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因西風東漸以及中醫的自身問題導致差點廢除中醫

醫者,死生之數,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正是因為如此,醫學,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在中國,神醫扁鵲,醫聖張景仲,“外科聖手”華佗,“藥王”孫思邈,“文林郎”李時珍等等,他們著書立說,功蓋秦皇漢武,他們治病救人,德勝孔孟先師。他們支援和發展之下的中醫學,延綿數千年,為我們民族的發展和繁榮立下不朽功勳。

然而,這樣的曾經在中國古代立下赫赫功勳的中醫,拯救萬千百姓的中醫,卻在民國初年,受到一再的懷疑與排擠。甚至差點被禁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清朝末年的西醫東漸和民國時期西醫的大發展,使得民國時期的中醫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在民國二年(1913年),民國政府教育部公佈《大學規程》醫學、藥學兩門,醫科大學按照西方醫學科目設定,中醫沒有納入近代教育體制。引發有識之士的不滿。民國三年(1914年)初,中醫界糾合各地同業組成“醫藥救亡請願團”向北京政府請願,希望儲存中醫中藥,但遭到了北京政府的拒絕。

新文化運動之時,一些狂熱的知識分子更是將西中醫之爭變為大規模的爭論。當時社會上的很多名人,都為西醫的發展不遺餘力,而對中醫卻不屑一顧。比如孫中山,魯迅、梁啟超等等。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全國教育會議上,汪企張首次提出廢止中醫案,未獲透過。

民國時期因西風東漸以及中醫的自身問題導致差點廢除中醫

餘雲岫

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國民政府衛生部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圍繞著“廢止中醫”問題,餘雲岫、褚民誼等人先後提出了四項相關議案,最終通過了《規定舊醫登記案原則》,實際上主張廢除中醫。

這就是民國時期的沸沸揚揚的“廢止中醫案”。

“廢止中醫案”透過之後,引發廣大的中醫和中藥界人士的大規模抗議,在社會各界影響巨大。中醫界還組織人員到南京,向民國政府請願。

其實,廢止“廢止中醫案”在蔣介石政府內部也引起強烈的反對。為了不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引發矛盾與混亂,蔣介石政府最終沒有同意這個方案。迫於輿論壓力和維持社會安定之考慮,國民政府最終表示“廢除中醫案”暫不執行。

“廢止中醫案”雖然沒有被執行,但是中西醫之爭還在繼續。由於“廢除中醫案”的巨大影響,中醫在民國時期生存艱難。與西醫的抗爭仍然持續著。到了全國解放後,還有人提議廢除中醫,遭到駁斥。

那麼。民國時期的中醫,為何會被排擠甚至差點被廢止呢?

主要有這些方面的原因。

第一、西醫巨大沖擊。

在中醫得到大力發展的時候,西醫也得到巨大的發展。與中醫的零散、各自發展不同,西醫得到西方各國政府和教會的大力支援。發展迅速。並隨著西方的傳教士一起來到中國。因為很多的教士本身也是“醫生”。多多少少得到一點“真傳”。比如介紹西方腦神經學的利瑪竇、介紹血液迴圈的湯若望等等。

民國時期因西風東漸以及中醫的自身問題導致差點廢除中醫

利瑪竇

到了清朝末年,西方醫學在中國逐漸傳播開來。當然,這也跟西方的傳教士脫離不了關係。他們在中國大規模傳教,傳播西方的思想的同時,也大規模地傳播西方的醫學。他們紛紛建立教堂,設立診所,興建醫院。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間,教會共建立醫院100多所。

西方教會還在中國興辦醫學校。傳播西方的醫學。比如博濟醫院設立的華南醫學堂,香港愛麗絲紀念醫院設立西方醫書院,等等。西方教會還大規模翻譯西方的醫書和典籍,出版醫學刊物。

在清朝末年,西醫在中國逐漸地傳播開來。但是,受到動盪的局勢、接受的群體。西醫東來的規模的影響,西醫在中國的發展還是比較緩慢的。

民國時期,西醫在中國則是得到大力的發展。

其原因有三:

1、腐朽的清政府被推翻,新生的民國政府,對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思想更加崇拜。更易於西方的醫學的發展。

清政府被推翻之後,無論是新生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洋軍閥,國民政府,其主體都是曾經留學西方或者日本的留學士子。這些人物,他們大多對中國的封建體制深有牴觸,更有甚者,對中國的文化抱有抵制的態度,對西方的文化,則是非常地欣賞。當然,也包括對西方的醫學。

民國時期因西風東漸以及中醫的自身問題導致差點廢除中醫

伍連德

2、西醫的中國化

清朝政府時期的西醫,大多數是西方的傳教士。民國時期,隨著西方在華的醫學堂、醫學院的學生的成長和畢業,一大批留學國外的學生的歸來,這個時候的西醫,已經逐漸轉變為以中國的青少年為主了。也就是說,西醫已經中國化了。比如中華醫學會的會長伍連德就是一個劍橋大學的留學生。

3、中華醫學會的成立

中華醫學會的成立,使得中國醫學事業得到極大的發展,他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

不過中華醫學會的最初會員,大體都是留學西方的青少年。所以,中華醫學會成立之後,在中國大力興辦診所,學堂,翻譯西方醫學經典,聘請西方的醫學家、護士等等來到中國。這些,在客觀上使得西醫在中國得到更為全面的傳播。

而在西醫大規模發展的同時,中醫卻逐漸沒落了,這導致民國初年的中西醫之爭。

第二、當時的中醫的一些缺點

不可否認,在民國時期,中醫確實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缺乏西醫的系統化和規模化。

西醫之所以能大規模發展,跟醫院和醫學院的大規模的設立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在中國很早就有醫療的場所。但是,大部分的中醫,都是家族式的。設立大規模醫學院的並不多,也就是說,他們大體是零散發展的。而西醫,特別是近現代的西醫則進行精細的分門別類,理論基礎,設立大規模的醫院,這方面,是民國時期的中醫難以比擬的。

民國時期因西風東漸以及中醫的自身問題導致差點廢除中醫

中華醫學會

2、缺乏西醫的人員培養機制。

很多的中醫,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對一些藥方密不外傳,這就是所謂的“祖傳秘方”,造成一些中醫的秘方的失傳。而且中醫方面博大精深,對“經驗”的要求相當高,多年的學習,也不一定學有所成。

而在西方,則很早就建立門類齊全的醫學院,對醫學人才進行全面的培養和系統化的教育,使得西醫的培養人才的機制更加有效。

第三、當時的形勢的影響

清朝末年開始,隨著西學東漸,西方的思想、文化等等大規模地傳入中國。再加上當時的西方在軍事上打敗中國。導致一些人對西方思想和文化的極度崇拜。這種思想在民國時期特別盛行。他們甚至連漢字都想要廢除。錢玄同就說:“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字;欲驅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蠻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廢漢字”,“漢字的罪惡,如難識、難寫、妨礙教育的普及、知識的傳播”,“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須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字,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吳玉章也說:“漢字是古代與封建社會的產物,已經變成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之一,實為廣大人民識字的障礙,已不適應現在的時代。”

在這樣的一種狀況下,廢除中醫也就不足為奇了。

TAG: 中醫西醫西方醫學民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