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時,一人攔住朱棣:殿下是先登基還是先拜祭太祖皇陵呢?

公元1402年6月,朱棣經過4年多辛苦的的“靖難之役”,傷亡幾十萬人的代價終於攻破了南京城。興高采烈的朱棣帶領隊伍興沖沖地想去金殿登基,這時一個30歲左右的小官攔在馬前擋住了隊伍前進,朱棣大怒,欲殺之,誰知這年輕人輕聲說:殿下是應該先登基呢,還是先拜祭太祖皇陵呢?

朱棣瞬間豁然開悟,是啊,自己打著明太祖遺訓“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來殺方孝孺這樣的小人的,意思是按照朱元璋遺訓:如果皇帝身邊出現奸佞小人,藩王可帶兵殺掉這些奸臣。可是剛才險些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差點先去登基 ,若果那樣可就給全國軍民留下了造反的口實。於是朱棣撥轉馬頭去皇陵拜祭,從而開始了永樂大帝的時代,臨走的時候充滿讚許地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

靖難之役時,一人攔住朱棣:殿下是先登基還是先拜祭太祖皇陵呢?

這個人就是楊榮,歷經洪武、建文、永樂、仁宣五朝元老,文淵閣治事38年 ,為大明立下赫赫功名。

知進退,發跡於燕王進城

楊榮幼年聰明過人,少年時在福建才氣就非常出名,後考中進士,禮部侍郎夏元吉視察時發現了這個有為的年輕 人,並大力推薦。於是在建文初年在朝廷當個小官,由於建文寵信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人,新上班的楊榮根本不受重視,但他一直默默積攢力量等待機會。機會果然來了,隨著建文帝倒臺而朱棣大軍攻破南京城時,楊榮便和解縉、楊士奇等一起迎接新皇帝,冒著殺頭的危險去勸諫,於是便開始了文章開頭的一幕。其實他也是在賭一把,賭朱棣會採納他的意見,慶幸的是他賭對了。從那時起便和金佑孜、胡廣、解縉等7人入閣,共同協助皇帝治理朝政。

善謀劃,有功於邊防建設

朱棣行伍出身為人不苟言笑,眾位大臣與皇帝商議邊關事時大都戰戰兢兢,唯有楊榮在時三言兩語便讓問題迎刃而解,朱棣時常哈哈大笑,常讚許之。

朱棣在位23年五徵漠北,楊榮大都陪駕身邊,一邊出謀劃策一邊事無鉅細解決糧草、兵源等實際問題,同時用兵家的眼光實際解決很多邊防問題,比如甘肅、寧夏的屯軍、對敵作戰等。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當朱棣計劃遷都北京時遭到了九成大臣的反對,又是楊榮關鍵時刻大力支援朱棣的宏偉構想。多年之後,再次證明楊榮力挺遷都是對的。

靖難之役時,一人攔住朱棣:殿下是先登基還是先拜祭太祖皇陵呢?

不發喪,助仁宗順利登基

1424年8月,朱棣在最後一次徵漠北時突發疾病逝於榆木川。陪在皇帝身邊的寵臣馬雲(看來歷來叫馬雲的都不簡單)、金佑孜等驚慌失措,楊榮一邊秘不發喪假裝讓將士正常彙報工作,一邊命心腹密報京城的太子朱高熾,使之順利登基。穩定了大明朝廷的局面,防止虎視眈眈帝位的朱高煦作亂計劃,避免使國家再次陷入內亂。在這一點上功不可沒。

楊榮是明朝初年三楊(另外兩個是楊士奇和楊溥)當中我最欣賞和喜歡的,他最大的優點是善謀斷,當然楊榮也有一些缺點,比如心眼比較直,不善於變通等。

靖難之役時,一人攔住朱棣:殿下是先登基還是先拜祭太祖皇陵呢?

注:喜歡歷史就請加個關注,以史為鑑方能進步!

TAG: 朱棣楊榮登基建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