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在嚴格意義上為什麼不是開國功臣?

在很多人印象中,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殺了很多開國功臣。但根據史書記載,劉邦登基殺得基本都是異姓諸侯王,開國功臣不僅基本善終,功臣集團更成為漢初最強大的政治勢力之一,甚至能左右皇帝人選。

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在嚴格意義上為什麼不是開國功臣?

不過有些朋友可能會表示質疑:以韓信、彭越、英布為代表的異姓諸侯王難道就不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了嗎?然而從嚴格的意義上講,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還真不是西漢的開國功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在嚴格意義上為什麼不是開國功臣?

眾所周知,秦始皇統一天下徹底改寫了中國歷史。但由於歷史的慣性,當時很多人依然信奉分封制,這也是秦朝快速滅亡的原因之一。秦朝末年,天下大亂,不少反秦勢力便割據一方,天下再次陷入分裂。

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在嚴格意義上為什麼不是開國功臣?

項羽在秦朝滅亡後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天下統一幾乎是毀於一旦。然而項羽的分封不符合很多強力諸侯的利益,引發了楚漢之爭。繼承秦始皇統一大業的劉邦經過苦戰,終於消滅了阻礙歷史前進的項羽。

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在嚴格意義上為什麼不是開國功臣?

可是為了擊敗強大的項羽,劉邦在楚漢之爭中不得不承認了部分割據諸侯的既成事實,這些割據諸侯就是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因此異姓諸侯王不過是倒向劉邦的“牆頭草”而已,同樣是危害統一的落後勢力。

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在嚴格意義上為什麼不是開國功臣?

與異姓諸侯王不同,以蕭何、張良、曹參為代表的開國功臣都是依靠劉邦的賞識重用才得以出人頭地、位極人臣。更關鍵的是,列侯是中央集權的配套制度,屬於支援統一的進步勢力,是西漢的立國根基。

西漢初年的異姓諸侯王在嚴格意義上為什麼不是開國功臣?

正因如此,異姓諸侯王在嚴格意義上是劉邦拉攏加盟的地方割據勢力而非開國功臣,劉邦殺異姓諸侯王類似於清朝的除三藩。而韓信的悲劇就在於他明明是開國功臣,卻要以得罪劉邦的代價去當異姓諸侯王。

TAG: 諸侯王異姓劉邦開國功臣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