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簾幾十載,慈禧為何臨別遺言:“女人不可預聞國政”

全文1610字 丨 閱讀約需5分鐘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朝晚期最高權力統治者慈禧太后病勢嚴重,幾近彌留之際。

宮廷御醫們手忙腳亂,開了一方藥劑,試圖妙手回春,挽留一段時間。但藥入腸胃,不到一個時辰,慈禧太后便撒手人寰。

垂簾幾十載,慈禧為何臨別遺言:“女人不可預聞國政”

慈禧太后

臨終前,慈禧太后鄭重地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確切來說,這些文字在《清史稿·后妃傳》中並無記載。

初次披露此事並廣泛傳播的是慈禧太后晚年身邊的近臣伯克豪斯(又稱是慈禧太后最後的情人)。這段文字記載在慈禧太后逝世兩年後,伯克豪斯出版的《慈禧外傳》一書中。

慈禧太后晚年的臨終遺言,令人不惑,也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團迷霧。

垂簾幾十載,慈禧為何臨別遺言:“女人不可預聞國政”

顧命八大臣(劇照)

人們不明白作為晚清最高權力的擁有者,慈禧太后從1861年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到1908年病逝,共掌權47年之久,為什麼到最後卻留下這樣的遺言。

1912年2月,年僅3歲的晚清皇帝溥儀頒佈退位詔書,清朝宣告滅亡。此時,距離慈禧太后逝世僅僅過去不足4年。

01人在朝在

慈禧太后心中明白,大清王朝極有可能斷送在自己手裡。

從發動辛酉政變,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以來,清政府的確經過了一段短暫的平靜時期,造就了同治中興的局面。

垂簾幾十載,慈禧為何臨別遺言:“女人不可預聞國政”

垂簾聽政(劇照)

並且慈禧太后自負、堅定而又充滿智慧,這樣的她曾經讓一大群大清王朝的精英人物為之所用,特別是曾國藩、李鴻章等人。

在以李鴻章等人的幫助扶持下,慈禧太后得以借力,將晚清風雨飄搖中的大廈穩穩地紮在這片古老的東方大地上。如此一來,慈禧太后才有機會順利執政長達48年之久。

可是,慈禧太后逝世之後,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且是內憂外患、千瘡百孔的帝國,交到一個3歲皇帝的手中,這個帝國能支撐多久?她感覺也就五年的光景罷了。

垂簾幾十載,慈禧為何臨別遺言:“女人不可預聞國政”

3歲皇帝溥儀

即使是這樣,處於對皇族威嚴的維護,政權也只能交由愛新覺羅氏,只能交由年僅3歲的愛新覺羅·溥儀。

02自詡不凡

從唐女皇到慈禧太后,剛好一千年。慈禧太后本就是一個自命不凡的女人,朝野之上,沒有幾個男人能讓慈禧太后多看一眼。

“少數幾個見過這位太后的人將她敘述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麗的高個子女性。她長著一雙鷹眼,有著明顯的韃靼人特徵。她態度高貴而傲慢,嗓音中帶有不可動搖的權威和絕對的威嚴。”

這是外國人在《中國,長壽之國》對慈禧做出的評價。

垂簾幾十載,慈禧為何臨別遺言:“女人不可預聞國政”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雖然在生活上做足女人功夫,但是在政治上,她要做一個男人,一個比男人還要男人的強者。

所以,慈禧太后絕不會把自己視為一個平凡的人,從她讓光緒稱她為“親爸爸”一事足以看出。

但就是這樣一位自詡不凡的鐵腕皇后,都無法確保大清政權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她自然不會相信其他女性,因為她早已認定沒有哪一位女效能像她一樣出類拔萃。

沒有人能頂替她的角色,沒有人能勝任她的位置。

所以,“女人不可預聞國政”,就是擔心有愚蠢的人盲目模仿她,把晚清攪得天翻地覆,最後歸罪於她這個“始作俑者”。

03承認不足

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慈禧太后對自己的一生做了許多回顧,發現了存在的諸多失誤,更發現了自身執政能力的不足。

受自身性格、眼界以及社會風俗等限制,慈禧太后無法像乾隆皇帝、康熙皇帝那樣直接面對面與大臣們議政,甚至連正常的上朝都不可能,她只能在簾子後面發表簡單的指令和意見。

垂簾幾十載,慈禧為何臨別遺言:“女人不可預聞國政”

康熙皇帝

在執政上的處處阻礙,讓她在內心深深意識到女性在不具備一定的條件下,是不適合執政的。但局勢所迫,她只能在政治上霸得一位,否則就會受害於朝廷的官權之爭中。

“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所以,慈禧太后在生命的最後關頭否決了女性當權的合理性,但這之中也存在著諸多的不合理性與矛盾。

慈禧太后的遺言與她自身是相矛盾的。

風雨飄搖的晚清局勢與垂簾聽政手段是相矛盾的。

保全愛新覺羅家族統治與推3歲皇帝當政是相矛盾的。

至此,迷霧散去。

垂簾幾十載,慈禧為何臨別遺言:“女人不可預聞國政”

慈禧站像

“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半個世紀以來,慈禧太后雖以極高的權力凌駕於家法之上,但最終仍敗倒在現實面前。

治國者,必先修身,修身者,必先得人心。可惜但又可喜的是,慈禧太后認識到這一點時,為時已晚。

參考資料:

《清史稿·后妃傳》

《慈禧外傳》

《中國,長壽之國》

TAG: 慈禧太后晚清家法本朝相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