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阿哥綿愉,嘉慶帝如妃的兒子,為何沒有被咸豐選為顧命大臣?

五阿哥綿愉,嘉慶帝如妃的兒子,為何沒有被咸豐選為顧命大臣?

歷史上的嘉慶帝

如妃

,生下過2女1子。雖然她的2個女兒,都不幸早夭,但她的兒子

綿愉

,卻是一直活到了同治朝。

咸豐皇帝自打繼承了皇位,對綿愉這個皇叔,也非常照顧。

例如,

咸豐二年

(1852年)正月初一,咸豐皇帝准許綿愉,在紫禁城內,乘坐由兩個人抬的椅轎。按照慣例,親王、郡王,可以被允許在紫禁城內騎馬,等他們年老了,比如,到了

65歲

,就可以被允許在紫禁城內乘坐椅轎。

綿愉

被允許在紫禁城內乘坐椅轎的那一年,才只有

39(虛)歲

諭內閣,向來親郡王等,例應在紫禁城內騎馬者,年至六十五歲,始準其乘坐椅轎。惠親王系朕之叔,允宜特加優異,著即在紫禁城內,乘坐二人椅轎,用示朕敬長親親至意。

——《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之五十一》

咸豐皇帝去世的時候,綿愉只有48(虛)歲,可咸豐,並沒有將綿愉這個皇叔,列入顧命大臣的名單。

五阿哥綿愉,嘉慶帝如妃的兒子,為何沒有被咸豐選為顧命大臣?

01

嘉慶二十五年

(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61(虛)歲的嘉慶皇帝,在避暑山莊駕崩。當時,五阿哥綿愉,並不在嘉慶的身邊,而是與他的三哥綿愷一起,留在圓明園,照常讀書上課。

七月二十七日,繼承皇位的綿寧(即道光皇帝旻寧),還沒回京,就將綿愉,封為“

惠郡王

”。綿愉的三哥綿愷(孝和皇后所生),則是由惇郡王,被晉封為“惇親王”。而這一年,

綿愉

只是一個

7(虛)歲

的孩子。

又諭,朕弟惇郡王綿愷,著晉封為惇親王。綿愉,著封為惠郡王。

——《清實錄·道光朝實錄·卷之一》

在道光皇帝的皇次子奕綱出生之前,也就是

道光六年

(1826年)十月二十三日之前,道光皇帝就只有奕緯這一個兒子。而綿愉,比道光皇帝,小了32歲,比道光皇帝的長子奕緯,都要小6歲,所以,道光完全是將綿愉這個弟弟,當成兒子在養。

例如,

道光三年

(1823年)二月初六,道光皇帝下旨,讓10(虛)歲的綿愉,與大阿哥奕緯一起,在二月二十日,去南苑學習騎射技術,到三月十二日,再回圓明園。

諭內閣,大阿哥、惠郡王,本月二十日,前往南苑學圍,三月十二日,回圓明園。

——《清實錄·道光朝實錄·卷之四十九》

二月十八日,道光又下旨,說綿愉年紀還小,不到用槍用箭的年紀,所以,那些跟隨在綿愉身邊的諳達、哈哈珠色(年紀小的僕從),禁止開槍射殺動物。

至惠郡王年歲尚小,不能演習槍箭,所有跟伊之諳達、哈哈珠色,均不準放槍射牲。

——《清實錄·道光朝實錄·卷之四十九》

綿愉15(虛)歲那年,道光開始給他張羅婚事了。根據《愛新覺羅宗譜》記載,道光給綿愉找的媳婦,是郎中博林額(亦寫作百齡額)的女兒——瓜爾佳氏。

同時,綿愉出宮分府的事,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道光八年

(1828年)四月二十七日,道光皇帝特意交代,綿愉分府出去單過後,也是要回上書房上課讀書的。

丙申。命惠郡王綿愉,分府後仍在上書房讀書。

——《清實錄·道光朝實錄·卷之一百三十五》

綿愉直到33(虛)歲,即

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九月初一,才可以不用在上書房讀書,因為那一天,道光任命他為總諳達。

九月。癸未朔。諭內閣,惠親王綿愉,年逾三十,前已加恩在內廷行走,著授為總諳達,無庸在上書房讀書。

——《清實錄·道光朝實錄·卷之四百三十四》

綿愉是在成婚前,即

道光八年

(1828年)十月二十五日,正式搬出皇宮的。按照老規矩,像綿愉這樣還沒有成年的郡王、或者親王,也只能先領一半的工資。但道光擔心綿愉,錢不夠花,於是,在道光八年(1828年)十月三十日,特許綿愉,從次年開始,就可以支領郡王全俸。

又諭,向例親王、郡王,年未及歲,祇準支食半俸。惠郡王綿愉,現系內廷行走,並在上書房讀書,著加恩自明年春季為始,賞給郡王全俸。

——《清實錄·道光朝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五》

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道光八年(1828年)十二月初八,綿愉與瓜爾佳氏行成婚禮。

綿愉的嫡福晉瓜爾佳氏,直到婚後第7年,即

道光十五年

(1835年)二月十七日,才生下了綿愉的長子。不過,這個孩子,只存活了不到2天,就在二月十九日夭折了。而瓜爾佳氏本人,也在那個月去世。道光皇帝擔心只有22(虛)歲的綿愉,無法料理瓜爾佳氏的喪事,就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二月二十二日,派了總管內務府大臣克蒙額,去處理綿愉福晉的身後事。

辛亥。諭內閣,惠郡王綿愉之嫡福晉薨逝,惠郡王現雖分府,尚屬年輕,著派總管內務府大臣克蒙額,前往照料治喪,官為經理,一切喪儀,著照郡王福晉之例辦理。

——《清實錄·道光朝實錄·卷之二百六十三》

五阿哥綿愉,嘉慶帝如妃的兒子,為何沒有被咸豐選為顧命大臣?

02

綿愉的四哥瑞親王

綿忻

,早在

道光八年

(1828年)八月十九日,就已經病逝,只有24(虛)歲。而在

道光十八年

(1838年)十二月初四,綿愉的三哥惇親王

綿愷

,也病逝了,享年44(虛)歲。至此,道光皇帝的兄弟中,只剩綿愉一個,還健在了。

道光十九年

(1839年)正月初一,道光皇帝晉封26(虛)歲的綿愉,為

親王

晉封惠郡王綿愉,為親王。

——《清實錄·道光朝實錄·卷之三百十八》

不過,道光派給綿愉的工作,大多是管理某旗都統事務,兼管諸如武英殿御書處、雍和宮、中正殿的事務;或者,是去代替皇帝行祭祀禮;要麼,就是當某位宗室王公病逝了,代皇帝跑一趟去祭奠。

對比咸豐皇帝對恭親王

奕訢

:奕訢21(虛)歲時,即

咸豐三年

(1853年)十月初七,咸豐就允許奕訢,在

軍機處

行走。奕訢22(虛)歲時,即

咸豐四年

(1854年)九月十七日,咸豐又讓他擔任

宗人府宗令

道光三十年

(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皇帝駕崩,享年69(虛)歲。這一年,綿愉37(虛)歲。

同年的二月十五日,咸豐皇帝奕詝,特意下旨,說今後,除了朝會大典這樣正式的公開場合,其他例如平常召見、內廷宴席等場合,綿愉都不用向他這個皇帝,行叩拜大禮。宮中祭祀等場合,綿愉也不用對咸豐“隨眾行禮”。咸豐還讓綿愉,不用在接受御賜物件時,叩頭謝恩,只需他上個謝恩折,就可以了。

諭內閣,惠親王系朕之叔,內廷召對與朝會迥不相同,若動輒叩拜,與諸臣略無區別,朕心實有不安。嗣後,除朝會大典,仍遵定例行禮,其尋常召對、以及三年後內廷宴賚(lài),均無庸叩知。至宮中祭神賜食祭肉禮應向上叩拜,惟不必於朕前隨眾行禮,遇有賞賜物件,著具摺謝恩,無庸當面叩首,以示朕敬長親親之至意。

——《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之三》

綿愉還是挺

小心謹慎

的一個人。雖然咸豐以尊敬長輩為由,免除了綿愉很多場合的叩拜禮,但綿愉並沒有理所當然地接受,每當他在便殿見咸豐時,還是與其他人一樣,行叩拜禮,以致於到了

咸豐四年

(1854年)正月,咸豐又將之前“

免叩拜

”的旨意,再強調了一遍,並讓綿愉不要再推辭。

數年來,王於召見賜坐時,仍行叩拜,尚未深悉朕衷。嗣後除朝會大典外,惠親王於召見便殿賜坐時,著仍遵前旨,不必叩拜。

——《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之一百十九》

道光三十年

(1850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咸豐皇帝又規定,今後在諭旨(除朝祭大典之外)及各衙門遞上來的奏摺中,只能寫綿愉的王號,而不用寫出他的名字,以示尊敬。

諭內閣,惠親王系朕之叔,前經降旨,於叩拜禮節,加恩優免,因思諭旨奏章內,與諸王一律書名,朕心仍有未安,嗣後,除朝祭大典外,其餘諭旨、並各衙門奏摺,祇書王號,毋庸書名,以示朕敬長親親,有加無已至意。

——《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之二十二》

咸豐三年

(1853年)三月初三,咸豐皇帝的祖母——孝和皇后,升祔太廟奉先殿禮成。而孝和皇后的喪禮,是由綿愉等人,負責操辦的。咸豐說,綿愉為孝和皇后料理身後事,是在以兒子的身份盡孝,不應該像其他大臣那樣,得到

加級

的獎賞。作為補償,咸豐就將自己的“

龍褂一件、藍色龍袍一件

”,賞賜給了綿愉。

諭內閣,惠親王綿愉,自道光二十九年冬閒,奉旨恭理喪儀,三年以來,事事無不盡心,辦理悉臻允當,且謹慎小心,並無錯誤,追思我皇祖妣在天之靈,必能欣慰。今大事已畢,若與在廷諸臣,一律給予加級,於人子事親之道,未盡允協,朕不忍施此恩,王亦不忍受此恩。惠親王著勿庸加級,賞給朕用龍褂一件、藍色龍袍一件,以示殊眷。

——《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之八十七》

但咸豐卻有將當時“

隨入地宮、敬視奉安

”的恭親王

奕訢

、惇郡王

奕誴

,各加了一級。

說起來,恭親王奕訢雖然是綿愉的侄子,但他倆還是

連襟

道光十七年

(1837年)十一月十六日,綿愉續娶了一位繼福晉——瓜爾佳氏,是時任河南巡撫的

桂良

的女兒。而在

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桂良擔任熱河都統時,他的另一個女兒,被道光皇帝指婚給了皇六子

奕訢

為嫡妻。史料中,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二月十四日,題為“

為桂良之女指與六阿哥為婚

,所有應行事宜,著該衙門照例辦理事”的諭旨。桂良之後也一路高升,成為了大學士。

綿愉的繼福晉瓜爾佳氏,在

咸豐二年

(1852年)三月十二日病逝。而恭親王奕訢的嫡福晉瓜爾佳氏,則是在

光緒六年

(1880年)五月病逝的。

五阿哥綿愉,嘉慶帝如妃的兒子,為何沒有被咸豐選為顧命大臣?

03

咸豐三年

(1853年),因為北伐的太平軍打到直隸、有進入京城的危險,九月初七,咸豐讓

綿愉

,總理巡防。九月初九,咸豐又封

綿愉

,為“

奉命大將軍

”,授予他大將軍印,但咸豐並不需要綿愉親自上戰場,而是讓他留在京城,負責排程。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被封為參贊大臣,負責帶兵出京。

上御乾清宮,授惠親王,奉命大將軍印,御前大臣、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參贊大臣關防。

——《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之一百五》

咸豐五年

(1855年)四月十八日,咸豐收到僧格林沁的奏報,說在馮官屯取得了勝利,並活捉了太平軍將領李開芳、黃懿端、謝金生等人。僧格林沁當然是被咸豐重重地嘉賞了。同時,綿愉因為“

總理巡防

”期間,表現不錯,也被咸豐皇帝嘉獎;綿愉7(虛)歲的嫡子

奕詳

,被“

賞戴寶石頂

”;綿愉的庶出子

奕詢

(7虛歲)、

奕謨

(6虛歲),則被賞給“

頭品頂帶

”。這三個孩子,還都被允許,進入上書房讀書。

又諭,現在馮官屯賊匪,悉數蕩平,北路一律肅清,奉命大將軍惠親王,總理巡防,一載有餘,勤勞懋著,著交宗人府從優議敘。惠親王之子奕詳,著賞戴寶石頂;奕詢、奕謨,著賞給頭品頂帶,均著加恩在上書房讀書,以昭優眷。

——《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之一百六十五》

咸豐八年

(1858年)四月初八,發生了英法聯軍,突然炮轟天津大沽炮臺的事件。

詎料英咈兩夷,於初八日投文,欲將炮臺交伊經管,並至天津,未及迴文,已即開炮,我兵失利,炮臺旋被佔踞,狂悖已極。

——《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之二百五十》

咸豐皇帝起用了之前已被革職的

耆英

,授予他侍郎銜,派他去天津,與英法聯軍進行和談。但耆英沒有完成和談,就擅自回京了。咸豐皇帝自然是非常生氣。

咸豐八年

(1858年)五月初五,咸豐讓僧格林沁,將耆英押進京,由巡防王大臣、軍機大臣、宗人府、刑部,一起審問。耆英的這件事,也牽連到了

綿愉

,因為綿愉有保奏過耆英。為此,咸豐不再讓綿愉管理中正殿、雍和宮事務,還將他交給宗人府處罰。

此次朕用耆英,原出於不得已,冀其有成,雖經惠親王等保奏,實系操縱自朕,無先見之明,愧恧殊深,惟王等襄贊無方,若不予以薄懲,曷以洽服眾議。惠親王,著毋庸管理中正殿、雍和宮事務。載垣、端華,均著開領侍衛內大臣缺,與惠親王,一併交宗人府議處。

——《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之二百五十三》

但5個多月後,即咸豐八年(1858年)十月二十九日,咸豐說綿愉最近幾年,辦理軍務辛勞,特許他可以在紫禁城內,乘坐四個人抬的轎子。這一年,綿愉44(虛)歲。

辛未。諭內閣,惠親王,近年籌畫軍務,夙夜趨公,著加恩,在紫禁城內乘坐四人轎,以節勞勩,用示朕敬長酬庸至意。

——《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之二百六十八》

咸豐十一年

(1861年)七月十六日,在避暑山莊病危的咸豐皇帝,將御前大臣怡親王

載垣

、鄭親王

端華

、六額駙

富察·景壽

(娶道光皇帝女兒壽恩固倫公主)、

肅順

(端華的弟弟),以及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叫到跟前,讓他們好好輔佐年僅6(虛)歲的皇長子載淳。第二天,即七月十七日,31(虛)歲的咸豐皇帝駕崩。

壬寅。文宗疾大漸,召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承寫硃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

——《清實錄·同治朝實錄·卷之一》

咸豐去世的這一年,惠親王綿愉48(虛)歲,雖然年齡不算很大,但在近支宗親中,算是位分最尊的,不過,他與恭親王奕訢一樣,都沒有被咸豐選為顧命大臣。

咸豐十一年

(1861年)九月二十九日,兩宮皇太后解除了載垣、端華、肅順的職務,並將他們革爵,抓起來交宗人府等部門議罪。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也被趕出了軍機處。

十月初一,恭親王奕訢,就被封為議政王,並在軍機處行走。同時,奕訢還被授為宗人府宗令。

作為同治皇帝皇叔祖的

綿愉

,並沒有得到什麼新的官職。但為了拉攏綿愉,慈安、慈禧在

咸豐十一年

(1861年)十月二十九日,下了懿旨,說是因為綿愉“

輩分最尊

”,在兩位太后垂簾聽政時,綿愉不用與其他人一樣,行大禮。

甲申。諭內閣,朕奉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懿旨,十一月初一日垂簾聽政,王公、大學士、六部九卿,應詣養心殿行禮,惟念惠親王輩分最尊,且系內朝,與朝會大典有別,著加恩無庸隨班行禮,以示優異。

——《清實錄·同治朝實錄·卷之八》

同治元年

(1862年)正月初一,兩宮太后又允許綿愉的嫡子

奕詳

,可以戴

三眼花翎

二月初二,兩宮太后又讓

奕詳

,進弘德殿讀書,去當同治皇帝的伴讀,並且,還讓綿愉,專職監督小皇帝的學習情況。二月二十二日,綿愉的另一個兒子

奕詢

,也被允許進入弘德殿,充當小皇帝的伴讀。

惠親王輩分最尊,品行端正,著在弘德殿常川照料,專司督責。其尋常一切應派差使,除朝祭大典外,俱著毋庸開列,以示體恤。惠親王之子奕詳,並著在弘德殿伴讀。

——《清實錄·同治朝實錄·卷之十八》

綿愉在

同治三年

(1864年)三月,就開始請病假,到了七月,病情仍沒有好轉,於是,綿愉就上奏,說是還需要繼續在家休養,並要求解除職務、不領取工資。七月初二,兩宮太后答應解除綿愉所擔任的職務,但讓他繼續領著工資,並且,繼續讓他在內廷、弘德殿行走,但不用每天打卡上班,想什麼時候去,都可以。

惠親王所管各項差使,均照所請開缺,並加恩無庸停俸,仍在內廷並弘德殿行走,俟珍攝如恆,自行酌量進內照料,無庸拘定日期。

——《清實錄·同治朝實錄·卷之一百八》

同治三年

(1864年)十二月十二日,惠親王綿愉病逝,享年51(虛)歲。同治皇帝,給他上諡號為“

”,並且在十二月十七日這天,親自去他的府邸祭奠。

五阿哥綿愉,嘉慶帝如妃的兒子,為何沒有被咸豐選為顧命大臣?

結束語

同治二年

(1863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有一份題為“為原任陝甘總督裕泰之子

長敘

,著指為

惠親王之四女

額駙等事致內務府”的奏摺。

這個長敘,一生共娶過4任妻子,都是出自愛新覺羅家族,

綿愉的第四女

,是長敘的第二任妻子。

長敘的2個女兒,後來又嫁回了愛新覺羅家,成為了光緒皇帝的

瑾妃

珍妃

。不過,瑾妃、珍妃,並不是綿愉的親外孫女。

(注:本文由[頭條

@熱愛瘦身的魚

]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TAG: 綿愉咸豐道光實錄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