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戰,士兵為什麼情願被派上去送死?

粗略一看,說攻城戰中士兵為了名和利主動當排頭兵上前送死的,怕都是被影視劇洗腦了。還有說軍令如山不敢不上的,以及當官的先上,更是閉起眼睛胡說八道。

諸位試想一下,對面數丈高的城牆,佈滿弓箭火油檑木滾石,衝過去除了送人頭還是送人頭。作為主將,你敢組織行刑隊押送士兵往前衝,晚上這些當兵的就敢來個譁變讓你身首異處,你信不信!

諸位,攻城戰是要分情況的。

古代攻城戰,士兵為什麼情願被派上去送死?

第一種:深溝高壘,糧草豐足的圍城戰。

像這種堅固的縣城往往是圍而不攻。或斷其水源,或在兵營後面偷偷挖地道,或者往城裡面投送策反文書。

同時,如果地理條件和資源允許,造幾輛投石車,攻城雲梯或者堆個土山站到高處往下面射箭等等,打打消耗戰是正常的,除非城內有內應,否則絕不可能衝到城下去短兵相接。

這樣的攻城戰至少半年以上,如果敵方準備充分,打個兩三年都不算久(參考樂毅攻齊)。

為什麼說攻城戰難道多少千古名將,就是因為這種城高牆厚的縣城很難攻破,而大多數名將都沒有如今鍵盤俠這樣以行刑隊驅趕士兵攻城送人頭的膽略。

說白了,這樣的攻城戰往往就是比誰的糧食多。幾萬人天天吃飯對耗,直到一邊糧盡。

古代攻城戰,士兵為什麼情願被派上去送死?

第二種:資源匱乏的小縣城

所謂資源匱乏,要麼是缺水,要麼是缺糧。這樣的攻城戰恐怕是最好打的,也是兩個字,圍困!

一邊是虛張聲勢地進攻,消耗守軍的體力和糧食。一邊是圍城三面放空一路,這樣一來守軍必然會主動撤退,你才有機會順利佔領縣城,避免有生力量的消耗。

因為士兵的命是精貴的!在任何時代都是如此!一旦士兵損傷過重,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會極大影響軍隊計程車氣,降低軍隊的戰鬥力,這是任何一代名將都不願見到的情況。

第三種:以十倍之敵攻城

OK,說到硬戰了。要攻陷一座堅城,必須十倍兵力。

那是不是就可以把士兵派到城下送人頭了呢?顯然不是。

如對方兩千人守城,你有兩萬人攻城。

古代攻城戰,士兵為什麼情願被派上去送死?

那麼你的優勢在於製造攻城器械的速度和數量。比如將土山堆到城外百步(弓箭難以射到的地方),然後爬上土山一通亂射,甚至把投石車架到土山之上對到城牆砸,以空中優勢壓制對面的守城火力。

只有這種條件下,作為將軍的你才能組織敢死隊上前!

在己方空中火力優勢掩護的基礎上,重賞之下敢死隊才願意推著木幔等往城下衝。

除此之外,誰也不會主動送死。

TAG: 攻城戰土山士兵攻城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