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教育有官學私學之分,聊聊宋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中國教育史上,宋代是一個空前繁榮的時期。宋初兩代帝王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統一南北方的大業,國家整體形勢較好,

熱衷於粉飾太平的統治者對文化教育事 業的發展並不重視

。到仁宗時期,統治階級開始注意到儒家倫理在調節社會關係和控制人們思想方面的作用,於是大力崇儒興學,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宋代教育有官學私學之分。宋代的官學即官辦學校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大類。中央最高學府是國子監。仁宗時將太學從國子監中 分出成為單獨一系,用以招收士庶寒門子弟。地方學校分為州學和縣學兩級。

而私學即私立學校教育的興起先於州縣學

,在宋代同樣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此外,一種興起於五代時期的教育機構——書院,在宋代廣泛發展。

宋代教育有官學私學之分,聊聊宋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 官學、私學教育的發展

1.州縣學的發展——以松滋縣學為例

仁宗慶曆四年,朝廷詔令全國沒有建立官辦學校的州府軍監都要立學, 能達到兩百人以上的准許建立縣學,由地方官員兼職教學或挑選有德行藝業的人充當教授,並將興辦學校的成果納入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這道鼓勵地方辦學的 詔書下達後在全國各地掀起了建立官學的高潮。

神宗熙寧四年,朝廷下詔於諸路設定專職的學官,由原先地方任命改為朝廷負責委派,並令州郡劃撥田地用以贍養官學師生。徽宗崇寧年間,蔡京和徽宗一起發動了大規模的辦學活動,完全解決了州縣設定專職學官的問題,並在地方官學中普遍推行三舍法,

縣學生可透過考試逐級升入太學學習,地方官學的地位愈發突出

。在政策推動之下,江陵府建立了府學,轄下的松滋,枝江、監利、公安等縣均建立了縣學。在江陵的這些縣學當中,辦學頗具特色、規模較大的當屬松滋縣學。

宋代教育有官學私學之分,聊聊宋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2.私人辦學的興盛

在州縣普遍建立官辦學校的同時,江陵的私學也遍佈鄉鄰和城鎮,有志於教學的人士紛紛成立私人學校,聚眾講學,傳道授業。乾道六年,陸游乘船由東向西 去往四川。他在經過沙市、松滋而後停泊沱口的時候,看到岸邊聚居著較多村民。

村裡有夫子正在“聚徒教授”,孩童們瞧見有客船經過都捧著書本跑出來好奇張望

,也有愛學習的孩子不受干擾,繼續誦讀課文。陸游所見正是鄉間夫子聚集眾兒童進行蒙學教育的生動場景。

此外,還有因個人學識淵博、聲名遠播而吸引有志於學者前來從師學習的。南宋末年,北方人宋本自幼聰穎好學,出類拔萃。 後來宋本的父親宋禎在江陵做官,他便跟隨父親來到了江陵。江陵人王奎文通曉性命義理之學,宋本於是師從於他,造詣漸深。當時,與宋本一起師從王奎文學習的還有四川遂寧人謝端。

宋末,謝端為避戰火移居江陵,幼年時也是聰穎過人,作為同門的謝端和宋本透過從師學習

,學成之後又一道在江陵城中聚徒教學。不論是王 奎文還是他的學生謝端、宋本,都是南宋末年江陵地區傑出的教育人士,為傳播思想 文化、教化人民大眾做出了貢獻。

二、 書院教育極盛時期的公安書院

書院是一種興起於五代時期的教育機構,在宋代得到了廣泛的發展。

宋代教育有官學私學之分,聊聊宋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1、創辦背景

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南宋朝廷在聯合蒙古軍隊滅亡金國之後,緊接著出兵河南意圖收復北宋故土。結果由於朝廷腐敗,準備不足、缺乏騎兵等原因被蒙古打敗 而歸,宋蒙戰爭由此全面爆發。自端平以後,四川罹兵難,大批讀書人流離失所,從故鄉避難來到江陵。當時蒙古軍隊相繼攻陷了川蜀和京西的眾多軍事重鎮,並採取了慘無人道的血腥屠城策略。對於當時士人的慘狀,學者高斯得在《公安南陽二書院 記》中描述,士人們淪落到如此悽慘境地,一貫標榜厚待士大夫的宋廷無法坐視不理。

於是在理宗淳祐二年,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孟珙上奏稱,襄陽、四川慘遭兵禍

,讀書人無家可歸,流離避難的四川士人聚集在江陵轄下的公安縣,襄陽士人聚集在鄂州。

他請求以籍籍無名的官田,屋舍為基礎建造公安、南陽兩座書院。興建書院的最初動機正如高斯所說得在《公安南陽二書院記》中所說:孟珙憐憫這些被迫離家、避難流亡的讀書人,希望修建書院為這些逃難而來的讀書人 提供一個躲避兵禍,重修舊業的場所。當時正值書院教育發展的極盛時期,除統治者除了支援和崇儒尚學的文化大背景影響之外,孟珙也有他個人文化修養較高的因素。孟珙修建書院的請求得到了理宗皇帝的同意,自淳祐二年起,書院的修建工作正式開始。

2.修建過程及書院概況

公安書院自理宗淳祐二年始建,其興建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據高斯得《公 安南陽二書院記》記載,淳祐初年,宋蒙戰爭已經全面爆發,正當對外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身為抗蒙大 將的孟珙卻提出修書院,行奉祀之事,這在一些沒有遠見的“俗儒”眼裡是迂腐而不合時宜的事情。因此,公安書院在興建之初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撓,修建過程可謂十分 緩慢,至淳祐六年初具規模,

直到淳祐十一年,公安書院才 “歷三大帥而始成”,耗時十年之久。

宋代教育有官學私學之分,聊聊宋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公安書院建立在北宋愛國名臣寇準的祠堂舊址之上。選址在先賢教化之地上,這對書院的發展和精神的維繫都有一定的作用。根據《祭萊公祠》和《萊公竹林祠堂記》記載,“竹 林”之名頗有淵源。真宗景德元年,遼主及其母蕭太后率大軍南下。寇準力排王欽若、陳堯叟的遷都之議,毅然請真宗親征,

最終於澶州成功退敵,美名揚於天下

。 後來寇準遭人排擠被貶謫,病死於雷州。寇準曾經來過公安縣,人民非常愛戴他,因此,靈柩經過公安縣境時,公安人民插竹,焚紙錢為他送行。後來這些插下的竹子生 長成了蔥鬱的竹林,人民祭祀時便稱其為“萊公竹”,取竹子象徵氣節浩然的雙關之意。

到淳祐六年書院初具規模時,孟珙上奏以江西宗濂精舍,鷺洲書院為例請求理宗皇帝親賜墨寶書寫匾額,得到了理宗的同意。於是皇帝“親翰”賜名“公安書院”,此名遂廣為人知。

三、宋代江陵的文化名人

江陵在唐代時就號稱“衣冠藪澤”,人們都說這裡“琵琶多於飯甑,措大多於鯽魚”,意指江陵是士大夫聚集之地,遍地都是讀書人。

1、“真御史”唐介

唐介,字子方,祖籍錢塘,後來祖父唐渭任官尚書職方郎中, 舉家由余杭遷往江陵定居,遂為江陵人。唐介十三歲時父親唐拱逝世於漳州任上,州人知其家貧,集資相助,唐介當時雖年少卻已明大義,泣謝不受,與母親一同護喪歸江陵。

宋代教育有官學私學之分,聊聊宋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唐介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諫臣。他於仁宗天聖八年進士及第,初授武陵尉之職,為官清正廉明,得到了朝廷的器重而得以步步高昇,累官至監察御史行,轉 殿中侍御史。當時,啟聖院製造一種以珠玉為飾的龍鳳車,

唐介進諫稱後宮不宜使用 太過奢靡奇巧之物

,仁宗聽取了他的諫言,下詔將龍鳳車毀去。唐介忠直敢言,諫言往往鞭辟入裡、一針見血。受朝廷重用的張堯佐在任上行為不當,滿朝官員緘默不敢言,唯有唐介一人敢於提出異議。後又彈劾宰相文彥博是透過賄賂後宮妃 嬪而得以官至相位,提議將文彥博罷黜而以富弼為相。唐介的諫言惹怒了仁宗,但他 毫無畏懼,

自稱“忠憤所激,鼎鑊不避,何辭於謫”

,遂被貶往英州。唐介“怡然南去”,絕口不提貶謫一事,當時的士大夫們都很欽慕他的品質,梅堯臣、李師中皆賦詩讚美他的“忠直”,於是美名揚於天下,士大夫們稱讚他是“真御 史”。

2、名臣項安世及藏書家田偉

項安世,字平父,原籍括蒼,後來定居江陵。項安世歷仕孝宗,光宗、寧宗三代帝王,為官兢兢業業。他於孝宗淳熙二年,進士科第五甲即同進士出身,治《周禮》,授秘書正字。

光宗即位後稱病不去重華宮看望已經退位的父親

,項安世上書勸諫光宗顧念父子之情,每日去重華宮晨昏定省。結 果“疏入不報”,項安世向宰相自請離職,不久遷為校書郎。

寧宗即位後下詔求治國之策,項安世提醒寧宗一定要牢牢掌握每一年國家的財賦總收入和總支出,做到量入為出。養兵的花費和宮廷的開銷是國家財政支出最多的兩項,應適當精簡、革除冗雜、能省則省,切忌奢侈浪費。項安世的提議可謂切中時弊。寧宗登基不久將遠在兩千裡外的朱熹招入朝廷予以重任。

但朱熹供職不過四十日就被寧宗罷黜

。項安世率領眾位在館閣中任職的官員一起上書寧宗請求留下朱熹。但他的上書沒有得到皇帝的迴應,不久遭人彈劾,以“偽 黨”之名一度被罷官。

宋代教育有官學私學之分,聊聊宋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宋史》撰者讚美項安世“通經博古”,堪稱“一時之英才”,他在經學上造詣頗 深。寧宗慶元年間,項安世謫居江陵時不問世事,潛心學術著述,著有 《周易玩辭》、《項氏家書》、《平庵悔稿》等書,皆流傳至今

田偉原本為契丹人,或者是原契丹統治之下的漢人,歸降宋廷以後被 授予江陵府都尉一職,於是定居江陵。建造博古堂作為藏書之處,共藏書三萬七千卷, 其中沒有重複的書目。

據記載,

黃庭堅與田偉之子田鈞交遊甚密,曾賦多首與田子平相關的詩作

。黃庭堅稱自己作為館閣秘書,遍遊 江南,文士中論藏書之豐富,沒有人比得過江陵田家,他多次借詩文表達自己對田家 藏書豐富的欽慕之情。徽宗政和年間,朝廷下詔求書,江陵田氏曾進獻圖書上千卷,可以補充昭文館、集賢院、史 館的藏書之缺,可見田家藏有大量他人未見的珍貴書籍。

三、 結語

宋代是中國教育史上一個空前繁榮的時期,統治者為加強對人民的思想控制,鼓勵興辦學校發展教育。由此,官學、 私學教育迅速發展,書院作為一種教育機構在南宋寧宗朝至宋末達到極盛。宋代江陵 的經濟發展水平就自身而言較前代有很大的提高,以此為基礎,加之宋廷崇儒興學大 環境的影響,

江陵的文教事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創辦於宋代的松滋縣學和公安書院,規模較大,體制完備、學風優良,培養出了一代代可當國用的人才,是當時地方官學 與書院的傑出代表。江陵的私學也遍佈鄉鄰和城鎮。與此同時,江陵地區出現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如“真御史”唐介、“通經博古”的名臣項安世、 著名藏書家田偉等,皆在政治、文化上頗有建樹,名垂青史。

TAG: 江陵書院唐介安世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