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族人及子孫後代的?

鰲拜作死,順帶著費英東這一脈在清朝都混不起來了。

康熙終結鰲拜,其實是對於清初“貴族”政治打壓的一次“殺雞儆猴”,鰲拜或許本不該死,但態度要做出來,鰲拜死於不死不是重點,重點是對鰲拜此類的“貴族”進行壓制,實現真正的高集中皇權。

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族人及子孫後代的?

作為瓜爾佳氏的一員,鰲拜乃是費英東為數不多傑出後輩裡的一個,費英東當年的地位很高,因為後金、清初實行“國議”制度,大清皇帝也要看八旗、滿族文武的意見行事,所以費英東也被譽為“開國五大臣”之一,對於大清領導人中的一個。

瓜爾佳家族在跟隨著努爾哈赤打江山的階段,扮演的是“武將”的角色,費英東被視為“女真滿萬不可敵”傳說的繼承者,以一當百,人稱“萬人敵”,但費英東的兒子們沒有繼承費英東的英勇,反而是他的侄子與他一同撐起家族的盛名,這個侄子就是鰲拜。

鰲拜以“忠誠”、“捨生忘死”著名。

為了愛新覺羅家族,鰲拜數次浴血沙場,立下大戰功,皇太極賜予他“滿族第一勇士”的名號,這在以“戰士”為名的新政權裡(清的滿語就是“戰士”),是非常了不起的。

而在皇太極駕崩後,皇太極一脈皇權受到多爾袞的威脅,為了保住皇太極一脈的皇權,鰲拜寧願以死犯險,多次頂撞多爾袞,這是一場賭博,但鰲拜賭贏了,順治登基後,孝莊太后和順治立即重用這個“忠誠的勇士”。

因此,鰲拜躋身入大清“政治貴族”的行列,有了影響朝廷的資格。

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族人及子孫後代的?

朝中無權臣,鰲拜稱大王

在順治時期,鰲拜因為對皇太極這一脈日月可鑑的忠心,順治逐漸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一是為了培養利於自己的人,二是為了對抗多爾袞的權力侵蝕。

多爾袞心底很厭惡鰲拜,數次都差點將鰲拜置之死地,但鰲拜很幸運,在順治七年多爾袞都幾乎要公開把他除掉的窘困之際,多爾袞在歸來的路上墜馬受傷去世了,鰲拜總算是沒有生命危險了。

或許是因為被多爾袞狠狠打壓過,鰲拜在順治時期很忠誠,也不做多餘的事情,完全按照孝莊和順治的意志辦事。

很多人都一直以為,鰲拜就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夫,沒有一點政治智慧,同樣的,鰲拜也不會有什麼陰謀詭計,這種形象越深入,包括順治等人就越覺得是這樣。

試想,一個沒有“私心”,只有“忠誠”的政治貴族,怎麼就不是皇帝想要的呢?

因此順治在駕崩之前,一直提高鰲拜的話語權,在順治臨終前,鰲拜成為了四大顧命大臣之一,另外三位乃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比起這三個人,鰲拜顯然是沒有資格的,因為鰲拜的能力不足以,可順治還是這樣決定了。

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族人及子孫後代的?

順治此舉,本來就是為了讓鰲拜這個“絕對忠臣”的保皇黨牽制其他的政治貴族和顧命大臣,因為鰲拜那種一往無前的忠誠,順治對鰲拜的寄託反而是最重的。

可順治也沒想到,失去了打壓的鰲拜,竟然變得那麼快。

康熙登基時,年紀非常小,雖然不至於日夜裹於襁褓之中,但十歲不到的年齡,很多事情都做不到,權力很容易就被架空。

索尼本來威望最高,但索尼嗅到了皇權對“貴族”的厭惡感,索尼乃是四朝老臣,到了康熙這裡,他年紀已經大了,他只要一說話,那麼下面的人肯定奉承,索尼本來不想“架空”皇帝,都會讓人覺得索尼勢大,為了保全晚節,索尼反而是“低調”起來。

本來順治扶持鰲拜,就是為了制衡索尼等人權力過大,誰知道索尼卻如此自覺,但索尼的“退縮”,就造成了另一種失衡:作為制衡力量的鰲拜無人可制。

而蘇克薩哈是背叛多爾袞,“賣主求榮”的臭名昭著人物,在鰲拜這種忠臣面前,說話矮一頭,蘇克薩哈也沒有什麼話語權和存在感。

最後一個遏必隆更稀奇,他看重鰲拜的“特點”,反而附屬於鰲拜,鰲拜說啥他就是啥,本來的局面是順治讓鰲拜1v3,而事實上的局面卻是2v1(蘇克薩哈和索尼只算一個)。

所以孝莊也沒想到啊,你鰲拜反而成為權力最大的那一個。

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族人及子孫後代的?

但只要鰲拜沒變,那就沒問題,只要他是對皇帝絕對忠臣的,那麼按鰲拜集中“顧命大臣”的權力來看,鰲拜就是大清康熙朝最大的政治貴族,也是皇權的延伸。

誰知道,鰲拜變了,他忠誠是忠誠,但就是不聽皇帝的話。

這件事不矛盾,鰲拜的忠誠是不造皇帝的反,但在朝廷裡怎麼玩,這是鰲拜自己決定,皇帝下命令也沒用,畢竟你皇帝年紀小,心智不成熟,鰲拜有很充足的理由來反駁康熙。

變化來得突然,孝莊也沒有辦法,當年孝莊生病,還是鰲拜日夜不停地守候在宮外,飯也不吃,水也不喝,一直堅持到孝莊痊癒了為止,這份忠心讓孝莊無法快速對鰲拜做出打擊處理。

所謂的政治貴族,到頭來變成了鰲拜,鰲拜還對索尼,正白旗的蘇克薩哈瘋狂打壓,把權力攏於手中,漸漸地,孝莊感受到了鰲拜的危害,而康熙必然也是同樣的感受,“打壓”鰲拜,只能提上議程。

康熙過渡,鰲拜降服

雖說政治貴族看起來對皇權的壓制很大,但不可否認的是,像順治、康熙這種少年天子,他們必須要依靠政治貴族的力量才能牽制其他有不軌之心的人,並且出色地完成治理天下的任務,這便是“過渡期”。

鰲拜可惡,但打壓鰲拜,要看時機。

索尼退隱,鰲拜瘋狂針對蘇克薩哈,而遏必隆不足為慮,看起來朝廷瘋了,但站在皇帝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符合他的利益的。

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族人及子孫後代的?

自古以來,顧命大臣對皇帝都是一種極其致命的“牽制”,秦朝有呂不韋,漢朝有霍光,唐朝有長孫無忌,對於朝廷而言,需要他們,但對於皇帝而言,在差不多的時候,他們必須消失。

顧命大臣內鬥,這給了康熙安穩過渡的空間。

因此在索尼死後,蘇克薩哈又被鰲拜斗死後,那種對皇帝造成“致命”牽制的人只剩下鰲拜一個了,這個時候再放任鰲拜“作死”,一切順理成章。

鰲拜的政治智慧肯定是低的,身為權柄極重之人,鰲拜很多行事風格乃是“肆無忌憚”,他無視規則,無視建言,特別是在蘇克薩哈一事上,鰲拜把蘇克薩哈全家都弄死,惡劣至極,造成很多人厭惡鰲拜。

這種玩法,註定是死路一條,常言道,欲使人滅亡,必使其瘋狂,康熙不是阻止不了鰲拜,只要孝莊願意加把勁,鰲拜肯定要停下清醒,可站在康熙的角度看,鰲拜一直髮瘋,未必不是好事。

仗著“忠誠”的招牌,鰲拜後期行事越來越沒有底線,有的人都覺得鰲拜是不是要造反了,這就是一種帝王心術般的“釣魚執法”。

也許這種心機不是年少的康熙所想的,但應該帶有孝莊的意志,在康熙七年康熙親政後,皇權並沒有收攏起來,反而是對鰲拜大開“方便之門”,六部、“國議”的權力全部在鰲拜手上,鰲拜已經達到了當年多爾袞的級別。

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族人及子孫後代的?

當鰲拜以“忠誠”為由肆意妄為時,他的保護傘就已經沒有了。

要知道鰲拜的“保護傘”實在是太厚,堪稱“免死金牌”。

因為在皇太極、順治兩朝,鰲拜用接近“死”的代價立下的功勞,必須要有更強力的理由來打破,才能徹底除去以鰲拜為代表的“貴族政治”隱患,所以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皇權必須這麼做。

康熙八年,皇權第一次發揮了自己的作用,康熙只是用命令的方式,就把鰲拜的心腹調走,又把自己的信任的人安排到調走的位置上,通俗地講,就是架空鰲拜,且不費吹灰之力。

而後便上演了康熙擒鰲拜的歷史名場面,這個名場面一直被視為康熙“天才少年”的佐證,把康熙和老謀深算的鰲拜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交手說得有模有樣,實際上,康熙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壓力,鰲拜也沒有那麼老謀深算。

因為忠誠,鰲拜不設防,因為知道鰲拜忠誠,康熙沒用軍隊鎮壓鰲拜。

鰲拜被抓,意味著皇權完成了過渡,此時的顧命大臣還剩下誰呢?

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族人及子孫後代的?

還剩下的就是遏必隆,可遏必隆一直唯鰲拜的馬首是瞻,他也跑不掉,因為鰲拜的罪名,可以勻一點給遏必隆,只需要一點,遏必隆就會被名正言順地革職。

所以顧命四大臣,已經沒有人了,大清的政治貴族,到了康熙八年,徹底宣告第一次瓦解,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次瓦解。

鰲拜子孫及其家族下場

以費英東為崛起標誌的瓜爾佳氏,到了鰲拜這裡算是徹底栽了。

大清的貴族政治最明顯的一個特點,那就是類似於“關隴貴族”一般的“世家”制,如果沒有費英東,就不會有鰲拜,誰都可以是費英東,誰都可以是鰲拜。

那麼抓了鰲拜,必須要對瓜爾佳氏進行打壓,這種打壓,就是一種訊號,干涉皇權者死,且萬劫不復。

鰲拜入獄後,是多次亮出自己身上的傷口來告訴獄卒和康熙,他為愛新覺羅家族立下的功勞,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對待,這件事讓康熙十分尷尬,不知道如何接招。

所以康熙也只能是“囚禁”鰲拜,而不是殺了鰲拜。

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族人及子孫後代的?

但是鰲拜被擒後,瓜爾佳氏一系列重要的人物全部被打壓,革職的革職,連坐的連坐,比如鰲拜的弟弟卓布泰就被革職,穆裡瑪就被連坐殺死,而這裡面還有很多鰲拜的侄子,全部都被抓進來跟著鰲拜坐牢。

鰲拜的親子納穆福也被抓進來了,鰲拜在獄中死後,康熙慢慢才釋放了瓜爾佳氏倖存活下來的子弟,而在康熙後期,康熙還是恢復了鰲拜的爵位,不過卻沒有恢復這個爵位的世襲。

這一脈的“爵位”一直到了鰲拜的孫子達福才重新繼承起來,而達福後來戰死沙場,也算為家族重新爭回了一點名望,誰知道,到了乾隆時代,乾隆又翻起了舊案,繼續懲戒鰲拜一脈。

雖然嘉慶後來又恢復了鰲拜一脈的“一等梅勒章京”爵位,可瓜爾佳氏卻是沒有出過什麼人才了,一代代都只是“混吃等死”,直到清朝末期。

TAG: 鰲拜康熙順治索尼孝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