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關羽死得很蹊蹺,他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揭秘關羽死得很蹊蹺,他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為何見死不救(一)

看三國的人,相信很多人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就算關羽看不明白,劉備看不明白,諸葛亮也看不明白?

後來總算明白,其實劉備看明白了,諸葛亮看明白了,關羽也看明白了,就連曹操和孫權也都看明白了。關羽不死,大家的日子都不安生;關羽死了,大家都放心了。所以,整個《三國演義》,大概核心就在關羽之死。

揭秘關羽死得很蹊蹺,他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所以結論是:關羽死於謀殺。

那麼,是誰謀殺了關羽?

為什麼關羽必死

首先說說為什麼關羽必死?這不妨從荀彧之死說起。

荀彧是最早跟隨曹操的謀士,在曹操謀士中排名僅次於郭嘉,對曹操忠心耿耿,立下許多功勞,曹操對他非常尊重。荀彧家族“四世三公”,家族地位遠遠高於曹操,因此荀彧對於曹操的貢獻還包括荀家江湖地位給曹操帶來的好處。

揭秘關羽死得很蹊蹺,他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可是,荀彧這個人幫曹操的目的,是助其匡扶漢室。到後來曹操封魏王加九錫,荀彧發現他有篡奪漢朝的野心,於是站出來反對曹操,結果曹操大怒,賜了一杯毒藥,害死了荀彧。

為什麼先說荀彧?因為關羽和荀彧是一類人。

關羽這人,沒事喜歡讀《春秋》,講大義。他追隨劉備固然有兄弟義氣的成分,但最根本的,還是希望能匡扶漢室,留名千古。

揭秘關羽死得很蹊蹺,他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有一點很能說明問題,那就是關羽被曹操俘獲後,曹操封他為“漢壽亭侯”。名義上是漢獻帝所封,實際上是曹操封的。對於這個封號,關羽十分看重,畢竟這在名義上是漢朝所封,自己從此算是漢朝的官員了。

後來離開了曹操,按理說關羽就應該避免再提這個“漢壽亭侯”,以免刺激大哥劉備。因為在劉備眼裡,這就是曹操封的。可是,關羽依然高調自稱“漢壽亭侯”,大旗上繡著“漢壽亭侯關”。在他看來這是榮譽,可是大哥眼裡這是曹操給的糖塊。華容道關羽私放曹操後,其實劉備心中就有點涼了,看來這個老弟有點靠不住啊。

揭秘關羽死得很蹊蹺,他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關羽為什麼私放曹操?有意氣的成分,可是還有更深的考慮:假如劉備殺了曹操,那麼劉備很可能就會是下一個曹操。

諸葛亮料到了關羽會放曹操,因為他知道關羽的目標是匡扶漢室。為什麼料到了還要讓他守最後一關?因為他知道三足鼎立才是最好的結果。

魏蜀吳三家頭痛

到劉備取了西川,諸葛亮法正等一班兄弟極力勸說劉備稱帝,可劉備拒絕了,先自封了漢中王。為什麼?因為關羽這時在荊州呢,自己要是稱帝,等於是逼關羽投降曹操。

可就是自封漢中王這件事,關羽心中也很不滿:沒經過漢獻帝批准,這就是僭越啊。所以,劉備封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關羽不肯受命。

揭秘關羽死得很蹊蹺,他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三國演義》其實寫得很是傳神,當費詩帶著劉備的任命書來到荊州的時候,關羽直截了當地問:“漢中王封我何爵?”語氣中明顯帶著不滿和不屑,因為他知道,作為王,劉備是沒有資格封爵的。之後聽說自己被封為五虎上將之首,大怒。

關羽的反應很不正常啊,沒感覺到嗎?雖然最後關羽勉強接受了封號,其不滿已經昭然若揭。

費詩一定把關羽的反應原原本本告訴了劉備和諸葛亮。對於劉備來說,這時候很難做。讓關羽進四川吧,那今後一定鬧翻,關羽恐怕就是荀彧的下場,自己則落下過河拆橋的惡名;讓關羽繼續鎮守荊州吧,保不定什麼時候就投降了曹操。怎麼辦呢?

這時的孫權也很撓頭,因為關羽佔據荊州,隨時可以順流而下,攻打吳國。曹操也很頭疼,因為荊州為戰略要衝,隨時能夠北上中原,攻擊許昌。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關羽就成了魏蜀吳三家共同頭痛的一個人物了。

揭秘關羽死得很蹊蹺,他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但是,關羽本人也很頭痛。跟著劉備幹吧,那就是漢賊;投降曹操吧,恐怕也是漢賊;投降孫權吧,那也是漢賊。自立為王吧,那還是漢賊。怎麼辦呢?最不想當的就是漢賊,可是條條道路都寫著漢賊兩個大字。

腹背受敵劉備不救

曹操想了個壞主意,派人去躥嗦孫權出兵攻打荊州。孫權不是傻瓜,他也知道關羽不好對付,所以回信給曹操,建議還是曹操去打荊州。結果,曹操和孫權都不打,但是暗中都在做準備。

說起來,諸葛亮最壞。他讓劉備拜關羽為前將軍,起兵取襄陽。

關羽不是傻瓜,他知道起兵取襄陽就等於攻打曹操,而身後是孫權在虎視眈眈。問題是,前有曹操後有孫權的情況下,大哥劉備竟然沒有派幾個兄弟來撐場子。以一己之力對付曹操和孫權,行嗎?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假裝有條件也要上。

揭秘關羽死得很蹊蹺,他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在北伐之前,關羽其實做好了兩手準備。好的一手是一路順利剿滅曹操,然後扶持漢室一統天下;壞的一手是戰敗而死。這兩種結果都不是漢賊,所以,關羽欣然北上。

劉備、曹操、孫權其實都懷有同樣的期望:關羽千萬別取勝啊。

關羽出兵取樊城,隨後水淹三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天下。曹操是嚇壞了,甚至準備遷都。可是司馬懿看得清楚,他知道在魏蜀吳三家都不希望關羽走得太遠的情況下,他一定走不遠。

孫權行動了,呂蒙白衣入荊州,襲取了荊州。試想,如果此前諸葛亮派趙雲來守荊州,十個呂蒙來也是白給。

前方,強弩之末的關羽終於被徐晃擊敗,於是退守麥城。這時,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將是誰?劉備的乾兒子劉封。劉封竟然拒絕救關羽,這就讓人看不明白了。如果沒有劉備或者諸葛亮的明示或者暗示,他敢不救關羽?

揭秘關羽死得很蹊蹺,他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就這樣,正面曹操,背面孫權,再加上劉備不救,關羽縱有三頭六臂也不能不敗了。

終於,關羽被吳國所擒。到了這個時候,關羽是決定要死的。最終被殺,也算是求仁得仁。

關羽之死“皆大歡喜”

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關羽死後不久曹操也去世,於是曹丕、劉備、孫權紛紛稱帝。

關羽死後,劉備殺了劉封,算是做個姿態,而劉封無疑是作了替罪羊。但是很顯然地劉備有些良心發現,深感對不住關羽,於是出兵吳國為關羽報仇。在關羽這件事上,劉備對諸葛亮恐怕有些不滿,所以諸葛亮上表勸他不要伐吳的時候,劉備“擲表於地”斷然拒絕,這樣的事情在從前是沒有過的。也正因為對諸葛亮不滿,劉備伐吳竟然不帶諸葛亮玩,明顯的是不信任。

揭秘關羽死得很蹊蹺,他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當然,一切歷史都無從印證,只有利害關係歷歷在目。羅貫中則早已經看透了一切,該埋的伏筆都埋下了,只看我們能不能領悟。

跟著劉備幹吧,那就是漢賊;投降曹操吧,恐怕也是漢賊;投降孫權吧,那也是漢賊。自立為王吧,那還是漢賊。怎麼辦呢?最不想當的就是漢賊,可是條條道路都寫著漢賊兩個大字。

到此,結論昭然若揭:諸葛亮謀殺了關羽,劉備、曹操、孫權都是幫兇。整個三國期間,他們共謀作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謀殺了關羽。也許正因為如此,關羽比他們都要高尚,所以關羽成了聖人,而他們沒有。

更多精彩內容——劉備昧心參與剿殺關羽:劉備謀害關羽的真實原因

《三國演義》中,華容道生擒曹操是劉備唯一成功的機會,但由於諸葛亮、關羽另懷心思,曹操被放,三足鼎立形成。諸葛亮希望在三足鼎立中實現與哥哥諸葛瑾的聯吳抗曹,創立諸葛天下;關羽希望在三足鼎立中甩開心存異志的哥哥,與關平、廖化獨立打天下,匡復漢室;劉備也希望在三國鼎立中除掉威脅阿斗繼承權的關羽、關平和劉封,建立自家嫡傳天下。關公在麥城表面上受到孫曹兩處夾擊,實則還有司馬氏、諸葛兄弟和劉備三方的暗中參與,五方缺少任何一方都難以扳倒強大的關公。

一、華容道活捉曹操是劉備稱霸的唯一機會,但三個和尚沒水吃

曾經有人問,《三國演義》中劉備與其子劉禪到底錯失了多少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其實,看上去很多,實際只有一次,那就是華容道!此後的機會都不是機會,作者為了政治上迎合正統,情節上精彩好看而故作驚險並抱憾。

假設關羽在華容道不殺不放曹操,而是生擒曹操,情況會如何?劉備將複製劉邦垓下的逆轉,在赤壁一戰成功。接下來就只需要邊挾曹操以令諸侯,邊誘逼劉協禪讓了。但一旦拖入三足鼎立,劉備就被動了,人家東吳只會在你弱小的時候聯合,稍許強大就會提防,他們不能讓聯合成為陪太子讀書的事情——諸葛亮因此失敗。反之,如果不聯合,就會是這樣的情況:1、關羽以忠漢之名伐強魏防弱吳,失敗;2、劉備以重義名義吞弱吳拒強魏,失敗。可見,錯過華容道之後,劉蜀無論如何掙扎,都是死路一條。小說的本質就是要證明這個道理,揭示這個事實。

揭秘關羽死得很蹊蹺,他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為何見死不救

我們就該追問了,後面他們各逞個人英雄的失敗可以理解,為何當初三劍客齊聚一堂也會坐失良機呢?原來,世上不只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個諸葛亮賽過張子房,還可能三個和尚沒水喝。人們常說,曹操得天時,孫權得地利,劉備得人和,但赤壁大戰收官之時,劉備恰恰在人和上出了問題,三人已然同床異夢,各懷心思。

TAG: 關羽劉備曹操漢賊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