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丹鳳大事記

清代:丹鳳大事記

文丨丹鳳縣誌

清代:丹鳳大事記

1、順治六年(1649)

臘月,商洛山民劉登高,聚眾起兵反清,佔據龍駒寨,清商洛道臺張國泰率重兵圍剿,遂被撲滅。

2、順治九年(1652)

商州牛瘟,死牛十之八九。

3、順治十一年(1654)

六月初八二更,州城方圓及龍駒寨地震,房屋傾側,人畜傷亡無數。

4、順治十五年(1658)

正月,商州大雪(含本境)。

十二月二十日,地震,震級3。5。

5、順治十七年(1660)

十二月二十三日,地震,震級4。5。

6、順治朝(1644~1661)

蒲城縣魏家峽陶技傳人魏長福,因故里遭災舉家南遷經商州,輾轉定居商鎮,再興舊業,為境內製陶史之發端。

7、康熙元年(1662)

八月,大雨,丹江暴漲,沿河民居田園淹沒。

8、康熙二年(1663)

州境廣置郵驛,“十里置郵,三十里置驛”。各驛設鋪,專司投送公文。

9、康熙三年(1664)

十二月初一,日食;二十三日,地震。

10、康熙四年(1665)

撫治商洛道王廷伊編修《續修商志》十卷。

11、康熙十二年(1673)

清廷詔陝南“鼓勵墾荒,招撫流民”,新墾荒地,十年後方行起科始徵糧賦,江南流民再度蜂擁入境。

12、康熙十五年(1676)

四月,王可成反清軍攻佔龍駒寨,又東擊殺商南知縣,清廷遣將軍吳丹,遭總督哈佔等軍會攻鎮壓。

13、康熙十七年(1678)

清廷重申《遷海令》,東南流民再度入境。

14、康熙三十至三十一年(1691~1692)

商州大旱,瘟疫。泉水俱涸,人食樹皮草根,流離轉徙。麥收五成,鬥米銀五錢。

15、雍正三年(1725)

商州時為直隸州,領商南、雒南、山陽、鎮安四縣,本境直屬州治。

16、雍正四年(1726)

州境推行“什伍其民”保甲法。十戶為牌,十牌為一甲,十甲為一保,十保為一里。牌設牌頭,甲設甲長,保設保正,裡設里長。

17、乾隆四年(1739)

正月初三商州地震(含本境)

18、乾隆五年(1740)

商州知州王如玖主修《直隸商州總志》十四卷。

19、乾隆七年(1742)

知州王如玖,革除明代實行之賦稅由富戶或保甲收取之積弊,改由完稅人自我繳納以減除中間盤剝。

20、乾隆十三年(1748)

關中撫軍陳榕門自福建引進紅薯種,發散各州縣,本境始大面積擴種紅薯這一高產作物。是年,龍駒寨道士王本壽,化緣添補修鑿治理丹江航道之費。

21、乾隆十四年(1749)

洛南縣知縣盛大典,募臨潼監生劉紳,在仰天池、七寶山開挖銅礦。

22、乾隆二十年(1755)

乾隆帝再度鼓勵南民北遷。江淮災民再度入境。

是年,“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鄭變)蒞商山,留有《四皓》一詩。以“靈芝不是凡夫採,荷得乾坤養得閒”膾炙人口,廣為傳頌。

23、乾隆二十二年(1757)

知州羅文思,自捐俸銀480兩,修鑿州東銅佛龕石碥路,時稱“羅公碥”特利本境商民進入州城,並在州境廣推“育苗插秧法”使水稻畝產倍增。

24、乾隆二十三年(1758)

知州羅文思編修《續商州志》十卷。

25、乾隆四十四年(1779)

兩湖重災,兩省流民再度入境。

26、乾隆代(1736~1795)

苞谷(玉米)原產美州,清康乾方傳入本境。

27、嘉慶四年(1799)

正月,白蓮教義軍李全、張漢朝,繼王聰兒出境後再次由山陽攻克商州(含本境),後為明亮率軍擊退西去。

28、嘉慶五年(1800)

四月,白蓮教義軍楊開甲,辛聰率數千人由山陽攻龍駒寨,為守寨清將楊遇春擊退。

29、嘉慶十年(1805)

州境改保正為保董;改裡為鄉,里正為鄉約。

30、嘉慶二十年(1815)

龍駒寨船幫重建規模空前的船幫會館——“明王宮”(又稱平浪宮)。其“花戲樓”為全國僅兩座中的一座。(另一座花戲樓在曹操故里安徽亳州)

31、嘉慶二十二年(1817)

五月二十三日,暴雨夾冰雹,雹塊有重達十斤者,屋頂瓦碎,禾苗無存。

32、道光初(1821~1850)

客家人有南方輾轉入陝,將造紙術帶入陝南,轉入商地者為張超,在商州南秦川興辦紙坊,遂擴散到商鎮龍駒一帶 ,每年三月十五日為“紙坊會”日,祭祀蔡倫。遂使穰皮(構樹皮)成莊。

33、道光十一年(1831)

鴉片流入本境,有專商收買農人所種罌粟者。

34、道光十三年(1833)

境大旱,民大飢,人相食。

35、道光十五至十六年(1835~1836)

境內蝗災,秋糧損失十之八九。

36、道光二十六年(1846)

先澇後旱,蝗蟲再起,糧無收,民大飢。

37、道光末年

江西南昌邱姓銀匠攜家來商開設銀爐,為境內銀匠之發軔。

38、咸豐二年(1852)

丹江溢。

39、咸豐四年(1854)

秋,飛蝗蔽日,禾稼盡損。

清廷為龍駒寨、竹林關兩碼頭各置千總各一員::為“三秦要塞”武關置把總一員,以鎮壓農民起義。

40、同治元年(1862)

安慶失守,太平軍遵王賴文光、撫王陳德才,奪武關克龍駒寨後一路轉道竹林關, 入山陽與藍二順合兵,於是年四月十日破山陽;另一路轉克洛南,下古城三要;又一路由啟王梁成富率領,西進佔據商州城。後自鎮柞出秦嶺包圍西安。

41、同治三年(1863)

撫王陳德才於三月入陝南,聯合藍大順打退曾國藩部將藍斯明、李雲瑞後,分兵駐紮商州各地。翌年二月,陳德才再次入商,轉戰龍駒寨、竹林關。五月啟王梁成富再次入境。

45、同治六年(1867)

左宗棠經本境,赴商南追剿捻軍,曾捐資修葺花戲樓。

46、同治九年(1870)

捻軍一部由山陽入本境,清廷飭鄖陽何紹採、楊飛熊兩軍會剿始退。

47、同治元年至同治十三年(1862~1874)

商州鉅商“逢源和”字號專設“龍駒寨桃莊“收購龍駒寨核桃仁,運銷外埠。

48、光緒元年(1875)

商州戶口(含本境)增至43122戶,310794人,為商州人口之最高峰。

49、光緒四年(1878)

商州知州李素(雲南寶山縣人),整修夜村寶豐寺——棣花雷家坡丹江邊官道,時稱“寶山路”,尤便本境商民赴州。

50、光緒七年(1881)

五月,捻軍一股由本境棣花移洛南。清軍孫廣順西來追剿。

51、光緒八年(1882)

六月十五日,暴雨,丹江溢。

52、光緒十二年(1886)

百日維新的“六君子”代表人物譚嗣同,四經商山,留詠《武關》等詩多首。

53、光緒十八年(1892)

捻軍再次進入龍駒寨,清將即令駐軍夾擊,使之西退。

54、光緒二十一(18895)

漢口郵電總局,在龍駒寨設支局,為三等局(該支局後隸屬上海郵電局),為商洛郵電局之最。二十八年(1902)商縣始建郵電所,洛南、商南、山陽、僅建信櫃。民國三年(1914),龍駒寨支局升二等郵局。

55、光緒三十年(1904)

於右在就職商州中學堂總教(習)(監督),本境多位學子就教於該校。

56、光緒末(1902~1905)

青洪幫入本境,興於清末,盛於民國。

商州龍駒寨商會成立。

57、宣統三年(1911)

義大利天主教神甫安西曼之高徒華國文,在龍駒寨街黃巷子十家院創”陝西龍駒寨美利葡萄酒釀造公司”,為全陝西葡萄酒廠之祖。

圖片來源網路

TAG: 龍駒商州乾隆本境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