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雍正王朝

歷史神劇《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登上皇位之後,立即幹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開恩科為國家取士,因為這位新皇帝深知人才是國家之本,他特別任命張廷璐主持考試,寄予了極大的期望。

可惜這件事情被辦砸了,成了雍正皇帝政敵眼中的笑柄:張廷璐辜負聖恩,受皇子弘時的指使,徇私舞弊,給“聖朝”的倫才大典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最後,鐵面皇帝雍正不顧張廷璐身為前朝宰相張英之子、當朝宰相張廷玉之弟,下令將張廷璐處斬,換了敢於秉公執法的李紱擔任主考,才使國家選才取士的秩序得以維護。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張廷璐

上述情節特別吸引人,跌宕起伏,為“四爺”雍正圈粉無數。電視劇精彩是夠精彩,但不是真的。歷史上的張廷璐雖然在河南罷考案中影響了仕途,但很快起復,一直做到正二品的禮部侍郎,直到乾隆十年才安祥去世,還被稱讚為“

三朝舊臣,後進楷模

”,諡曰“文端”。

張廷璐因科考舞弊被殺固然是假的,但清朝打擊多次打擊科場做假卻是真的。為提高違法成本震懾膽敢以身試法者,曆法皇帝不惜多次讓作奸犯科者人頭落地,這些人中,職務最高的是大學士,正一品,位極人臣,是不折不扣的宰相。

這位倒黴的宰相大人就是著名的“戊午科場案”的主角、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因科考舞弊被殺的宰相柏葰。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柏葰書法

柏葰不是漢人,也不是滿人,而是出自蒙八旗的正藍旗。他書讀的特別好,是道光六年(1826年)進士,因為成績很好,進入號稱“宰相培訓班”的庶吉士行列,授翰林院編修。因為做人特別謹慎認真清廉公正,在官場也算混得不錯,逐漸平步青雲,終於登上了宰相之位,被任命為文淵閣大學士,開始了人生的巔峰。

清朝中期以後,大學士宰相班子組成結構共有六個,俗稱“三殿三閣”: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大學士儘管排名有先後,但級別是一樣的,都是正一品,正國級。柏葰混到這個級別,已經算是位極人臣,無復他求。如果這樣堅持下去,他必能在宰相的位置上熬到離休,就是“文正”弄不上,“文忠”也許可以爭取一下。

但誰都沒有想到,柏葰栽了,栽在了一個看上去並不幹起眼的事情上。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文淵閣

咸豐八年,即1858年,柏葰奉命主持順天府鄉試,所謂鄉試還不是國家最高級別的科舉考試,它的目的是選拔三年一次的舉人。清朝考試大體分為三級,童試選秀才,鄉試選舉人,會試選進士,至於成千上萬的考生夢寐以求的殿試,實質是皇帝老兒親自主持給進士排名次,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上述三個級別無論名次,都是進士。

柏葰主持的,正是這麼一場不大不小的鄉試,只不過地點是在北京這一帶。協助他一起主持考試的,還有兩位大人物,一位是兵部尚書朱鳳標,另一位是左副都御史兼戶部侍郎程庭桂。主持官居的陣容實在是夠強大,一位正一品的大學士,一位從一品的六部堂官,一位從二品的侍郎,因為一般的鄉試都是某省學政主持。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考場

考試如常進行,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將是大清帝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科場案,宰相大人柏葰也沒有意識到不僅他的官當到頭了,生命都要走到頭了。

當年9月,考試結束後發榜,問題來了。一個月後,御史孟傳金上書,揭發了一個人。此人名叫平齡,考試成績是第7名,此人的試卷墨跡有問題,謄寫的卷子和原卷有很大出入。咸豐皇帝高度重視,當場下令由怡親王載垣徹查——這沒什麼,很正常,任何考試都可能出現揭發,也會出現一些小問題,多數不了了之——柏葰就是這樣想的,再加上他確實也認為自己在考試中沒犯什麼原則性錯誤。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梁家輝片咸豐皇帝

怡親王載垣——就是《雍正王朝》里老十三允祥的後代,去查了,一查還真發現了問題——那個叫平齡的考生身份不一般,居然是個混娛樂圈的,現在叫明星或演員,過去叫戲子!這下問題嚴重了,一個戲子,是怎麼隱瞞了身份矇混過關參加考試的?還得了第7名!我們今天的考試沒有任何職業歧視,只要成績夠好就行,不管你是哪一行的,但清朝不行,戲子就不可以參加考試,因為戲子在那個時候屬於下九流,社會地位極低,沒有資格參加國家公務員的考試。

怡親王載垣查過之後,發現有問題的還不止平齡一個人,而是有五十多個人!咸豐皇帝大為光火,立即下令,將主持考試的大學士柏葰、兵部尚書朱鳳標,和左副都御史程庭桂進行雙規,聽候處理。皇帝很傷心,國家千瘡百孔,百姓流離失所,列強步步緊逼,發逆肆虐東南,自己當了8年皇帝,情況越來越糟。看來,亂世必用重典,矯枉難免過正,不下猛藥看來是治不了這陳年老病了!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榜單

下定決心的咸豐皇帝立即成立專案組,級別之高令人咋舌:怡親王載垣(鐵帽子王),鄭親王端華(鐵帽子王),吏部尚書全慶(從一品)和兵部尚書陳孚恩(從一品)。兩個鐵帽子王,兩個一品大員。專案組成立後,柏葰可能也察覺出問題重大,他入園求見皇帝,但皇帝不見,派人傳話給他:要相信組織,相信正義,可以正常上下班,見面就不必了,避嫌。

高級別的專案組提審平齡,平齡大叫冤枉,我又不是專業演員,平常玩玩票而已,怎麼能說我是戲子?但專案組關心的不是他戲子不戲子,而是墨跡不一的問題:考生自己寫的卷子是墨卷,為防止讓考官看出考生資訊,給考官看的卷子要擋住名字並用硃筆謄寫一遍。在平齡的墨、硃卷上,出現了太多的問題,錯別字很多,詩文不通,但在硃卷上,很多錯誤都被改過了!傻子都看得出來,這裡面有貓膩。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殿試

咸豐皇帝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了,他令專案組成員、刑部尚書趙光以及一些專家學者召開封閉會議,將這次順天府鄉試的所有中舉試卷像過篩子一樣,一張一張篩一遍!這一篩問題更大了,居然發現有50多張試卷存在問題,最嚴重的一張居然有300多個錯別字!咸豐皇帝徹底蒙了,我大清國這是怎麼了,怎麼連科舉這種國家的根本都爛到根子上了?

咸豐盛怒之下,將三個主考官一擼到底,要求組織人事部(吏部)此案一定查出水落石出,不管涉及到的人官職再大,爵位再高,功勞再多,關係再複雜,有一個算一個,寧可枉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在皇帝一再嚴令之下,吏部的處理意見出臺了,可咸豐皇帝一看,氣得差點背過氣去:涉嫌舞弊的秀才們革去功名,不得再考;三名主考官革職並罰俸。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柏葰

你們這是撓癢癢嗎?你們這是在懲治腐敗還是在鼓勵腐敗?違法成本這麼低,稍給點利益就動歪腦筋了!咸豐皇帝把上書扔回去:再審,我要蒼蠅老虎一起打!

專案組只好再審,其實案情已經清楚了,柏葰作為主考官,確實有問題,但這問題可大可小,高抬貴手,他什麼事都沒有;如果從嚴,這就不好說了。簡單說,有一個叫羅鴻繹的考生,水平不怎麼樣,但家裡有錢,他考試成績不怎麼樣,柏葰就打算把他給淘汰掉。但羅鴻繹向柏葰的門人靳強使了錢,靳強就向柏葰求情,柏葰千不該萬不該答應靳強讓羅鴻繹過關,他這就不是負連帶管理責任、而是明目張膽搞掉包了:你讓羅鴻繹上了,勢必會有一個本來應該中舉的考生被換下來。

至於這個被替換的考生十年寒窗全餵了狗,大清的考場風氣進一步惡化,皇帝的權威再一次被打了臉等等等等,柏葰沒有想過,就算想過,也沒當回事。而幾個當事人,也只是拿了二三百兩銀子而已——賣了一個人的前途,只為這幾百兩銀子,可被替換的人,毀的就是一生!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行賄受賄

怡親王載垣看皇帝動了真氣,只好公事公辦,上書將相關責任人該罰就罰,該打就打,該投入牢房就投入牢房,但主考官柏葰,他動不了,柏葰級別太高,這要請示皇帝的聖意,他只是提供刑部交上來的建議:柏葰知法犯法,徇私舞弊,辜負聖恩,判:斬立決。但這個時候咸豐皇帝猶豫了,他已經想了多日,沒有主意。柏葰這麼高的級別,這麼大的學問,這麼好的官聲,不好辦哪!柏葰這樣做,一不是為了錢,因為他一分錢也沒撈,也不是為了名,就錯在一時心軟聽了門人靳強的話,甚至革職罰俸都有點過了,怎麼說他都是老革命,又能幹,又清廉,又有學問,威望那麼高,是國之乾材啊!

拿不定主意的咸豐皇帝召開御前會議,商量怎麼辦。他把刑部斬立決的意見交給大家公議,問:“柏葰冤枉嗎?”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御前會議

這意思很明顯,這時只要有一個人站出來,替柏葰喊聲冤,他就可以順坡下驢,從輕發落,畢竟柏葰還算是個好乾部,有錯誤在所難免,可以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給他機會,對待犯了錯誤的幹部,不能一棍子打死嘛!

出乎咸豐的意料,滿朝文武聽了他這話,沒有一個吭聲的,全部站在那裡,眼睛看著腳尖,皇帝說什麼,他們彷彿沒有聽到。過了好久,才有一個大臣站了出來,說:“臣有話說!”

“終於來了!”咸豐皇帝心裡想,他有點激動,畢竟他不是一個喜歡殺人的皇帝,特別是殺這種無論是才識還操守都不錯的宰相。可當他看明白是誰的時候,笑不出來了,因為這個站出來的人的肅順。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火燒圓明園》中的肅順

肅順是當朝第一厲害人物,鄭親王濟爾哈朗之後,官雖稱不上極品,只是從一品的六部堂官,當時還沒當上協辦大學士(副總理),但他的影響卻是朝廷第一人。什麼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的哥哥)在肅順面前,只是小跟班而已。他雖是滿人,卻深知要論才學見識,漢人中藏龍臥虎,遠非滿人可比。所以他大力舉薦曾國藩掌權鎮壓太平軍,如果不是肅順,就沒有曾國藩的湘軍,就沒有同治中興,也許大清會提早半個世紀退出歷史舞臺。

咸豐看到肅順出列,倒吸一口涼氣,他太清楚肅順的能力了,同時也太清楚肅順的立場了。他、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是反柏葰鐵三角,肅順既出,大概柏葰的命是保不往了,同時,他也清楚了為什麼滿朝文武不願意為柏葰說句話,因為有肅順他們在。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曾國藩

肅順說:柏葰知法犯法,傷及朝廷的體面,傷及皇上的臉面,傷及社稷和天下,他作為宰相,不能匡正整治,反而知法犯法,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壯國威,提高違法成本,讓後來者沒有膽量以身試法,所以,柏葰非死不可!

咸豐思忖再三,嘆息道:“好吧,那就按先前刑部的意見辦吧。”刑部的意見,斬立決。咸豐釋出公告,警告那些蠢蠢欲動者:“

科場為掄才大典,交通舞弊,定例綦嚴。自來典試諸臣,從無敢以身試法者。不意柏葰以一品大員,辜恩藐法,至於如是

!”

在表達堅定支援刑部意見之後,咸豐皇帝還表達了他柔情的一面,說:“

就所供各節,情雖可原,法難寬宥。言念及此,不禁垂淚!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恭親王奕訢

至此,轟動一時的戊午科場案告一段落,此案牽涉91人:5人被斬首,其餘被處以各種懲罰。據說此案一結,使多年來科場混亂秩序為之一新……此案和順治十四年丁酉科場案,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場案,並稱為清朝三大科場案。《雍正王朝》裡的“張廷璐科場舞弊案”,在上述三案比起來,不算嚴重的。

最後,說下力主將柏葰處以極刑的三位朝廷棟樑的結局:咸豐皇帝臨死前,立遺囑由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掌握大權,結果,咸豐屍骨未寒,身在北京和洋人周旋的恭親王奕訢和慈禧太后密謀奪權,將載垣、端華、肅順三人處死,成功上位,中國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的統治。

考場舞弊案:清朝咋處理?違法成本如此之高,宰相大人被直接砍頭

垂簾聽政

同治皇帝即位後,肅順等人的勢力已經被肅清,有御史上書請為柏葰昭雪,經過調查後,對柏葰戊午科場案做了蓋棺定論:柏葰在科場案中不可謂無罪,但他被處死和載垣、端華、肅順有直接關係,如今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政通人和,要對柏葰法外施恩。最後的決定是,賜柏葰兒子以四品卿銜,以六部郎中候補……算是對柏葰的補償。

TAG: 咸豐皇帝肅順科場載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