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藍田縣誌:玉山書院建置史

藍田縣,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總面積2006平方千米。藍田是人祖華胥的故里,藍田玉的原產地 ,境內有藍田人遺址、淨土宗祖庭悟真寺、水陸庵 、蔡文姬墓、王順山、湯峪溫泉等名勝古蹟。

光緒藍田縣誌:玉山書院建置史

玉山書院 原在縣署西。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知縣阮曙因士民情願捐銀設立,建大門、二門、講堂、上房各5間,廈房6間,肄業房30間,費銀2838兩。四十三年(1778)春,阮知縣因親喪離任,書院空廢。五十九年(1794)知縣馬學賜到任,重加整頓,捐俸延師,嚴立課程。

嘉慶元年(1796)以後,月課久廢。八年(1803)知縣莊逵吉到任,捐銀設立生童津貼費用40名,建立考課規條,旋即廢止。

道光七年(1827)知縣羅定約添置桌凳,親自授課,文風漸振,雖學額只有8名,每年進府學4名。

同治九年(1870)知縣呂懋勳改書院為考院,另於西門內購買民房重建書院(在今文化館附近),計有大門房5間,講堂上房各5間,前後廂房6間。

光緒二十八年(1902)知縣周之濟復改考院為書院,時膏火生息及地租歲收銀400兩。清末廢科舉,興新學,玉山書院遂於光緒三十年(1904)改為縣立高等官小學堂。

光緒藍田縣誌:玉山書院建置史

玉山書院圖

藍田縣誌·卷一·玉山考院、書院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知縣阮曙因士民情願,捐銀設立書院,詳請建立大門五間,夏房六間,二門五間,講堂五間,上房五間,東、西諸生肄業房三十間,共費銀二千八百三十八兩。其董事王有造、李成家、臧中典、畢增祥、王有恆、馮席珍等。

工竣之後,無復延師束脩(古代學生與教師初見面時,必先奉贈禮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以及肄業生童(在校學習的生員、童生)膏火、飯食、獎賞之費。阮曙捐俸辦理,自丙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夏迄戊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春,以丁艱(丁憂服喪)去任,自此書院空廢。

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知縣馬學賜到任,重加整頓,捐俸辦理,擇請名師,專心掌教。每歲修金壹佰貳拾兩,飯食銀肆拾兩,零用錢拾貳千,立課程不得稍懈。

嘉慶元年(1796年)以後,軍需旁午(指軍務繁雜;旁午比喻縱橫交錯,事物繁雜),月課(明清時每月對學子的課試)久虛。八年知縣莊(莊)逵吉到任,曾自捐廉(雍正元年(1723年)創立養廉銀製度,通常為官員薪水的10倍到100倍)設立生童膏火(夜間讀書用的燈火,亦借指供學習用的津貼)四十名,並立考課規條,後亦旋廢。

(嘉慶)十五年(1810年),知縣邵琨設法籌款,藍邑(指藍田)紳民等呈懇,於正賦外每年籌備公費提出大錢三百千,歸入書院,為生童膏火之資,又將韓聘變產入官,發商生息,詳準立案,作為山長(山長是歷代對書院講學者的稱謂)脩脯之資,其不敷者則縣中墊出。

道光七年(1827年),知縣羅定約親身課士,添置桌凳優加獎賞,士氣為之一新,文風日振,雖學額只八名,而揆府四名,嵗以為常。

道光十四年(1834年),知縣胡元煐勸諭渭紳李繼廣捐地二十八畝,並候補教諭署訓導事,孫耀祖捐地四十畝,以幫每年山長脩脯之資,其不足者則仍縣中代墊焉。

又於書院西偏添建

報功祠

,內祀阮曙、周嵩曉、馬學賜、莊逵吉、邵琨五人。

光緒藍田縣誌:玉山書院建置史

又移書院講堂阮曙所嵌,郭世元重摹輞川圖石刻五方,幀首郭忠恕題輞川真跡八分一方,楊士奇諸人跋石五方,四景圖石刻四方,王邦才圖賦石刻一方,熊暉重摹輞川圖石刻二方,相國潘世恩等跋石二方,熊暉臨輞川全圖石刻一方,於祠之左右。

註釋

:潘世恩(1770年1月27日——1854年) ,字槐堂,號芝軒,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狀元,歷仕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在朝50餘年,歷任六部要職,授武英殿大學士,官居一品,鴉片戰爭時期舉薦林則徐、姚瑩等人,其子、孫皆仕途有方,時人稱其三百年中第一福氣中人(中人指有權勢的朝臣)。

同治九年(1870年),知縣呂懋勳以前書院迫近縣署,地非僻靜,又藍邑舊無考院,規制不全,乃改舊書院為考院,於西門內別買房屋一所建立書院,大門、房五間,東西廂房各兩間,講堂五間,後廂房四間,上房五間,前後共一十九間,又於大門外迤西新建

惜字爐

(古代文人墨客燒燬文字紙張的地方)一座,僱人撿拾字紙交院夫焚化。

道光中,知縣胡元煐提用韓聘變產,生息銀四百八十五兩,旋調任涇陽(今陝西咸陽涇陽縣)歸還原款,移交後任發商生息,自是歷任列入交代欵內。至同治初年,前任知縣阮華年未曾列交款,遂無著。

光緒藍田縣誌:玉山書院建置史

光緒藍田縣誌:玉山書院建置史

TAG: 書院知縣五間考院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