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唐朝崇徽公主為例,淺析古代和親公主 的個體悲劇

導語:在《甄嬛傳》中,為了解決準噶爾部帶來的邊患,雍正皇帝在皇后的提議之下,決定以朝瑰公主(實則史書上並無出處)出嫁。隨後甄嬛在與眉莊的對話中說了一句:“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而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李山甫《代崇徽公主意》。全詩到也簡單隻有四句:

金釵墜地鬢堆雲,自別朝陽帝豈聞。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

那麼這首詩裡的和親公主崇徽公主何許人也?又有什麼的故事發生呢?

以唐朝崇徽公主為例,淺析古代和親公主 的個體悲劇

唐朝和親畫像

第一什麼是和親公主?為什麼要和親

和親公主,是指歷史上歷任出嫁他國的公主或皇親貴女。

但是她們都是公主嗎?身份上絕大多是的,但本質上她們卻又幾乎都只是宗室女更甚者以宮女充作。

一如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地位十分卑賤,只不過是位宮女。而聞名遐邇的文成公主則屬於宗室之女。按照地位她們事實上,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公主”,而能夠成為和親公主,她們在地位之上都有“升遷”,但是這種升遷帶給她們的卻並非只是虛有其名的地位,文成公主守寡30餘載,王昭君嫁給祖孫三代皆有所出……而個體與背後的王朝安危的矛盾便在這時顯現。

以唐朝崇徽公主為例,淺析古代和親公主 的個體悲劇

文成公主和親

那麼為什麼要和親呢?原因無非有兩種:一種是自身實力弱小,不得不卑躬屈膝,以圖苟存,一如劉邦白登之圍後,只得將宗室之女嫁給冒頓單于。

另一種則是屬於對周邊藩屬外邦的懷柔籠絡。而漢武帝劉徹時將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便屬於此類。

內憂外患下的大唐王朝

有句古話“盛極必衰”。在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期,他任用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一改混亂的朝堂的局面,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是也正是在盛世之後,李隆基開始沉溺於享樂之中,與楊貴妃之間的情感糾結,寵信奸相李林甫、楊國忠,而一場安史之亂終於為大唐的盛世拉下帷幕。

以唐朝崇徽公主為例,淺析古代和親公主 的個體悲劇

安史之亂路線圖

面對安祿山的大軍,唐朝大軍迅速潰敗,河北淪陷、洛陽陷落、安祿山稱帝等一系列的舉動也將大唐的安危推向邊緣。唐玄宗南逃,忍無可忍之下一場馬嵬兵變,楊貴妃被縊殺,而太子李亨於756年被朔方諸將推舉登基,是為唐代宗。

而在大唐的外部,回紇、吐蕃等國虎視環伺,縱兵劫掠,襲擾邊關時常發生,吐蕃甚至在安史之亂後,曾攻破長安城劫掠。內憂外患,四個字來形容不為過。

名將之後,怎一個慘字了得

亂世出英雄,此時的大唐中興之將郭子儀橫空出世,而崇徽公主的父親僕固懷恩便是郭子儀手下的大將。作為朔方左武鋒使,他跟隨時任朔方節度使郭子儀連敗叛將高秀巖等人,隨後又配合李光弼,挫敗史思明部。762年時,僕固懷恩已經出任天下兵馬元帥雍王之副,奪取洛陽一戰,殲史朝義8萬餘人,半年之內已便平定河北。

一場安史之亂,僕固懷恩家族46人為國捐軀,可謂是滿門忠烈。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能夠向回紇借兵,消弭回紇的威脅,他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先後嫁給了回紇太子移地健。

《資治通鑑卷223頁》‘’臣有二女,遠嫁外夷,為國和親,蕩平寇敵。‘’

而在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僕固懷恩也因功被擢升為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實封一千一百戶、大寧郡王。

以唐朝崇徽公主為例,淺析古代和親公主 的個體悲劇

僕固懷恩劇照

但一場安史之亂後,也讓李唐皇室對武將也是猜忌尤甚。郭子儀、李光弼明升暗降,剝奪兵權,而僕固懷恩自然也成為了眾矢之的。

而窮途末路的史朝義,一路逃竄,則企圖引誘僕固懷恩的女婿也是此時的回紇登裡可汗犯邊,而本就是利益至上的登裡可汗率十萬大軍進逼,大唐朝野震動,正是僕固懷恩前往虎穴,遊說登裡可汗才得以撤兵。

‘’可汗大悅,遂請和,助討朝義‘’?《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七十一》。

但是手握軍權,又出鎮外地,怎會少了構陷之人。763年在護送二女兒、女婿回漠北之時,宦官監軍駱奉先誤信辛雲京的謠言,誣告僕固懷恩。無奈之下,僕固懷恩只得選擇有辛雲京開戰。

以唐朝崇徽公主為例,淺析古代和親公主 的個體悲劇

唐代宗劇照

一場被“逼反”的反叛,僕固懷恩本人迫於宦官之權勢不敢進京申辯,隨後竟率吐蕃、回紇等十萬人進犯,唐代宗以郭子儀率兵抵禦。隨後僕固懷恩暴卒軍中,郭子儀則說服回紇,對吐蕃用兵,隨即大破吐蕃之軍。而到了此時,唐代宗才遺憾的說到:‘’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

但反叛之史實已定,史學家也將他列入“叛臣傳”。而此時他的三女兒,年齡幼小,也受此牽扯也而被“籍沒入宮”。

“被迫出嫁”與李山甫的詩的“控訴”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四年後,而此時回紇可汗移地健(登裡可汗),又向大唐“乞求和親”,而且還點名要僕固懷恩的女兒。

十年前,崇徽公主的兩個姐姐嫁給回紇,其中還有一位被封為‘’光親可敦‘’(也就是王后)。但是天不假年,不過這位姐姐十餘年便病故,也才有了上面的一幕。

以唐朝崇徽公主為例,淺析古代和親公主 的個體悲劇

僕固氏姐妹畫像

此時的的唐王朝,朝綱不振,早已是日薄西山。唐代宗於是便“不假思索”的將僕固懷恩的小女兒,封為崇徽公主,送去和親。

史料記載,崇徽公主本人並不願和親,但是身為女子,更遑論是被沒入宮中的女子,顯然是毫無自主權的。於是崇徽公主只得被迫北上出嫁。傳說和親隊伍途經山西陰地關時,公主曾在石壁下的石頭上扶了一把,石頭上便留下了她的手痕。而這塊石頭還得了一個“手痕碑”的雅名。當然以我們的認知而言,這自然只是有著情懷的古代文人們的想象而已。

為此,才有了李山甫的詩作,第一首《陰地關崇徽公主手跡》:

一拓纖痕更不收,翠微蒼蘚幾經秋。

誰陳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兒為國羞。

寒雨洗來香已盡,澹煙籠著恨長留。

可憐汾水知人意,旁與吞聲未忍休。

正如詩中所說,女子輕輕一按,痕跡便留在了石頭上,從此與這青山綠蘚共同度過了多少春秋。與番邦和親之策,我一個男兒,我為國家如此而感到羞恥。隨後詩人又將我們前文的那首詩寫下,一句“譴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將軍。”便是對於這種國策,這個國家君王的詰問。

以唐朝崇徽公主為例,淺析古代和親公主 的個體悲劇

唐朝疆域圖

當一個國家的江山社稷,都要依靠婦人和親來實現,那麼將軍又在何處呢?不知道朝堂之高的群臣和君王心中可曾有一絲的愧疚?

“命途多舛”的和親公主

崇徽公主本人在769年嫁給登裡可汗後,實現了唐代宗的目標嗎?答案卻又是否定的。短期內,回紇並沒有進犯,但當利益足夠誘人,779年,登裡可汗入侵唐朝,被宰相頓莫賀達幹殺死,而頓莫賀達便是後來的長壽天親可汗。

而後關於崇徽公主的記載卻再無記錄。而崇徽公主與登裡可汗唯一的女兒也被忠貞可汗毒死。

……是歲,可汗為少可敦葉公主所毒死,可敦亦僕固懷恩之孫,懷恩子為回鶻葉護,故女號葉公主雲。——《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七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上

以唐朝崇徽公主為例,淺析古代和親公主 的個體悲劇

崇徽公主像

總結:

據統計,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和親次數最多的王朝,多達28次,其中和親物件更是遍及吐蕃、突厥、吐谷渾、契丹、回紇等多個種族。

我們並不能逃避的一個事實是,和親以及和親公主為中原王朝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流有著突出的貢獻,為少數民族與中央政權的和平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但這其中更多的卻是以犧牲女子個人幸福達到暫時保住和平的目的。而站在和親女子的立場上看,這都是對那女子的無情拋棄甚至殘害。而真正的利益,又決然不會以一個女子的“幸運與不幸”為準繩,而這也才是造成和親公主這個群體個體悲劇的源頭所在。

參考資料:《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七十一》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四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叛臣上》

《資治通鑑卷223頁》

TAG: 和親公主僕固懷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