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導語

衛所是明代軍事形態下的特殊防衛堡壘,與普通城市功能的州縣相比,衛所並無實際領土劃分,是直接隸屬於中央朝廷的屯兵、調兵站點。

衛所城池下的衛所制並不是單一的軍事制度,也是區域城市建設的行政輔助工具!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明代安順衛所

明初,朱元璋授意設定建立杭州、燕山、河南、西安、太原、武昌、青州、江西八所都衛據所。公元1630年,明廷平定西南的奢安之亂,朱由檢再設定鎮西,敷勇兩衛,督管西南疆域的民政,軍事。

應對外來或內部疆域威脅,衛所不失為一種蠶食領土、拱衛領土的強硬手段!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明代抗倭衛所遺址

衛所城池的建立,更大程度上為軍事服務,同時促進沿線城市貿易安全流通。大多衛所城池相互交錯,並肩建設,導致大多衛所城池出現在農牧區域的交錯地帶,承接中轉站的部分職能,活躍城鎮經濟。

衛所以其軍事戍衛職能的特殊性,有利於調控地方區域城市部分經濟產能、民政職能,即多元化的行政管理體系。(“衛所”以前期屯兵,調兵、戍衛的軍事職能到後期轉管部分民用職能的轉變)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明代衛所城池地理位置

衛所制的成功,造就了明朝龐大的地方衛所城池防禦、監測體系。衛所制的失敗,同時耗費了明朝軍事的有生力量!

衛所城池的地理位置

縱觀古今,城市聚落及附屬據點的建立離不開水文、地形地勢等各種自然與市場條件的制約。

宋代詞人葉適的《安集兩淮申省狀》寫道:“奔迸渡江求活者幾二十萬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幾二十萬家。”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明代衛所城池地理結構

依山傍水即是城市建設,安國固民的有效手段。“依山”即有效穩固城市的後方通道,“傍水”有利於城池內部經濟生產活動的運作。

明代衛所城池的建立,首要考慮軍事的特殊性,其次輔以穩固普通城池的便民性。衛所城池大都建立在地勢險要的地方,即以自然條件的惡劣構築沿線防禦堡壘,適應明軍屯兵戍邊守衛。同時,也促進了沿線驛站交通的長距離管轄!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明代抗倭衛所堡壘

擁有軍屯開墾的土地

既以衛所制鞏固政權,最大的優勢即“兵農合一”。以軍隸衛,以屯養軍,之所以明政府大力倡導建立衛所制度,直接目的是緩解中央的糧餉壓力。

擁有肥沃的土地,是衛所城池建設的先天條件!

明朝耕作土地面積達8。5億畝,即有無法利用的沙化土地,衛所城池的軍用土地畢佔良土。衛所城池,二分守備,八分屯田,寓兵於農,民不加賦而兵用足。朱元璋統治後期,全國明軍糧食大多自給自足!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東北地區黑土地

明代東北奴兒干都司一帶,為防備邊疆蒙古、女真勢力,衛所城池趨多。因為東北的土地開墾較晚,土壤肥沃,從而明軍糧食將得到長時間的高質量供應。

西南邊陲自古由於地理位置偏遠,交通閉塞。土地利用率較低,紫色土地營養價值較高,有利於西南衛所城池沿線長時間開墾軍田。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西南地區紫色土

毗鄰河道溪流

水源是保障沿線衛所城池長時間運轉的自然條件,一定程度上保障軍隊飲用水以及土地灌溉,部分衛所城池,擁有水運交通之便利,即發展小型的“貿易”。

城市發展往往也會受水源的變遷而消失、移動。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擁有河道的明代衛所城池

明朝河北的萬全右衛城,城內水源來自於沿線的龍池泉,泉水位居城池東南,引入城內,供軍隊使用!

遙憶樓蘭古國,它並不是絲綢之路鑄就了它的繁榮,而是佔據豐美的水源地,為樓蘭古國經濟的發展提供能源。水源的流失也讓曾經輝煌的樓蘭古國銷聲匿跡!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失去水源支撐的樓蘭古國遺蹟

明代沿海衛所城池的建立,即優先考慮地形險要,再探究供以軍隊使用的水源,防備外來敵寇,完全控制沿線海域港灣。

明代大多衛所城池,常借山川險要之勢,舟車航運之利,倉庫郵傳之便,土地產物之足,鞏固明廷區域治安!

明代衛所功能劃分

當然,衛所城池的主要功能便是軍事防衛,維護地方治安。後期“點線結合”成為衛所防禦功能的主要體現。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明代衛所制點線結合

明政府為加強對北方農牧業的邊界管理,即修建寬甸縣至山海關的沿邊城牆,有力制約北方部落對中原城市的侵襲。

自東北趨華北西一帶,設立遼東、大同、太原等分統衛所,衛所環繞,形成明朝後期防禦北線的“九大防區”。由於衛所特殊的小城池形制,衍生獨一的軍事及其他服務功能。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明朝九大防區

衛所往往帶有中央統治者的地方權威性,總體上衛所是一個軍事單位,不過由於物資供運的安全,設專用市場,承接市鎮經濟下不同的區域物資集散的部分城市商業功能。

優越的交通職能

傳統的市場運輸以水陸驛站、河道為載體,衛所卻分擔驛站地域限制的部分職能。

衛所城池有些沿驛站交通線東西分佈,以軍事的特殊性,往往會獲得更大的物資集散場地。而區域性的城市經濟腹地實力也會提高!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明代遺留衛所城池

明穆宗實行“隆慶開關”,促進了內邊與外邊的聯絡。由於衛所城池直屬於明廷,“八分屯田”使軍墾餘糧以貿易方式,運至中央太倉或地方糧倉。所以,衛所形成一套生產、加工、運輸的獨立經濟發展路徑。

衛所城池除去傳統屯兵戍衛的功能,不在於對沿邊貿易的管控,更大程度上是以朝廷的直接政策促進地方城市貿易網的建設!

明代衛所空間佈局

實為軍事堡壘,衛所城池的空間佈局與州縣城市稍微不同。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明代校場

軍戶即是衛所城池的主要流動人口,以“軍事防衛”為基準的防禦服務設施會覆蓋衛所城。據《明史》記載,明代邊城衛所均修築完整堅固的城牆以及附屬城防設施,即以軍隊營房、倉庫、校場、衙署為主!

軍隊營房:軍隊休息之場所

校場:軍隊訓練之場所,非一般城市固有

倉庫:軍械、餉銀、糧草囤積之場所

衙署:審理衛所案件及軍員辦公之場所

由於衛所城池建設依然沿用“天人合一”的思想,衛所城的中心即以“十字街”為軸線向外延生。同時,十字街“鼓樓”的修築,體現明政府對於城池中心職能的強化!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明代大型衛所城池

以明代山西大同左衛為例,“大同左衛”位居北方,受自然地理條件限制,幾經修整。明嘉靖年間,政府整修的左衛地域空間為1540×1500米。以南街的太平樓和北街的文昌閣相連,形成一條南北相縱的城市軸線!

空間佈局不僅是體現衛所城池軍事防衛的優劣得失,更突出明代衛所制度發展百年趨向沒落的歷史格局!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明代溫州龍灣沿海的衛所城池空間佈局

反思

個人理解來說,衛所制度步入明朝中晚期後,除去沿海抗倭衛所,大多地方衛所之職能被轉移至州縣城市內部,即成為特殊的軍政管理單位,而不是單一的戍衛單位。

衛所城池的建立,從前期單一的軍事功能到經濟貿易的民用職能轉變。衛所城池更像是大城市外的小鎮,連通內外經濟!

歷史解密明代衛所城池建設的深度剖析!

明代遼東地區衛所城池遺址

衛所城池既是明代政府穩固地方的統治機構,也是地方政府溝通朝廷實行政策的載體!

文:歷史小記者,參考《明史》及其衛所制度附屬資料

圖:站內配圖,網路配圖,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衛所城池明代軍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