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的貴人

曹操有詩曰:“齊桓之功,為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確,春秋時期有“五霸”,而齊桓公卻是“五霸之首”。齊桓公在位期間,強軍富民,九合駐軍,三平晉亂,驅逐戎狄,創造了一個時代。而輔助齊桓公成就霸業之人,乃是管仲。

齊桓公本名呂小白,乃姜子牙(呂尚)的第十二代孫,因齊國內亂,齊桓公在鮑叔牙的保護下逃到莒國,在歸國的路上,被管仲射了一箭。後來齊桓公成了國君,要殺管仲,被鮑叔牙阻攔。鮑叔牙對齊桓公說:“你要想成就霸業,必須有管仲這樣的人輔佐。”齊桓公於是重用管仲,拜管仲為相。

事實證明,管仲的確是王佐之才,他勵精圖治,選拔人才,用智慧和謀略讓齊國逐步發展起來,成為一方霸主。關於管仲的故事有很多,在這裡分享一個“楚國購鹿”的謀略。

齊楚兩國矛盾重重,齊桓公一直想討伐楚國,但楚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短時間內齊國恐怕無法戰勝楚國。於是,管仲給齊桓公出了個主意,讓齊國高價購買楚國的鹿。於是,齊桓公在齊楚邊境上建了一座小城,專門收購楚國的鹿,價格奇高,本來楚國的活鹿一頭才賣八萬錢,結果齊國以四十萬錢的價格購買,價格是原來的5倍。

楚國百姓看到這個賺錢的機會,紛紛放下手中的農活,集體去捉鹿。等楚國百姓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管仲又讓齊桓公提高價格。最後,楚國的百姓大多不種地了,都去捉鹿了。因為用賣鹿的錢到齊國買來的糧食,比耕種收穫的糧食要多得多。

第二年,管仲突然讓齊桓公關閉國境,不允許齊國商人向楚國賣糧食。楚國因為一年沒有耕種,舉國上下都缺少糧食,全民陷入恐慌之中,米價飛漲,很多人有錢也買不到糧食,餓死者無數。齊國趁機收留楚國的難民,獲得了楚國十分之四的人口。楚國從此元氣大傷,向齊國屈服。

管仲的這一招,在現在看來,是赤裸裸的經濟戰,但在春秋時期,人們還沒有這個意識,等楚國發現管仲的意圖之後,一切都晚了。就這樣,管仲透過自己的一個個謀略,把周邊諸國一個個打敗,幫齊桓公謀得了天下霸主的地位。後人因此稱管仲為“管子”、“華夏第一相”。有人甚至認為,若管仲多活幾年,恐怕“春秋五霸”就變成“春秋一霸”了。可惜的是,管仲畢竟是吃五穀的人,有自己的壽命。

管仲活了70多歲病逝,臨終前,齊桓公來看望他,問管仲有什麼遺言。管仲說:“易牙、豎刁、常之巫、衛公子啟方這4個人,必須攆走,否則齊國必亂!”

齊桓公不理解,說:“這4個人都對我忠心耿耿,易牙把他自己的兒子煮了給我吃;豎刁不惜親自閹割自己來侍奉我;常之巫擅長占卜;衛公子啟方為了效忠於我,父親去世他都不回家。難道這4個人值得我懷疑嗎?”

管仲回答說:“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易牙卻煮了自己的孩子,他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愛,怎麼會愛大王您呢?沒有人不愛自己的身體,豎刁卻閹割了自己,他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怎麼會愛惜大王您呢?生死有命,常之巫用巫術來蠱惑人心,這樣的人怎麼能相信呢?衛公子啟方連自己的父親都不要,難道他會要你這個君主嗎?”

管仲死後,齊桓公對管仲的話充滿懷疑,他試著將上述4人全部攆走,但總感覺自己的生活缺少樂趣,吃飯都不香,起居也不舒服。三年後,齊桓公終於無法忍受,又把4人召了回來。

管仲死,盡逐之。食不甘,宮不治……於是皆復召而反。

翌年,齊桓公病了,首先是常之巫散佈謠言,說齊桓公將在某月某日病死。然後易牙、豎刁二人一起關上宮門,在宮內作亂。最後衛公子啟方帶著上千戶齊國的百姓投奔了衛國。齊桓公被關在屋裡,連一口水都喝不到,此時他含淚感嘆說:

“嗟乎!聖人所見豈不遠哉?”

齊桓公嘴裡的“聖人”,正是管仲。他現在開始感慨管仲有遠見,但已經晚了。管仲當年的那句遺言,竟一語成讖。

齊桓公去世後,齊國大亂。齊桓公的5個兒子為了爭奪國君之位,相互攻伐,齊桓公的屍體長出了蛆蟲,都無人過問。這就是“停屍不顧,束甲相攻”。

管仲對4人的判斷,為何如此準確呢,因為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做人底線都沒有,他要麼極其善於偽裝,要麼另有所圖。

其實,管仲的這種思路,被後人廣泛學習。例如,戰國時期,魯國攻打齊國,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國國君不信任吳起。吳起於是回家殺死了自己的妻子,雖然他達到了目的,但魯國國君從此不再信任吳起。吳起不得不投奔魏國。

明朝時期,金吾衛指揮使傅廣主動閹割自己,請求到宮中伺候明宣宗。明宣宗搖頭說:“你已經官至三品,還要自毀身體,恐怕是不甘居於人下之輩。”於是,並沒有重用傅廣,而是將他問罪。

管仲被後人稱為“聖人之師”,管仲看人的智慧,至今仍然有用啊。

TAG: 管仲齊桓公楚國齊國易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