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倫炯和《海國聞見錄》

泉州處東南沿海,歷史上轄沿海縣份有惠安、晉江、南安、同安、廈門、金門以及莆田、仙遊,駕舶海上者代有其人,有的世代繼承,業績卓著,如陳昂、陳倫炯父子及所著《海國聞見錄》就是一例。

陳倫炯和《海國聞見錄》

陳倫炯,泉州府同安縣人,都統陳昂長子。

陳昂,少好擊劍,弱冠從事海上經商,熟識海島港門風潮、險易。康熙間,施琅召至麾下,以功授蘇州城守遊擊,調定海左軍,遷碣石總兵官,出入東西洋五年,提升廣東副都統。昂見沿海生民為海禁所困,對兒子倫炯說,濱海生民,業盡在蕃舶,今禁絕之則土貨滯積,生計無聊。因上疏,為康熙帝所嘉納。

倫炯,少讀書,博通群書。少從其父熟聞海道形勢,尤留心海外諸國風土民俗,熟識海上針盤、更辰,海道港灣,著《海國聞見錄》。康熙間襲父蔭補,召充宿衛。倫炯有一次隨從康熙到關外打獵,帝偶問及外夷情形,倫炯對答明瞭,與圖籍吻合。後以陳述平定臺灣朱一貴起義有功,派往福建補任總督,改授臺灣南路參將,晉升安平副將。歷任廣東高州、雷州、廉州及蘇、松、狼山等鎮,所到之處,政績赫然。乾隆七年(1742年)受命提督兩浙軍務。“兵民祝之如父母,倫炯撫之如己子,上下相安”。卒年六十四。

昂上疏言海上諸國情況說:臣詳察海上諸國,東海日本為大,次則琉球,西則暹邏為最。東海番族汶萊等數十小國,惟噶羅吧、呂宋最強。噶羅吧為紅毛一種,中有英圭黎、乾絲蠛、和蘭西、荷蘭、大小西洋各國。和蘭西最兇狠,與澳門種人同派,習廣東情事。請敕督、撫、關差諸臣防備,於來入港之先取其火炮,另設所關束,每年不許多船並集。”

陳倫炯和《海國聞見錄》

《海國聞見錄》實際上是積累昂和倫炯父子兩代的閱歷,並參證考驗而成。

上卷記八篇。曰天下沿海形勢錄、曰東洋記、曰南洋記、曰小西洋記、曰大西洋記、曰崑崙記、曰南澳氣記。

下捲圖六幅。曰四海總圖、曰沿海全圖、曰臺灣圖、曰臺灣後山圖、曰澎湖圖、曰瓊州圖。

書中對山川扼塞、航程遠近、沙礁島嶼之形勢,風雲氣候之測驗,外蕃各地民風物產,都一一記述,足以備徵。

是書有其特點和獨到之處。首先,所記述都是父子所親歷,言必有據,和那些“剽傳聞而述新奇,據故籍而談形勢者”有很大的區別。其次,記述前人所未解者,如《南澳氣記》中,稱“萬里長沙”者,即列子所謂歸墟,莊子所謂尾閭,抱朴子所謂沃焦,《宋史·琉球傳》所謂落,但這些著述都不詳明。倫炯則以潮水漲落而推算長沙溜落,稱潮漲而此溜落,潮落而此溜長。知水自上入,仍自下出。前人都出自傳聞,此記決千古迷疑。又史稱,舟落滌者一去不返,倫炯則說明潮漲時求出,外高內下反而不得出;如潮落乘南風掉船尚可以出。雍正四年(1726年)有閩船落滌,按其記述方法駕駛,果然得以返回。

陳倫炯和《海國聞見錄》

“萬里長沙”、“七洋洲”即分別記載我國西沙群島、中沙群島一帶和南海西沙附近海域,並且在歷史上產生它的權威性。柴德賡著《史籍舉要》地理類《海國聞見錄》記載:“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商人西澤佔沙島,島在粵東惠來、海豐之間,有人於此書找出島屬我國的確證,日人無言以對,遂將此島歸還我國。”可見它在捍衛我國主權的重要性。

除此而外,書中還記述一些當地傳說。如記述七洲洋帶箭鳥,說是鄭和經過這裡,呼鳥下來,播箭為記號,用以導航。再如記述暹羅鬼與鄭和鬥法,連夜建寺塔的傳說。今塔尚存。傳說往往失實,有的流於迷信,但也是反映某些歷史痕跡和當地民情風俗的重要資料。

這本著作不同於《諸蕃志》之專訪舶蕃,也不同於《島夷志略》之遊歷見聞;它不及《諸蕃志》之廣泛,也不及《島夷志略》之遠端;但它是武人航海的記錄,更側重於海域形勢、氣候變幻和海防的密切關係。更值得注意的是繪製了六幅地圖,在當時測繪技術還很落後的情況下,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以上這些著述,可以提供歷史的追蹤,再系友誼的紐帶,回顧海防的設施,重振海上雄風。

本文選自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叢書《傅金星文史類稿》

陳倫炯和《海國聞見錄》

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得版權

TAG: 記述海國聞見海上陳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