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英年早逝,康熙年僅八歲,清朝是如何度過了“瓶頸期”?

著名的歷史學家柏楊曾經提出瓶頸時期的觀念,認為任何一個王朝在第二代帝王時都會進入瓶頸期,如果渡過瓶頸期就能夠長久治安,相反就成為短命王朝。清朝入關後的瓶頸期就在四輔臣掌權的七年時間裡。四輔政在歷史上確實有不少的功績,但是他們在大政上出現重大失誤,差點讓清朝未能和平過渡,這也是值得注意的。

一,順治去世,四輔臣執政

1661年,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突然病重,他才親政10年呀,在歷史上也是一位賢明的皇帝。他是一位“立志高遠、孜孜求治、以明君聖王自期的有為皇帝,負有‘一夫不獲,罪在朕躬’的歷史責任感。順治帝是漢化的積極推動者,其自罪帝王觀念是儒家帝王思想、天人感應理論與清初特殊的政治局勢共同作用的產物。”然而,天時不利,正值英年的順治感染的天花,病情迅速惡化,他這才開始考慮立嗣的事情。

順治英年早逝,康熙年僅八歲,清朝是如何度過了“瓶頸期”?

一生苦讀的順治帝

順治帝一共有八子,他提議讓次子福全繼承皇位,但是孝莊太后卻主張讓三子玄燁繼位。順治帝猶豫不決,徵詢傳教士湯若望,湯若望認為玄燁已出過痘,身體已有免疫力,可以避免順治的前車之鑑。於是,順治帝當機立斷,立玄燁為皇太子,並留下遺囑,讓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四個異姓重臣輔政。

同一年,順治去世,玄燁即位,年號康熙。當時玄燁只有8歲,一切政務都由四輔臣處理。從1661年到1667年,四輔臣掌權7年,是清朝發展的關鍵時期。

順治英年早逝,康熙年僅八歲,清朝是如何度過了“瓶頸期”?

四大輔臣

順治之所以讓異姓重臣輔政,就是考慮到異姓地位較低,可會覬覦皇位,這也是吸取了多爾袞攝政的教訓。四位大臣中只有蘇克薩哈是多爾袞的部下,其他三位都是反對多爾袞的人物。在1643年,皇太極去世,正黃旗和鑲黃旗擁立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而索尼、遏必隆、鰲拜等甚至在會議上用武力威脅多爾袞,逼迫多爾袞做出讓步,擁立順治為帝。

順治即位後,索尼、遏必隆、鰲拜盡心輔助順治,不依附於多爾袞,使得多爾袞始終不敢稱帝,三人也遭到了多爾袞的打壓。索尼被革除職位,籍沒財產,廢為平民;鰲拜曾兩次被定為死罪,被迫以罰銀贖身;遏必隆也被革去職務,財產沒收一半。多爾袞去世後,順治才恢復三人的名譽,委以重任。

而蘇克薩哈原本是多爾袞部下,但是他首先告發多爾袞“逆謀”,因此也得到了重用。

因此,順治任命四臣輔政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二,四輔臣的內政: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1661年,南明政權基本被消滅,內地基本統一,只有一些殘餘勢力還在負隅頑抗,但是總體上掀不起什麼風浪了。四輔臣執政後的主要任務就是調節朝廷內外的矛盾,恢復經濟,讓權力能夠平穩過渡。

四輔臣執政後,開始對順治帝一些過渡漢化政策進行調整,提出了“率循祖制,鹹復舊章”的治國指導方針。順治時設定了十三衙門,宦官有抬頭的隱患。四輔臣將十三衙門改為內務府,嚴格限制宦官權利,避免了歷史的重蹈覆轍。

理藩院原本是管理蒙古地區和西北、青藏高原少數民族政務的機構,其地位和六部平行。入關後,順治將其地位降低,使其成為了禮部的下屬機構。四輔臣重新恢復了理藩院的地位,有利於加強對蒙古等地區的控制和管理。

順治英年早逝,康熙年僅八歲,清朝是如何度過了“瓶頸期”?

在入關之前,清朝設定有內三院,類似於明朝的秘書機構——內閣。1658年,順治將內三院改組為內閣,另外又設翰林院作為諮詢機構。四輔臣執政後就廢除了內閣和翰林院,恢復了內三院的設定。

可見,四輔臣的行政方面是偏於保守的,畢竟他們的年紀都比較大,總體上偏袒於滿洲制度和文化。不過在經濟和吏治問題上,四輔臣還是堅持順治時期的政策。他們依然對貪汙腐敗嚴加處理,以緩解社會矛盾,保障政府機構的正常運轉。

在經濟上,四輔臣鼓勵墾荒,繼續減免賦稅,減輕百姓負擔,並且廢除了“圈地”這一弊政。四輔臣規定,在戰爭剛結束的地區,三年內不徵收賦稅,而個別地區放寬到五年。經過七年的墾荒,大片的荒地被開發,人民生活終於安定下來,經濟開始恢復,這給後來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順治英年早逝,康熙年僅八歲,清朝是如何度過了“瓶頸期”?

在軍事上,四輔臣繼續掃蕩殘餘的反清勢力。1664年,清朝滅夔東十三家,標誌著李自成的殘餘勢力全部滅亡,內地40年的農民戰爭最終結束。

對盤踞東南的鄭氏集團,四輔臣採取招撫政策,三年內使其3000多官兵,10萬百姓投歸清朝,大大削弱了鄭氏的勢力,這為後來施琅平定臺灣提供了條件。四輔臣又鬆弛了海禁,逐漸讓沿海居民恢復正常的經濟生活,有利於沿海經濟的發展。

三,四輔臣的失誤和鰲拜專權

四輔臣雖然在輔佐康熙上盡心盡力,盡忠職守,但是在一些重要的問題上依然犯了錯誤,其中最大的失誤就是擴大了“三藩”的權力。

三藩,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他們分別駐紮於雲貴、廣東、福建。三藩的最初並非諸侯,而是將領,只有駐地,沒有封地。在順治時期,戰爭一旦結束,三藩就要調離駐地,撤回關外駐防。可四輔政時期,為了南方安定,就讓三藩永駐南方,將駐地變成了封地,並授予行政、軍事、經濟大權。

順治英年早逝,康熙年僅八歲,清朝是如何度過了“瓶頸期”?

三藩地圖

三藩從將領搖身一變成為諸侯,為後來的“三藩之亂”埋下了隱患。而四輔政擴大三藩的權力,使其永駐其封地是三藩諸侯化的關鍵。這算是四輔臣執政過程中犯下的最大錯誤。

四輔臣最初在內政問題上保持和衷共濟,遵守誓言,共同決策,使得朝廷相安無事。但隨著四輔臣勢力的形成,羽翼豐滿,他們就開始產生了黨爭,尤其是鰲拜勢力的膨脹給清朝帶來了新的危機。

在四輔臣中,索尼的威望最高,權力最大,鰲拜不能與之爭鋒。遏必隆和鰲拜同屬一旗,在大小事情上都附和鰲拜,兩人同屬於一黨。蘇克薩哈的地位僅次於索尼,但是爵位卻低於鰲拜,讓鰲拜十分不滿,因而成為了鰲拜的鬥爭物件。

順治英年早逝,康熙年僅八歲,清朝是如何度過了“瓶頸期”?

1666年,鰲拜強制要求和蘇克薩哈的正黃旗更換土地。原來,多爾袞入關後,將本應該撥給鑲黃旗的肥沃土地佔據了,而將貧瘠的土地撥給鑲黃旗。但是20年過去了,重新更換土地會引發更大的矛盾,這引起了朝廷大臣的不滿。鰲拜則趁機大興案獄,殺死了反對的大臣。隨後,鰲拜不顧康熙的反對強行更換土地,引發了社會矛盾。

1667年,康熙14歲,到了親政的年紀。索尼自覺年老,提議康熙親政。到了六月,索尼病倒,鰲拜掌握大權。皇太后見事情有變,立即舉行親政大典。但是鰲拜哪肯放權,他害死蘇克薩哈,意圖控制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康熙設計擒拿了鰲拜,結束了四輔政時代。

順治英年早逝,康熙年僅八歲,清朝是如何度過了“瓶頸期”?

總體上來說,四輔臣執政時期的清朝是在平穩過渡,經濟在恢復,使得清朝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但是四輔臣在諸侯問題上犯了大錯,使得“三藩”演變為諸侯,又為“三藩之亂”埋下了隱患。在後期,鰲拜專權,製造黨爭,差點使清朝走上了深淵。若不是康熙當時智謀過人,出奇計拿鰲拜,那清朝就很難以和平的方式渡過瓶頸期,很可能天下就此大亂了。

歡迎關注公眾號:

北斗維斟

。本人喜歡歷史,文化,文學,詩詞等,自從畢業以來一直在閱讀,在各大自媒體平臺多有創作。我創立了的“北斗維斟”,主要在於深度解讀歷史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歡迎你來關注。

TAG: 四輔臣鰲拜三藩順治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