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您可能聽說過古人用戰馬陪葬、用狗陪葬,甚至用猴子陪葬,但您聽說過用大熊貓陪葬的嗎?

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2001年,為配合三峽工程建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湖北省秭歸縣的官莊坪遺址進行全面發掘。

在這次考古活動中,遺址內出土了不少4000年前的文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考古人員發掘到第77號墓時,墓穴中赫然出現了一頭隨葬的大熊貓骨骸。

考古人員極為震驚,因為用熊貓隨葬,而且是如此久遠的年代,在中國考古史上還是首次發現。

除此之外,就只有84年發掘的西安白鹿原上南陵(劉邦側室、漢文帝生母薄太后墓)曾出土過熊貓骸骨,從葬品分析薄太后當時是養了一隻熊貓當寵物,所以才有熊貓陪葬。

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楚漢傳奇》薄夫人劇照

官莊坪遺址則不同,它是具有4000多年曆史的史前遺蹟,而這個年代正與傳說中蚩尤所在時期頗為符合。

那麼問題來了,傳聞中九黎部落首領蚩尤的坐騎便是熊貓,而古人也常有用心愛坐騎殉葬的傳統,那麼這個用熊貓陪葬的官莊坪遺址77號墓,是否就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呢?還有官莊坪遺址本身,會不會就是黃帝大戰蚩尤時落敗逃走的九黎部落呢?

上古神話傳說和現代考古的驚人發現相結合,讓我們終於有了一絲窺見遠古歷史真相的可能。

第一、蚩尤的坐騎究竟是不是熊貓?關於蚩尤坐騎的歷史考證

在網上,到處都可以看到蚩尤的坐騎是“食鐵獸”這個說法,據《神異經》講,食鐵獸就是熊貓。

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看這樣子還挺兇的

關於《神異經》這本書,其實看名字就知道,它“又神又異”,書中內容幾乎全是古代神話志怪小說,它的內容是不能拿來作為具體史料的,所以“食鐵獸等於熊貓”的說法,先就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其次是我翻查了很多史料,都沒有找到蚩尤坐騎是食鐵獸或熊貓的具體出處,因此網上流傳的“蚩尤坐騎為熊貓,涿鹿大戰蚩尤被熊貓坑了”等等傳言,應該是廣大網友們搞出來的一個歡樂梗,僅此而已。

不過司馬遷在《史記》中的一段記述,卻表明熊貓這萌貨在遠古戰爭中很可能是出過場的。

《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軒轅是黃帝名字,這段話說黃帝與炎帝兩大部落聯盟在阪泉這個地方大戰,黃帝馴服了一群猛獸,驅之以攻炎帝,歷經三場戰鬥,最終黃帝一方大獲全勝。

這段記錄中的貔貅,便被認為是熊貓。

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阪泉之戰畫像,此畫中“貔貅”就被畫成了熊貓

看到此處,估計很多人會想,貔貅就是貔貅,它啥時候變成了熊貓呢?

坦白說,我原本和大家有一樣的疑惑,但在祭出翻查史料的技能後,發現這古人口中的“貔貅”,恐怕還真是熊貓的另一種稱呼。

王士禎,清代名士,官至康熙朝刑部尚書,他在其著作《隴蜀餘聞》中曾有一段記載:

貔貅產峨眉,自木皮殿以上,林木間有之。形類犬,黃質白章,龎贅遲鈍,見人不驚,群犬常侮之。其聲似念陀佛,非猛獸也……貔似虎或曰似熊……遼東人謂之白羆。

此段話中貔貅的產地、形態,包括“遲鈍、似熊”等等描述都與熊貓有相當程度的吻合,事實上在《峨眉山志》中也有類似描述,而且《峨眉山記》中還多寫了一句“古老傳名皮裘,紀遊者易以貔貅”,這話意思是當地人叫這種疑似熊貓的動物為“皮裘”,外地人聽了便以為叫的是“貔貅”。

以上,就是“貔貅即熊貓”說法的真正歷史出處。

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現代峨眉一般指峨眉山,即邛崍山脈南段餘脈,古人口中峨眉指整個邛崍山脈,主體在今熊貓主產地雅安境內

所以司馬遷《史記》中被黃帝驅趕去進攻炎帝的“猛獸”之一有可能還真是熊貓。

只是這事實在很喜感,想來那炎黃大戰的鐵血戰場上,只聽得黃帝部落的熊貓隊隊長大吼一聲:“小的們,給我衝上去狠狠地啃!”一群黑眼圈熊貓便在飼養員的驅趕下連滾帶爬地衝上去與敵大戰,就算咬不死你咱也要萌死你,那場面光是想想都能讓人笑出眼淚。

言歸正傳。

據前文考證,目前沒有確切證據顯示蚩尤坐騎為熊貓,但熊貓作為一種猛獸兵器在遠古戰場上使用卻是有可能的,那麼官莊坪遺址中的陪葬熊貓,是否正好可以作為中國遠古時期部族使用“熊貓戰士”的某種考古實證?

還有那發掘出熊貓遺骸的官莊坪遺址,會不會正是傳說中黃帝部落聯盟中的某一支呢?

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很顯然,要解開這個謎題,就得先了解官莊坪遺址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遠古遺蹟。

第二、官莊坪遺址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史前遺蹟?

官莊坪遺址隸屬湖北省秭歸縣香溪鎮,鎮上有條小河叫香溪河,因此此處得名“香溪”。

相傳這香溪河畔乃是王昭君故里,杜甫有詩云“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講的就是此處。

王昭君的故里在香溪河的上游,而這條河的下游,正是官莊坪遺址的所在地。

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箭頭所指處,便是地處三峽入川咽喉要道上的香溪鎮,官莊坪遺址所在地

官莊坪遺址最初發現於建國之初的1958年。1981年湖北省博物館曾做過一次試掘,發現了一批周朝時期的遺存。

1994年三峽水利建設工程正式上馬,同年大規模的三峽文物保護工作開始啟動,官莊坪遺址由此進入全面發掘期。

由於官莊坪所在地自古以來便是湖北經三峽通往巴蜀的咽喉要道,因此此處文化遺存極多,商周之後的就不談了,僅新石器時期的史前文化就出現了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晚期等多種外來文化遺存。

其中發現熊貓遺骸的77號墓,年代上正屬於“石家河文化晚期”。

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具有石家河典型風格的玉神人面像,各位覺得這風格與誰相似?

石家河文化起源於長江中游一帶,因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而得名,為兩湖江漢平原最典型的史前文化之一,其晚期年代距今約4400年—3900年,如果按邏輯推理,這個年代正好是《史記》中所言的“三皇五帝”時期。

《史記》中講黃帝用熊貓作戰,而官莊坪遺址中的石家河文化晚期墓穴恰好又出現了陪葬熊貓的遺骸,那麼石家河文化晚期會不會就是黃帝部落聯盟之一?

客觀地講,從地理位置和年代相符這兩點看,再加上熊貓這個極為特殊的特徵,應該說不排除有這種可能。

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秭歸官莊坪遺址發掘現場

如果真能在考古實證方面確定石家河文化晚期就是黃帝部落聯盟之一,那在中華文明探源上將是一次重大突破,這也將是考古學上第一次有確切考古證據證明炎黃二帝及蚩尤等上古神話傳說人物的存在。

從熊貓陪葬這種特殊情況入手,或許是個不錯的路徑,期待將來在這方面有更多的考古研究發現。

第三、77號墓中的隨葬熊貓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墓主為何要用熊貓陪葬?

我們再看看官莊坪遺址中出土的熊貓遺骸具體情況,這其中也透露出了不少有用的資訊。

77號墓中出土的是一副熊貓完整下顎骨,有完整的全套頰齒,門齒脫落,左犬齒脫落, 右犬牙齒儲存較好。參考哺乳動物年齡與牙齒生長規律 ,這隻大熊貓應該還屬於青年個體。

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官莊坪遺址77號墓中陪葬的熊貓下顎骨

由研究結果可見,此墓中陪葬的是一隻尚處青壯年的熊貓骨骼,按照古人的墓葬觀念,很顯然熊貓對墓主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墓主人為什麼要這麼做?

有兩個推測。

一是墓主人生前很可能是一名熊貓飼養員,就像戰士會隨葬兵器、製陶者會隨葬陶器一樣,這位飼養員隨葬了熊貓骨骼,是在表明他的職業。

如果按這個推測,表明在4000多年前,中國上古先民就已有了人工飼養熊貓的經歷。

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當然,他們那時養熊貓的目的自然不是為了延續熊貓種群這麼高大上,其原因不外有二,或像豬一樣養肥了殺了吃肉,或似黃帝一樣培養“熊貓戰士”去打仗。

其實我個人認為,養著殺了吃肉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畢竟熊貓那肉乎乎圓滾滾的體型,光憑肉眼就可看出它肉多。

坦率地講,我很難去想象上古先民們的菜譜是怎樣的,比如烤熊貓燉熊貓這種,咱是真的想都不敢想。

第二種推測則比較簡單,可能是墓主曾吃過熊貓肉,覺得熊貓肉很美味,本著“事死如事生”的葬制觀念,用吃剩的熊貓骨頭陪葬,希望到地下也能繼續吃熊貓。

以上這些都是推測,畢竟時間已經過去幾千年,當時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情況我們已是不得而知。

2001年湖北發現用熊貓陪葬的4000年古墓,會是傳說中的蚩尤墓嗎?

官莊坪遺址所在香溪鎮外的長江段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如今4000年的歲月已然逝去,黃帝大戰蚩尤的故事終究變成了傳說,官莊坪裡的一切也隨著滔滔東去的江水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只留下早已衰敗的遺蹟無聲傾訴著曾經的輝煌。

然而衰敗只是繁華的另一面,衰敗只是為了再次繁華積蓄力量,繁華和衰敗組合在一起,才能讓我們窺見歷史,看見未來。

文明有脈動,萬物有靈犀,世上早已沒有了黃帝和蚩尤,但這萬里江山,卻永遠刻下了炎黃二字的不滅印記。

文/夢醒錦官城

參考文獻:《秭歸官莊坪遺址試掘簡報》,江漢考古,1984;

《湖北官莊坪遺址動物遺骸研究報告》,人類學學報,2005;

漢司馬遷《史記》,清王士禎《隴蜀餘聞》,《峨眉山志》等。

TAG: 熊貓官莊蚩尤遺址貔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