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戰:皇帝自盡,文武百官相繼投海,其中3個細節讓人爭論至今

曾經有一個最為悲壯的戰爭,所有軍民為了不做亡國奴,效忠本國,全部跳海殉國。這就是標誌著華夏滅亡的“崖山海戰”。“崖山海戰”的兩方分別是南宋軍隊和元朝軍隊。

1271年,襄陽保衛戰結束,也就象徵著南宋幾乎已經滅亡。然而宋末三傑,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等人為了復國,擁立端宗和幼主。一行人不斷向南逃亡,在福建、廣東一帶停了下來,試圖靠著水軍來恢復國力。

崖山海戰:皇帝自盡,文武百官相繼投海,其中3個細節讓人爭論至今

然而就在宋端宗等人想要在泉州獲得蒲庚壽的幫助,而蒲庚壽早已和元朝勾結,拒絕宋端宗一行人進城。張世傑一怒之下奪走了蒲庚壽的船隻,帶著宋端宗和幼主趙昺想要逃亡雷州。

只不過,在途中宋端宗一行人遭遇颱風,宋端宗落入水中,沒過多久就病死了。沒了宋端宗,趙昺登基,張世傑等人護送著趙昺前往崖山,準備在崖山和元軍打持久戰。

然而,南宋早已大勢已去,即使是在海上,也無法抵抗得了元軍的進攻。最後陸秀夫揹著趙昺跳海殉國,而跟著趙昺逃亡的十幾萬南宋軍民也跟著趙昺一起跳海殉了國,最為慘烈的崖山海戰也到此結束,南宋覆滅。

崖山海戰:皇帝自盡,文武百官相繼投海,其中3個細節讓人爭論至今

然而,對於崖山海戰的過程,許多人仍然爭議不斷。

有人認為,崖山海戰並不是南宋真正覆滅的戰爭,陸秀夫和趙昺也並不是在崖山跳海殉國的。

根據陸秀夫等人逃亡的路線來看,陸秀夫帶著趙昺一直逃到了硇洲,而崖山是在硇洲的北邊,北邊也就是元軍朝他們攻來的方向。趙昺一行人掉頭向北,重新又迎向攻來的元軍的路線是不太合理的。

崖山海戰:皇帝自盡,文武百官相繼投海,其中3個細節讓人爭論至今

因此,有專家認為,掉頭向北迎戰元軍的應該只是張世傑帶領的軍隊,也就是說在崖山的,只有張世傑。而陸秀夫和趙昺並沒有和張世傑一起前往崖山,他們應該是留在了硇洲。在硇洲島上,也的確是建有行宮和書院的,遺址被後人發現了。

也就是說,陸秀夫等南宋十幾萬軍民跳海殉國的地方是在硇洲,而不是崖山。這是一處爭議。

崖山海戰:皇帝自盡,文武百官相繼投海,其中3個細節讓人爭論至今

還有一處爭議有關於戰爭規模,陸秀夫等人雖然是在逃亡,但是士兵數量有近乎20多萬,艦船也上千艘。元軍的規模根本就比不上如此,元軍不過2萬多士兵,艦船也不過幾百,而且海戰並不是元軍的優勢,反而將規模龐大的南宋軍隊全部擊沉了。

另一個是有關張世傑選擇據點的爭議。崖山海戰當時的崖山,只有西北面才可以讓宋軍艦船停泊,而東南面根本不能讓張世傑的船停泊。

崖山海戰:皇帝自盡,文武百官相繼投海,其中3個細節讓人爭論至今

再說可以停泊船艦的崖山西北面,雖然崖山西北面一般是有南邊和北邊兩個方向的入口的,但北面的出口水很淺,只有在漲潮的時候,北面才可以透過船隻。也就是說,在退潮的時候,崖山就只有南面一個出入口。張世傑選擇這樣一個根據點作為反擊的據點,還是非常具有爭議的。

崖山海戰:皇帝自盡,文武百官相繼投海,其中3個細節讓人爭論至今

參考資料:

《宋史》

《元史》

《續資治通鑑》

TAG: 崖山張世傑陸秀夫宋端宗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