民心,桓溫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本有機會一舉滅掉前秦。但是桓溫沒有大膽進攻,而是屯兵關中準備收麥子以充軍糧,結果前秦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桓溫北伐遷走關中百姓數萬人草草南下,被前秦追擊,慘敗。

中國歷史上十大規模浩大的北伐戰爭(上篇)

桓溫北伐中原

第二次北伐,算是最成功的一次,自江陵北上,透過水運,到達了洛陽周邊的伊水,同時派遣另一路大軍進入黃河,夾擊洛陽周邊的敵人。桓溫親自披甲督戰,命晉軍結陣而進,終於大破姚襄,收復西晉故都洛陽。此戰之後,桓溫正式名揚四海,在東晉朝中一家獨大。

而桓溫為了給政治生涯上更進一步奠定基礎,趁前燕在戰神慕容恪病逝之後,嫉賢妒能的慕容評當朝,開啟了第三次北伐,從淮河進入黃河,但是當時趕上天下大旱,各條河道水量不足,桓溫走的舉步維艱,很多時候需要現挖鑿河道,而後方軍需供應又極為困難,所以在面對慕容垂的大軍趕來之際,已然軍糧耗盡。不得不倉皇撤退,被慕容垂八千騎兵追擊,損失過半,此戰也斷送了桓溫稱王稱帝的政治前途。

從桓溫北伐,我們不難看出,南方大軍北伐的侷限性,桓溫兩次重大失敗都是因為糧食問題,第二次雖然成功,卻也不能擴大戰果。主要原因就是水路運輸問題,南方河道縱橫,適合船隻運送,可以節省大量成本。但是水運是有極限的,而依靠水路轉運糧草的軍隊,因為地理因素,自然也是有北伐極限的,軍隊一旦脫離水路太遠,就會陷入糧草危機,進而以草草收場而告終。桓溫三次北伐,始終沒有擺脫這個怪圈。

中國歷史上十大規模浩大的北伐戰爭(上篇)

東晉北伐

3、孝武帝北伐

東晉在桓溫病逝之後,司馬氏才真正掌握了皇權,也就是說,東晉一百多年,或許只有孝武帝一人切切實實掌控了中央朝政大權。孝武帝統治時期,北方因為前秦十餘年內基本統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征討東晉以求一統天下的戰爭中,卻在淝水之戰馬失前蹄,不戰自潰,因此引發了一系列連鎖效應。

前秦在淝水之戰慘敗後,迅速土崩瓦解。前秦崩潰之後,鮮卑、匈奴、羌族相繼崛起於北方,瓜分前秦的政治遺產。而東晉取得淝水之戰大勝之後,士氣正旺,於是趁勝北伐,取得了桓溫之後,又一次巨大的北伐成功。

中國歷史上十大規模浩大的北伐戰爭(上篇)

謝玄

本次北伐,在孝武帝的統籌下,由謝安主持,謝玄統帥。所以,也稱為謝玄北伐。謝玄所統率的北府兵,戰鬥力極強。在前秦潰敗之後,迅速追擊,收復了大片失地。次年,也就是384年,謝玄再次北伐,謝玄攻克中原重鎮徐州,劉牢之攻克了鄄城。隨後,北伐大軍繼續北上,一路橫掃青州和河南東部。

次年,劉牢之渡過黃河,攻下了黎陽,遠望河北重鎮鄴城。之後,又趕上苻丕與慕容垂在河北拉鋸,劉牢之在得到謝玄允許下,答應了苻丕求救的請求,率領大軍突襲鄴城,將慕容垂擊退,並且一路向襄國進發。但是卻孤軍深入,被慕容垂擊敗,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回黃河以南。

此次北伐自此告於段落,但是這一時期,是北伐的絕佳時期,可惜東晉收復北方失地的決心不足,否則成功的機率還是比較可觀的。

中國歷史上十大規模浩大的北伐戰爭(上篇)

劉裕北伐後秦

4、劉裕北伐

劉裕北伐,是東晉和南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北伐,只是最後的時機不合適,外加天公不作美,否則劉裕很有可能完成一統天下的歷史重任。劉裕在擊敗桓玄之後,重新恢復了晉室江山。而劉裕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能夠更進一步,也學著殷浩和桓溫,開啟了北伐之戰。

劉裕時期,正值北魏崛起之際,當時北方的其他政權皆已衰落,後秦、南燕和西北的許多個政權皆衰落不堪,劉裕第一次北伐,征伐南燕政權,在野戰中擊潰南燕主力大軍之後,隨後圍攻南燕都城廣固。歷時一年有餘,最終攻破廣固,滅亡了南燕,後來因為盧循作亂,劉裕沒有繼續北上,而是迴歸處理國家內部事務。

中國歷史上十大規模浩大的北伐戰爭(上篇)

劉裕北伐中原

六年後,也就是公元416年,劉裕再度開啟北伐,準備一舉滅掉後秦。於是劉裕由淮入泗,進入黃河,借道北魏,進攻後秦。途中以卻月陣以少勝多,擊敗了北魏騎兵,收復了黃河南岸的幾乎所有土地。

隨後,劉裕繼續西行,在王鎮惡和沈田子等人的配合下,大軍一路直插後秦腹地,於417年八月就攻陷了長安城。劉裕北伐收穫極大,將整個黃河以南乃至山東半島和關中地區都收入了掌下。

可惜,在劉裕拿下關中之後,重臣劉穆之去世,劉裕不得不中斷北伐大業,回到建康準備篡位事宜。關中就在劉裕撤退之後,因為內部矛盾,迅速被胡夏的赫連勃勃竊取了戰果。

中國歷史上十大規模浩大的北伐戰爭(上篇)

宋文帝北伐

中國歷史上十大規模浩大的北伐戰爭(上篇)

元嘉北伐

5、元嘉北伐

南朝四代,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次北伐,便是元嘉時期,劉宋王朝初期組織的三次北伐。結局就是,南朝國力發生了巨大的耗損,北伐大業也草草收場,南朝也因此失去了對北方的優勢,被拓跋燾一人逆轉了局勢,成就了北魏戰神的名號。

公元430年,宋文帝劉義隆,見北魏剛剛掃平北方,還要面對草原上柔然的巨大威脅,於是便匆匆組織起大軍從多路北上,想要收復河南北部的土地。但是劉宋派遣大軍在到彥之的指揮下,分散兵力,輕敵冒進,結果被北魏大軍偷襲了大本營,慘敗而回,而後劉宋不願接受失敗,派遣大將檀道濟繼續北上。但是在大勢面前,檀道濟也無濟於事,只能保著大軍全身而退。

450年,拓跋燾親率10萬大軍攻汝陽和潁川,不克而還,宋文帝決定再次組織北伐,北魏先期進行防禦,趁劉宋三路大軍受阻,然後趁勢南征反擊,頃刻間便兵鋒直指江淮,一舉飲馬長江。

452年,太武帝拓跋燾被其子弒殺,國內生亂,宋文帝不顧群臣反對,再度舉兵北伐,卻落得個元嘉草草,匆匆退回了邊境之內,自此之後,劉宋王朝的北伐大業至此告於段落。

TAG: 北伐桓溫劉裕蜀漢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