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立國550年,為何400年都在打仗?並非好戰,你看考古發現什麼

《左傳》對國家大事有一段非常精煉的總結:“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即祭祀與戰爭,是一個國家最主要的兩大事務。但這段凝練最早並非指代周代社會,而是指殷商王朝。

商朝對祭祀和軍事的熱衷,近乎狂熱。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判定,商朝的國祚始於約公元前1600年,終結於公元前1046年,前後存續約550餘年。

商朝立國550年,為何400年都在打仗?並非好戰,你看考古發現什麼

然而,這個存在了550年的王朝,卻有近400年在打仗。

商湯滅夏“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奠定了商朝的統治根基,在經歷了一百餘年的和平之後,從商王仲丁遷都於囂開始,商朝開啟了對周邊方國的大規模征戰。

仲丁徵藍夷,河亶甲徵夷、班方,武丁伐鬼方、土方、羌方,武乙徵犬戎,帝乙徵夷方、盂,直到末代君主紂王在位時,商朝依然在調集大軍征伐東夷,東征西討。

商朝立國550年,為何400年都在打仗?並非好戰,你看考古發現什麼

夏朝遺存二里頭遺址中,出土文物以禮器為主,偶然發現的兵器,也屬非實戰性質的禮儀用具。而商朝卻截然相反,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出土的青銅器中,兵器比例佔到了15%,商朝中晚期的殷墟遺址出土的兵器比例上升到了70%。殷墟西區發掘的939座墓葬中,有166座出土了實戰兵器,甚至包括平民墓葬。

殷墟不僅發現成批的戈、矛、箭簇等青銅兵器,還出土了大量戰俘頭骨,人種囊括了蒙古人種、太平洋黑人種、高加索白人種、愛斯基摩人種等等。甲骨卜辭中,商王出征前要占卜祭祀,戰爭結束後還要向祖先燎祭。

商朝立國550年,為何400年都在打仗?並非好戰,你看考古發現什麼

顯然,商朝呈現在世人面前的依然是一個軍事帝國,戰爭和祭祀幾乎佔據了這個帝國絕大多數統治時間,東征西討是歷代商王的主要政治活動。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商朝如此熱衷於戰爭,真的是因為殷人好戰嗎?

我們首先來看傳世史書和出土的甲骨卜辭關於商朝征戰是怎麼說的。

商朝立國550年,為何400年都在打仗?並非好戰,你看考古發現什麼

仲丁徵藍夷,是“藍夷作寇”侵入殷商疆土;武丁征伐土方、鬼方,是因為對方“數侵殷邊侯田”;征伐羌方的起因是“貞乎吳御羌”(命令王室貴族吳抵禦羌的進攻);而商朝後期對東夷的大規模征戰,史書記載的很明確,“武乙衰敝,東夷浸盛,遂分遷淮、岱,漸居中土(武乙時國力衰弱,東夷入侵攻入中土)”,“商紂為黎之蔸,東夷叛之”。

總而言之,殷商數百年的對外戰爭其實主要分兩種:第一種是對背叛商王朝的諸侯方國的征伐;第二種是對入侵者的自衛反擊。

事實上,考古發現顯示,在二里頭向二里崗文化過渡時期,伊洛平原並沒有發現任何洪災跡象。武丁時期雖然遭遇了洹水氾濫,但商朝都城始終在安陽殷墟,沒有再發生遷徙。

商朝立國550年,為何400年都在打仗?並非好戰,你看考古發現什麼

這說明,商朝立國後的5次遷都,並非像後世所認為的那樣是為了躲避洪水,商朝遷都的路線反倒是與它的“自衛反擊”作戰的用兵方向暗合。

比如藍夷(今山西東南部屯留藍水一帶)作寇,仲丁遷都於囂(今河南鄭州)徵藍夷;班方(今山東曹縣一帶)作亂,河亶甲遷都於相;遷奄(今山東曲阜)後“徵丹陽戎”(今山東曲阜西);遷殷(今安陽)後,卜辭中出現的商朝征伐物件變成了山西中北部一帶的土方、鬼方,以及安陽以東的東夷。

商朝立國550年,為何400年都在打仗?並非好戰,你看考古發現什麼

如果把夏朝遭遇東夷有窮氏方國的入寇(后羿代夏)看作偶然事件的話,商朝所遭遇的周邊方國的不斷侵襲,似乎讓人不能理解,為什麼這些周邊的方國時不時都要去挑釁一下商朝呢,商朝的周邊環境為何要比夏朝時差得多?

最早對這個問題作出考證的,是郭沫若先生。郭沫若認為,商朝的宿敵—土方是被殷人驅逐後逃往西北的夏民族,故對商朝侵擾尤烈。此後,學者程憬也提出“我們因知夏民族自為商所擊敗之後,其族一部仍留東方,而一部則已退至西北……”,得到了中科院研究員胡厚宣的認同。

商朝立國550年,為何400年都在打仗?並非好戰,你看考古發現什麼

如此看來,商朝立國後,周邊依然存在著諸多夏人支姓或不服殷商統治秩序的夏代方國。

這一結論很快得到了考古發現的佐證。

根據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對536處夏代考古學文化遺址的空間分佈統計顯示:夏文化遺存在汾涑盆地、長治盆地和環嵩山地區形成了3個遺址聚集區,這也就意味著除了夏朝的統治核心—伊洛平原的二里頭遺址外,夏人支姓和服從夏后氏統治的方國,分別雄踞晉南、晉中、豫東以及沂沭河和淮河流域(即後來的東夷區域)。

商朝立國550年,為何400年都在打仗?並非好戰,你看考古發現什麼

這種夏文化遺存的空間分佈,與殷商王朝數百年來的征戰用兵方向存在大幅度重合。

不僅如此,近年來對四川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也發現了有來自二里頭夏文化的陶器、玉器以及牙璋。眾所周知,牙璋是夏文化的典型器物,夏亡後,商朝將流傳下來的牙璋改製為其他器物使用,而三星堆發現的牙璋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在形制上還有改進和發展,依然是三星堆人的祭祀重器。

商朝立國550年,為何400年都在打仗?並非好戰,你看考古發現什麼

這一發現也揭開了商朝不惜勞師遠征“伐蜀”的原因,即夏亡後,有夏遺民從豫西逃入了成都平原,與四川本地的土著居民(寶墩文化)共同創造了三星堆文化,這也是《史記》《蜀王本紀》等史書傳說“大禹生於蜀、長於蜀”的原因所在。

可見,商朝雖然透過戰爭從方國升格為中央王國,但其對於統治秩序的構建和維護,卻持續了數百年。甚至就連推翻商朝的周人,都自稱“我有夏”(周人自謂其國曰夏),雄踞北方草原數百年的匈奴(鬼方、獯鬻),在史書中也被認為是“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

商朝立國550年,為何400年都在打仗?並非好戰,你看考古發現什麼

那麼為什麼夏后氏的支姓、方國勢力依然會如此龐大?

事實上,夏朝脫胎於原始部落時代的方國聯盟,它的建立,第一次讓以血緣為紐帶的方國有了共同的國家意識,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跨地域文化族群。

得益於大禹時代不同族群的協作治水,大禹成功建立了西至崇山,東至東夷、塗山,北至晉南的陶唐,南至湖北石家河的相對鬆散的廣域王權體系。

商朝立國550年,為何400年都在打仗?並非好戰,你看考古發現什麼

而彼時以河北漳河流域為核心的下七垣文化(先商部落),被晉南長治盆地的夏后氏方國阻隔在了太行山以東,並未參與這一構建。

此後,當商族透過戰爭擊敗伊洛平原的夏后氏後,其所構建的“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的強權政治格局,將神權和世俗權力高度集中於商王於一身,遠遠不同於夏代的鬆散聯盟制王權,故而很容易招致從夏人方國的不服與入寇。

所以,商朝550年曆史中,屢屢出現興則諸侯歸之,衰則諸侯莫朝的奇特局面。

TAG: 商朝東夷方國夏后氏藍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