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一一梁紅玉擊鼓戰金山

梁紅玉,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梁紅玉是一位十分著名的巾幗英雄,歷史上其實並沒有關於她名字的記載,史書中只稱其梁氏。“紅玉”是其死後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著的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佔籍教坊,東京人也。”

巾幗不讓鬚眉一一梁紅玉擊鼓戰金山

梁紅玉出生在一個武將世家,爺爺和父親都曾經做過武將。梁紅玉從小就跟著父親練武,所以有一身好武藝。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強弓,每發必中。

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臘煽動山民起義,隊伍一度發展到幾十萬人。起義軍接連攻陷眾多州郡,官軍屢次征討失敗。梁紅玉的祖父和父親都因在平定方臘之亂中貽誤戰機,最終獲罪被殺。梁家由此中落,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

身陷風塵心向明,待等歲月有窮時。

梁紅玉雖然身為營妓,即由各州縣官府管理的官妓,當時的官妓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群體,因為她們都是靠賣身為生,也就是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所以這些妓女們就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但梁紅玉身上絲毫沒有娼家氣息,直到遇到了平定方臘後凱旋的韓世忠。兩人各通殷勤,互生憐惜,於是英雄美人終成眷屬。

巾幗不讓鬚眉一一梁紅玉擊鼓戰金山

北宋滅亡後,金軍繼續南下,在京口與韓世忠的部隊遭遇。1130年上半年,金兀朮大破杭州城後,率領十萬大軍,滿載劫得的金銀珠寶,沿著大運河北返,企圖透過鎮江渡江北撤。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預料到金兵會經過鎮江北撤,於是率領八千水軍在這裡以逸待勞,準備阻擊戰。敵眾我寡,如何克敵呢?韓世忠與夫人梁紅玉商量計策。梁紅玉提出用埋伏之計禦敵,韓世忠大喜。

這天,韓世忠帶領夫人梁紅玉到金山察看地形,尋找埋伏的具體地點。梁紅玉指著西面的鯰魚套說:“你看,這是一望無際的蘆葦蕩,如果我們先把伏兵藏在鯰魚套的蘆葦蕩裡,然後把金兵誘騙進來,打他個措手不及,定可大獲全勝。”

兩人定下計策以後,有探子來報:“金兀朮帶兵來了。”只見金兵戰船,黑壓壓一片,正由焦山朝金山方向開來。梁紅玉在金山頂上,按照事先約定,猛然擊起戰鼓。 一通戰鼓,韓世忠立即指揮水軍,扯帆駛出鯰魚套的蘆葦蕩。二通戰鼓,韓世忠佯裝失利,且戰且退,隱進了茫茫蘆葦蕩。金兀朮以為他們與以前遇到的宋軍一樣不堪一擊。於是急令追趕,一路追進了埋伏圈。

梁紅玉看到敵人中了圈套,於是揮舞令旗,擂響了第三通戰鼓。隨著震天動地的鼓聲,埋伏在蘆葦蕩裡的戰船,脫掉偽裝,“嗖”地飛向敵軍。韓軍子弟大多來自長江中下游,個個諳熟水性,以一當十,江面上頓時煙霧滾滾,殺聲震天。由於金兵來自北方,不諳水性,自南侵以來又從未遇到有效抵抗,面對韓軍攻擊,一下子死傷過半,潰不成軍。金兀朮急令撤退,一直退到了黃天蕩。

韓世忠指揮宋軍乘勝追擊,把金兵包圍黃天蕩裡,這一圍就是48天。金兀朮急於逃跑,便在陣前哀求韓世忠“成全”。願以掠得的全部財寶為代價,求他讓出道路。韓世忠義正詞嚴地拒絕道:“還我兩宮,復我疆土,方可饒你性命。”

無奈之下,金兀朮打聽到黃天蕩西端原來有一條通江的老鸛河,由於年久淤塞才使得黃天蕩成為死蕩,於是急令士兵星夜挖通,從那裡進入長江,往南京方向逃走。到南京後,金兵驚魂未定,又遇到岳飛率領的“岳家軍”的打擊。金兵不敢停留,帶著殘兵敗將繞道逃到六合、儀徵一帶北竄而去。 這一戰役,韓世忠以八千水軍打得號稱十萬的金兵丟盔棄甲,元氣大傷。梁紅玉由此也名震華夏,威揚夷狄。從此後,金兵再也不敢南侵,奠定了南宋穩定的基礎。這段歷史史實更是被編入《說岳全傳》第44回“梁夫人擊鼓戰金兵”。也是後來傳遍全國的“梁紅玉擊鼓戰金山”故事的源頭。《宋史·韓世忠列傳》在記錄韓世忠鎮江阻擊戰時,特別為之記載:“梁夫人親執桴鼓,金兵終不得渡”

後來韓世忠、岳飛、劉俊三路北伐,梁紅玉隨率一女兵隊伍,屢敗金人、屢立奇功。而“巾幗不讓鬚眉”這句話也由此而起。1135年八月,梁紅玉遭到了金軍的圍攻,梁紅玉與敵人展開了激戰,在戰鬥中傷到了小腹,據說腸子都流出來了,但是梁紅玉用汗巾扎住腹部,依然勇敢的戰鬥。

《英烈夫人祠記》記載:“敵矢如雨,蝟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敵陣復斬十數人,力盡落馬而死。金人相蹂踐爭其首級,裂其五體……”金軍將士感佩梁紅玉的忠義英勇,後來將梁紅玉的屍體還給了韓世忠。梁紅玉被安葬在蘇堤靈巖山下,後來與韓世忠合葬在此地。

巾幗不讓鬚眉一一梁紅玉擊鼓戰金山

宋高宗趙構曾稱讚梁紅玉:“智略之優,無愧前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紹興五年(1135年)八月,“淮東宣撫使韓世忠妻秦國夫人梁氏卒,詔賜銀帛五百匹兩”,梁紅玉殉國後,南宋朝廷追封她為“英烈楊國夫人”,並修建廟嗣,以示懷念。

一代風華,留名青史。梁紅玉不愧是女中豪傑,當受萬世敬仰。正如其祠堂的祠聯:

青眼識英雄,寒素何嫌,憶當年北虜鴟張,桴鼓親操,半壁河山延宋祚;

紅顏摧大敵,鬚眉有愧,看此日東風浩蕩,崇祠重整,千秋令譽仰淮壖。

TAG: 梁紅玉韓世忠金兵金兀朮蘆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