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人學現在,秦武王與甘茂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話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句話揭示了什麼道理,它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嗎?

故事發生在公元前308年,當時秦惠王已經去世,秦武王即位,剛逼走張儀兩年,秦武王派手下大將甘茂聯合魏國攻打韓國並且給甘茂派了個大臣做副手,甘茂就讓這個副手回去並且讓他帶了個奏本給秦武王說:建議大王不要攻打韓國。秦武王看到這個奏本以後,就把甘茂招到息壤來問他的理由,甘茂見到秦武王后說:“韓國的宜陽雖然名為一個縣,但實際上是個大郡,我們秦國的軍隊要跨過好多險要關口行軍上千裡去攻擊,取勝難度非常大,一件事不容易取得成功,後方一定會有人說前方將士的壞話。”

看古人學現在,秦武王與甘茂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甘茂就給秦武王講了一個小故事,說魯國有一個和儒學大師曾參名字相同的人殺了人,結果鄰居們誤以為是哪個儒學大師殺的,爭相去告訴他的母親,曾參的母親第一次聽到這個訊息後,神情自若的在織布機上織布,因為她相信自己的兒子不會殺人,可是有人接二連三的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老太太不禁緊張了,據說是翻牆而逃。講完這個故事後,甘茂以古喻今,說如今我的賢德遠比不上曾參,大王您對我的信任又比不上母親對兒子的信任,我所面對的事情遠比當年曾參面對的事情要困難,懷疑我的人說我的壞話不止三個,所以我相信大王您也會像曾參的母親那樣從織布機上跳下來。說到這裡甘茂又給秦武王講了一個故事,說當年魏文侯派樂羊攻打中山,三年才公婆中山國,樂羊回到魏國論功行賞,他滿以為自己立下大功魏文侯會重重行賞,樂羊也情不自禁對自己的獎勵有所期待,他覺得即使客觀的說也是重獎。魏文侯讓人抬出來一大筐竹簡,這些竹簡全都是這三年來因為攻打中山國不順利二詆譭樂羊的信,說他貪生怕死、貽誤戰機、用人不當、剋扣軍餉、私通敵國、掠奪民財等等,樂羊看到這些竹簡後無比驚訝,他順勢跪倒在地下,非常佩服的說:攻打中山國不是我的功勞,是大王您的功勞,如果大王您在3年中聽信任何一人的報告就不會有我這樣的今天和成績了。

看古人學現在,秦武王與甘茂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講完第二個故事,甘茂就說:“如今我就像是第二個樂羊一樣,有些重臣就像詆譭樂羊的人一樣,久而久之,我在前線不利,後方的大臣就會不停的說我壞話,武王您有可能聽從身邊人的壞話而把我召回來。秦武王也是一個明白事理的人,他對甘茂說:我明白了,我一定不會犯類似錯誤,我使用你,信任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於是他們就在息壤這個地方做了一個盟誓。

看古人學現在,秦武王與甘茂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果然,時間過去了五個月,甘茂在前線沒有取得成功,朝廷的大臣也果然開始說甘茂的壞話,秦武王剛要招甘茂回國,突然想起息壤盟誓,於是繼續發兵,終於攻下宜陽。

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我們看呢,這也是一個向上溝通的案例,甘茂對自己所處的位置很清楚,但是他沒有直接告訴秦武王,而是巧妙的告訴秦武王你應該怎麼做。其實這和我們現在的MBA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法很相似,或者說案例教學法在中國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了,秦武王聽從了甘茂的建議,並且做出了正確決策,取得了宜陽戰役的勝利。但同時這件事也會引發我們的另一個思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用人原則嗎,我們在工作當中一定要用人不疑嗎?深度想一想,我們用人不疑恐怕不能算一條鐵定原則,因為這要和決策者的決策能力對被使用者的能力,人品綜合判斷以及和具體事情的特點都息息相關。

TAG: 秦武王甘茂樂羊用人不疑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