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也會壞事?孟浩然這句自謙詩害得他一生沒能當官

唐朝是詩歌鼎盛、群星璀璨的年代,在唐朝“混”的詩人大部分都任過一些官職,如:李白供奉過翰林院;杜甫任過工部員外郎;白居易當過江州司馬。但歷史上有一人,詩名遠播,一生卻從未當過官,

他就是孟浩然!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謙虛也會壞事?孟浩然這句自謙詩害得他一生沒能當官

落第賦詩

唐開元十六年(728年),時年39歲的孟浩然滿懷希望地來到都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然而,不幸的是他並沒有考中。

落榜後的孟浩然十分的懊惱,心裡很是苦悶。他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筆下全是錦繡文章。參加科舉前幾年,干謁(求見)過很多公卿名流,連宰相張九齡、王維都對他大加讚賞,併為他傳播聲名,怎麼這次考試還是落第了呢?他越想越鬱悶,想直接給皇帝上書來毛遂自薦吧,可又不敢,於是在這種極為複雜的心情下寫出了一首詩。

正是因為這首詩,斷送了他一生的仕途。

謙虛也會壞事?孟浩然這句自謙詩害得他一生沒能當官

巧遇玄宗

寫完這首詩後,孟浩然並沒有離京還鄉,他在長安到處獻賦獻詩,希望能有好運氣,得到高官達人的賞識。有史書記載,這位孟同學還曾在太學賦詩,滿座公卿,擱筆觀賞,名動一時。

當時的集賢殿學士張說(yuè)與孟浩然交情很好。有一次張說私自邀請孟浩然進入內署(翰林院),說來也巧,唐玄宗此時也去了翰林院。天子之威,何其盛也!更何況自己不請自來,本來就無禮在先,所以嚇得我們的孟同學鑽到了桌子底下。張悅這老頭雖然膽大,但也不敢欺君啊,於是據實向玄宗皇帝奏報了。玄宗可能之前也聽過孟浩然的名頭,畢竟張九齡、王維、張悅都對他大加讚譽,就叫他出來相見(相當於面試,感覺不錯的話,就賞個一官半職)。

謙虛也會壞事?孟浩然這句自謙詩害得他一生沒能當官

孟浩然知道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得好好表現下。說點什麼呢?就唸一下自己新作的那首《歲暮歸南山》吧,也好讓皇帝知道自己的才華。

孟浩然作品不少,為什麼偏要念《歲暮歸南山》呢?

第一、這首詩剛剛出爐不久,自我感覺良好,成就感十足,沒產生審美疲勞;

第二、其他的詩,孟同學不能夠保證皇帝沒看過,如果看過的話,再念出來,那皇帝對他的印象就大大的不好了;

第三、受唐初貞觀年間馬周“直犯龍顏請恩澤”事例的影響,孟同學天真的以為唐朝的天子代代都會如此納諫。

謙虛也會壞事?孟浩然這句自謙詩害得他一生沒能當官

因詩不仕

孟浩然自信滿滿地朗誦出了他的新作,唸到第三句“不才明主棄”時,玄宗皇帝連連擺手示意他停下,並生氣的的對他說到:“你自己不來求取功名,我可從來沒有拋棄過你啊,是什麼原因讓你來汙衊我呢?”於是這個進身的機會自然而然的就沒有了。不久後,失意落魄的孟浩然回到了襄陽隱居起來,終生不仕。

“不才明主棄”這句詩本來是孟同學的一句謙虛之詞,但在玄宗皇帝聽來卻十分刺耳,甚至是惱怒。

第一、正如玄宗皇帝所說,他從來沒拋棄過孟同學,這個“棄”字就成了汙衊皇帝的重要證據。無端被人指責,如何令人不惱,更何況是萬人臣服的皇帝!

第二、孟同學謙虛地稱自己“不才”,但實際上呢?他胸有大志、腹有良才。這個詞本來也沒什麼影響,但後面的“明主”結合這個詞來看,問題就大了。在玄宗皇帝看來,你孟浩然詩中“不才”是假的,那麼“明主”卻也未必是真的了,這不是簡潔的罵我昏庸,不是人才嗎?想到這兒的話,作為皇帝的唐玄宗怎麼能不生氣呢?

所以,就因為這一句謙虛的詩,斷送了孟浩然一生的政治生涯。

從此,這位孟同學就人為的和政治“無緣了”!

謙虛也會壞事?孟浩然這句自謙詩害得他一生沒能當官

淺評佳作

其實,就這首詩來看,的確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詩的首聯是記事之作,敘說自己不再追求做官,要歸隱到南山的草廬中。頷聯是全詩的名句,此句中有自謙,有反語,有感慨,有埋怨,有自憐,有哀傷,甚至有懇請,是諸多矛盾的結合,內中所體現的思想感情十分複雜。頸聯則是心境的寫照,感慨時光易逝,但自己無官無職,功名未就。尾聯以景語做結,表達了自己內心不可排解的苦悶。“虛”字一語雙關,既指院落、靜夜的空虛,又指仕途的空虛,內心的空虛。

謙虛也會壞事?孟浩然這句自謙詩害得他一生沒能當官

故事小悟

透過這個故事和這首詩,我們有三點小小的

感悟

1、千萬不要對自己的上級發牢騷,不然很可能被裁掉;

2、自己想表達的可能和別人聽到的是兩個意思;

3、講話要分清場合,知道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文/若木 圖/網路)

TAG: 孟浩然宗皇帝同學這首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