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顓橋北橋源於“佔”“卜”二字,是真的嗎?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佔橋和卜橋”,“vid”:“a0143oq7h86”,“img”:“http://puui。qpic。cn/vpic/0/a0143oq7h86。png/0”,“desc”:“”})

至少六百多年以前,老六磊塘上就有一座拱形橋,取名眾安橋,因其由磚石混建,故俗稱磚橋。後來,鄉人嫌稱其為磚橋太俗,便有文士取“顓”含有和善、謹慎的字義,又含有紀念古帝顓頊(黃帝之孫、夏禹之祖父)之意,呼其為顓橋。隨著石橋四周形成市鎮,顓橋遂成地名。明代《上海縣誌》記載“顓橋市”。

傳說顓橋北橋源於“佔”“卜”二字,是真的嗎?

在俞塘河上,自古有不少橋樑。在靠近橫涇港處,至少六百多年以前有一座北梁七星橋(後位於北橋中街)。當地被稱作北梁,自元末起隸屬上海縣長人鄉十八保。元后至元三年(1337),松江府在這裡設有民間酒業稅務機構,稱“北橋務”。北橋地名隨之流傳。後來,“酒務”遷往新場,這裡中落。

傳說顓橋北橋源於“佔”“卜”二字,是真的嗎?

明嘉靖《上海縣誌》率先記載:“鳴鶴橋,俗呼北橋。”自古以來,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相傳這裡是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陸機(261—303,字士衡,華亭人)放鶴之地。本地有個讀書人(曾有人說是荀隱,實屬牽強附會)與陸機是老朋友,兩人常有往來。陸機在家除讀書外,最喜歡養鶴。某年秋季,陸機攜白鶴來到東鄉,拜訪好友,一起漫遊。當時,這裡向東即是大海邊,陸機走到這裡不由胸襟大開。他身長七尺,聲如洪鐘。年少奇才,文章蓋世,此刻登上七星橋,欣然鬆手放飛白鶴。只見那白鶴鳴叫三聲,沖天高飛。陸機養鶴已有多年,但從來勿曾聽得過鶴叫,因此他如入仙境,異常興奮,以致終生難忘。為此,他出資在七星橋西面興建了一座五馬並行的紫雲石橋,取名鳴鶴橋,俗稱放鶴橋。後來,陸機在軍中遇害,臨終時感嘆道:“華亭的鶴鳴聲,哪能再聽到呢?”當時,他年僅四十三歲。

傳說顓橋北橋源於“佔”“卜”二字,是真的嗎?

這僅僅是民間傳說,不可全信,但不能否定這裡建有放鶴橋確是史實。也許在當年建橋時,鄉人附加了這則美麗的傳說,但此說流傳已久,深入人心,不妨留作美談。步入明代,明心教寺日趨興盛,成為本地一大名勝。於是,鄉人將位於寺院西南角的這座石橋改建得為高大,以便登橋瀏覽寺院全貌。此橋隨之被人改稱為“北扱橋”(扱,《說文解字》稱“收也”)。可是,鄉人認為不順口,又為了與浦南奉賢的南橋相對應,將此橋簡稱為北橋。明萬曆《上海縣誌》率先將“北橋鎮”列入“鎮市”條目,與“龍華鎮”齊名,而閔行老鎮僅列為“閔行市”,說明此時這裡的市面勝過閔行老鎮。

傳說顓橋北橋源於“佔”“卜”二字,是真的嗎?

而本地人擅長搞笑,編出一則傳說四處流傳,說當初也許北橋叫卜橋,顓橋叫佔橋,而這“佔”和“卜”兩字自有出處。古代醫藥落後,鄉人生了病只得求“仙”。當年橫涇港橋頭有人設攤賣卜,憑三寸竹管,斷人吉凶禍福,居然生意興隆。鄉人心中有了疑難事,總會講:“到卜橋去卜卜看。”不久,六磊塘神農橋邊也來了個賣卜先生,自誇本事要比“卜橋”大,特意將神農橋稱作“佔橋”。這佔字在卜字下多了一個口,意思就是要一口把你卜橋吃掉。結果,誰也沒有吃掉誰。不過,這佔橋與卜橋竟然成了地名,代代相傳,只因後人感到這佔、卜兩字實在擺不上臺面,才改卜橋為北橋,改佔橋為顓橋。

傳說顓橋北橋源於“佔”“卜”二字,是真的嗎?

文字來源:選自《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

圖片來源:網路

編輯:管丹漪

TAG: 北橋陸機卜橋顓橋佔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