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不存在的!寡人只是‘嘗膽’,可未曾‘臥薪’”

在我國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流傳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今天要說的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很多人都會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以此來激勵自己,克服困難,不斷前行,但是,在歷史上“臥薪嚐膽的”故事是真實的嗎?且聽我細細道來。

臥薪嚐膽?“不存在的!寡人只是‘嘗膽’,可未曾‘臥薪’”

說起“臥薪嚐膽”,我們就得先分析一下勾踐這個人。勾踐是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更是在《荀子·王霸》之中被列為“春秋五霸”之一,當然,這裡面有爭論,我們先且不說,但是,勾踐的歷史低位時毋庸置疑的,在紹興市,人們為了紀念勾踐,修建了“越王臺“。話說這越王勾踐繼位的時候,吳國國力強大,整頓兵馬準備進攻越國,這勾踐一看這陣勢,心想:”這不成啊,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於是不顧范蠡的勸諫,於公元前494年發兵,討伐吳王夫差,結果在夫椒吃了敗仗,這勾踐被打到只剩下5000人退守會稽,被夫差的兵馬是重重圍困。這時候勾踐這腦袋咕嚕嚕一轉,又想起了范蠡,尋求方法,沒辦法了,打又打不過,就只能議和,於是勾踐就派文種找夫差求和,願意以自己作為人質留在吳國。可是這夫差說:”上天要滅你越國,和談,不可能“。沒辦法,文種找到了伯嚭,這個人呢,非常貪財,這文種送去了大量財物珠寶,文種這一看,非常開心,隨後,向夫差進言道:”這勾踐知道活不了了,就只能殺妻滅子,然後誓死反抗,這樣,一來損失慘重;二來呢,獲得的利益也不夠,還不如讓他歸降,這樣就能獲得更多利益。“這夫差一想,也有道理,於是就同意了和談。

隨後,夫差就到了吳國,然後這夫差就讓勾踐夫婦住在闔閭的墓旁,還讓這兩口子給自己餵馬,范蠡作為跟隨的奴僕,在此期間,勾踐表現的是唯唯諾諾,十分忠心,一看到夫差到來,屁顛屁顛就把馬給拉過來,嘴裡更是滿口奉承日子一長,這夫差一看,勾踐這是真心歸順啊,也就相信了勾踐,而且一看這越國也翻不起風浪,也就放了勾踐。

這夫差放勾踐回到了越國,然後就到了我們常說的“臥薪嚐膽”環節了,這勾踐回到越國過後,那是勵精圖治,重用范蠡,自己更是勤勤懇懇,誓要復仇。按照“臥薪嚐膽”的故事,勾踐為了記住自己受過的恥辱,睡覺睡在柴草之上,在桌子上方吊了一個苦膽,吃飯的時候都要嘗一下這苦膽,記住自己受過的苦,終於在公元前478年,越國再度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在笠澤大敗吳軍,吳國自此一蹶不振。但是根據《史記》記載,“置膽於座,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可是翻遍《左傳》、《國語》,卻根本沒有臥薪嚐膽的記載。

歷史中,最早說到“臥薪嚐膽”的是蘇軾寫的《擬孫權答曹操書》原文是:“僕受遺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上負先臣未報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

綜上所述,這勾踐只是“嘗膽”,沒有“臥薪”。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成語始終激勵了很多人,學會隱忍,刻苦勵志,就像人人罵“陳世美”,可實際卻是杜撰的人物的道理一樣。

TAG: 勾踐夫差臥薪嚐膽越國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