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比他更高齡的使者嗎?年過九十的唐雎為魏安釐王遊說秦昭王

還有比他更高齡的使者嗎?年過九十的唐雎為魏安釐王遊說秦昭王

當秦國、魏國結為同盟時,齊國、楚國相約進攻魏國。

戰國時期,秦國堅定執行連橫政策;其它國家大多在連橫、合縱政策之間搖擺不定,雖然知道結盟的重要性,但多是臨時性主動結盟或迫於強勢被動結盟。

魏國派人向秦國請求救援,使者的車輛連續不斷,但是秦國一直沒有派出救兵。

盟國應該是禍福同當,所以魏國向秦國求救。

魏國有位叫唐雎(且)的人,年過九十,對魏安釐王說:“我請求出使,往西遊說秦國,讓秦國的救兵先於我出發,可以嗎?”

這位唐雎和《戰國策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中的唐雎雖然不是同一人,但是都有高尚的愛國情懷。

魏王說:“遵命。”於是安排車輛送他去秦國。

唐雎拜見秦王,秦昭王說:“老人家不辭勞苦,遠道至此,太辛苦了。魏國已多次前來請求救援,我知道魏國情況嚴重了。”

秦昭王大概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高齡的使者。

唐雎對秦王說:“大王已經知道魏國情況嚴重,但是救兵不到,這是為大王謀算的臣子不能勝任啊!

何況魏國是擁有萬輛戰車的大國,之所以臣服為秦國東部的屬國,接受秦國的官爵,祭祀秦王先祖的原因,就是以為秦國的強大足能夠成為盟國。

現在齊國、楚國的軍隊已經在魏國城外,大王的救援不能到,魏國情急之下將要割地和齊國、楚國結盟,到那時候大王即使想救援魏國,哪裡來得及呢?

這是失去一個擁有萬輛戰車的魏國,反而強大齊國、楚國二個敵國,我私下以為為大王謀算的臣子不能勝任啊!”

還有比他更高齡的使者嗎?年過九十的唐雎為魏安釐王遊說秦昭王

把責任歸結於臣子,便於分析說理。

魏國和秦國聯盟,就是看中秦國的強大,這是秦國必須出兵的道義上的理由。

魏國已經有了不得已時的對策,秦國現在出兵還有機會留住魏國的機會。

不立即援救魏國,秦國失去一個大國盟友,增加二個強敵。知道講道義對秦王沒有太大效果,所以唐雎陳述、強調“不利”。

以“大王籌莢之臣無任”開頭和結束,這麼直白的表達,秦王再不派兵也會顯得自己無能了。

秦王嘆息、醒悟,於是派出援兵,日夜兼程奔赴魏國。齊國、楚國聽到風聲後,就撤軍離開了。

這就是謀士辯論有力的效果。魏國能夠保全,全靠唐雎的遊說。

儘管這位唐雎和《戰國策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中的唐雎的辯論同樣辭達理舉,但是可惜魏國當時雖說是和秦國結盟,事實上近似於屬國的地位,所以他的話語缺了些讓人心驚的氣勢。

TAG: 魏國秦國唐雎秦王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