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治國,你所不知道的“自欺欺人”宋朝300年

提起宋朝,第一反應就是“沒有唐朝好!”

知乎上有個提問:如果能穿越回古代,你希望活在哪個朝代?

很多回答竟然都是:宋朝。

這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畢竟我以為的盛世,只存在於唐朝。

原來,宋朝在當時,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首都東京(今開封)人口百萬,也是當時最大的國際大都市。

有一種非科學說法,宋朝鼎盛時期的GDP,佔到了全世界的1/5以上。

哇嗚,這太厲害啦吧。

大約是因為吸取了前朝的教訓,趙匡胤稱帝后,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可能存在的藩鎮威脅,使得軍權全部歸於中央。

而後,各位皇帝們就開始大力發展科舉制,透過全國統一考試來選拔優秀人才。

這也就是《文治帝國:大宋300年的世運與人物》的由來。

因為士族門閥沒有了,藩鎮軍隊也消失了,只要參加“高考”就能出人頭地,這麼公平的事情,大家歡呼雀躍。

因此,宋朝的文化空前繁榮。

不過,透過艾公子的《文治帝國:大宋300年的世運與人物》,我發現有很多“自欺欺人”的有趣現象。

01 風水輪流轉

前文提到,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解除了可能存在的藩鎮威脅,使得軍權全部歸於中央。

可他一怒之下把當時唯一可以制衡晉王趙光義的勢力——宰相趙普,給貶了。

這下好了,普王一家獨大,趙匡胤可是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了。

當時的首都,開封城中,已經處處是弟弟晉王趙光義的勢力。

於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北宋開寶九年四月,趙匡胤率領群臣先是到洛陽祭拜,然後突然宣佈:他要遷都洛陽,最終指向是遷都長安。

大臣們肯定不樂意呀,沒啥大事為啥要遷都呀。

大臣們早就都是晉王趙光義的心腹了,所以趙匡胤說了很多天花亂墜的理由,就是必須要遷都。

說了那麼多理由,趙匡胤唯獨沒提到:當時洛陽的控制者,是趙匡胤的兒子、皇四子趙德芳的岳父焦繼勳。

也就是說,如果遷都洛陽,不僅可以擺脫趙光義勢力密佈縱橫的開封,還可以間接扶持自己的兒子,鞏固趙匡胤自己的勢力。

但弟弟趙光義早已看出了端倪,他不會再給哥哥趙匡胤機會了。

就在洛陽之行6個月後,北宋開寶九年十月,宋太祖趙匡胤在跟弟弟趙光義一起喝了一頓酒後,神秘暴斃。

“斧聲燭影”中,趙光義最終登基上位,是為宋太宗。

趙匡胤千方百計遷都,以為到了洛陽,皇權就能握在自己手中了,結果沒成功,皇位也落到了弟弟的手中。

這算不算“自欺欺人”?

最有意思的是,趙匡胤這一脈,最後竟然又成了皇帝,這是怎麼回事呢?

趙光義死後,北宋的帝位,一直在他這一脈傳承,但沒想到的是,靖康之變後,北宋皇室幾乎被金兵擄掠一空,趙光義的子孫幾乎被一掃而光。

在此情況下,宋徽宗的第九子、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倉皇登位,是為宋高宗,在南宋初期的亂世中,宋高宗年僅3歲的親生兒子趙旉,在苗劉兵變後受到驚嚇而死,此後,宋高宗一直沒有生育。

最終,宋高宗趙構特地從民間挑選了趙匡胤的第七代孫立為太子。這,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從宋孝宗開始一直到南宋滅亡,南宋的皇位都是由趙匡胤一系的子孫繼承的。

風水輪流轉,今日皇帝我來當,歷史的輪迴真是神奇。

02 打不過但是罵得過

提到蕭皇后,我腦子裡第一反應就是陰險毒辣。

畢竟《楊家將》的故事耳熟能詳,這個遼景宗的妻子、遼聖宗的母親——蕭綽,可是害得楊業一門男女老少抗擊,多麼慘烈。

但事實上,《楊家將演義》是杜撰。

原諒我的淺薄無知:竟然才知道!

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以文治國,你所不知道的“自欺欺人”宋朝300年

當年,宋太宗滅北漢後一鼓作氣,兵進幽州(今北京),結果在高梁河一戰慘敗於遼軍。

指揮遼軍的可不是遼景宗,他當時生病了,都下不了床。掌權者是他的皇后蕭綽。

宋太宗本來是想“趁你病,要你命”,結果不僅沒要了遼軍的命,差點把自己搭進去。自己乘坐著驢車百米加速往南逃,留下一個“大宋車神”的傳說。

後來,遼景宗勞累過度,病死在了出獵途中。蕭綽將自己11歲的兒子扶上了皇位。

孤兒寡母,群臣不僅虎視眈眈,宋太宗也覺得他們好欺負。

為了一雪前恥,宋太宗再次出兵,意欲收復燕雲十六州。

在北伐這件事上,宋太宗就像是灰太狼一般,叫喊著“我一定還會回來的”,可是,天不遂人意,這次又被拍飛了……

回來也是白回來,已經成為太后的蕭綽,調兵遣將,把宋軍的幾路大軍全部擊潰,之後帶兵深入宋境數百里。

內憂外患又怎樣,蕭皇后憑藉著老練的政治手段,擺平了一切。

天吶,這麼強的女人,我已經崇拜得滿臉星星眼了。

可惜的是,她去世後卻被後世文人寫進了楊家將的故事中,一生功績無人問,那些虛構的惡名,倒是傳得天下皆知。

這大約就是所謂的男權社會吧,女人若是比男人強了,就是陰險狡詐;男人若是沉迷美色,那女人就是紅顏禍水……

這麼說來,《楊家將演義》就是一場“自欺欺人”的自導自演。

03 無法超越的“厭惡”

蘇軾在我心中,是一位正直、爽朗豁達之人,沒想到他也有心口不一、自欺欺人的時候。

這裡要提到另一位大詞人——柳永。

關於柳永,我對他的瞭解只停留在來應試教育的課本中。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我的認知裡,能出現在課本里的歷史人物,一定都是很正派的人物。

沒想到柳永卻被貼上了“鄙薄”“淫媟”“俗豔”等標籤,而且他還是個青樓詞人!

語文課本可不是這麼教我的啊?

其實這是那個時代對柳永的刻板印象:柳永的詞通俗易懂有風致,深得民間喜愛。當時有一個說法,叫“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他在進入開封后,還沒參加科舉,就憑藉音樂稟賦和文藝天才,崛起為汴京流行文化圈的領導人物。當時很多青樓女子都讓柳永給自己填詞。柳永的詞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還登堂入室,在皇宮宴會上傳唱。

可問題就出在這裡。

在皇帝們看來,柳永的詞唱起來很爽,但僅限於私人化的娛樂場合,而在國家治理層面,是萬萬不能讓人懷疑帝國最高層是推崇這些淫詞豔曲的,不然會引起道德人心的墮落。

也就是說,我雖然喜歡你的作品,但這作品過於低俗,肯定創作者也不咋滴,難登大雅之堂。

整個宋代,柳永是所有著名詞人中地位最低的。

但是,他的詞太經典了。任何一個寫詞的人,都無法忽視柳永的存在。

就連蘇軾,包括秦觀、周邦彥等很多詩人,他們一邊鄙視柳永,一邊又向他學習。

面對柳永詞,很多人的態度是矛盾的,既不屑,又讚賞,既想擺脫其影響,卻又欲罷不能。

北宋中後期,蘇軾和周邦彥各開詞壇一派,但追根溯源,他們都是從柳永詞分化而出。可以說,沒有柳永,就沒有蘇軾,也沒有周邦彥。宋詞能發展成與唐詩相媲美的文學高峰,柳永居功甚偉。

他們對柳永詞都十分不屑,但弔詭的是,儘管他們都不願承認,但在無形之中,卻受到了柳永詞深深的影響,抹都抹不掉。

這真是充滿矛盾的“自欺欺人”呀。

TAG: 柳永趙匡胤趙光義宋太宗蕭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