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登基第一功臣!朱棣去世,他秘不發喪,避免玄武門之變重演

1424年,65歲的朱棣死在北征路上,雖然大軍已經班師,但卻停留在榆木川,距離京城還有一段距離。朱棣的近臣馬雲趕緊找來楊榮和金幼孜,商量該怎麼辦,他們最怕的就是訊息傳到朱高煦耳中後,軍中將領遙相呼應,發動兵變奪取皇權。

朱棣有3個兒子,老大朱高熾被立為太子,但由於他體態肥胖、性格庸弱,早在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就很看不慣這個兒子,立他為太子,只是因為受到嫡長子繼承製的約束。

老二朱高煦相貌英武、性格豪邁,不僅長得和朱棣很像,而且在戰場上頗為勇猛,曾在靖難之役關鍵階段登場,給朱棣留下深刻印象。以至於朱棣為了鼓舞朱高煦奮勇殺敵,承諾將來讓他取太子而代之,情景有點像當年李淵和李世民的許諾。

老三朱高燧依附於朱高煦,同樣看朱高熾不爽,兩人長期合謀奪取太子之位。不得不說,朱棣這一家子還真和李淵父子4人很像,歷史確實充滿巧合。

朱高熾登基第一功臣!朱棣去世,他秘不發喪,避免玄武門之變重演

當時,朱高煦的封地是山東樂安,距離京城非常近,考慮到他在軍中的地位,只要發動兵變,必然會得到大批將領響應。到那時,即便朱棣臨終前,確實秘密召見楊榮,表示把皇位傳給朱高熾,這個大胖子也坐不穩。

更讓楊榮等人擔心的是,以“三楊”為首的支援太子的文臣,都會遭到滅頂之災,猶如22年前,方孝孺等擁戴朱允炆的官員一樣。

為了奪取皇位,朱高煦早就進行了準備,他將兒子朱瞻圻安插在京城做臥底,負責監視太子的一舉一動。朱棣北征途中病倒的訊息傳出來後,朱高煦便開始加快奪權的腳步,每天往返於京城和樂安之間的信使絡繹不絕。

朱高煦等的就是老頭子嚥氣的那一刻,只要接到訊息,他會毫不猶豫地起兵。朱高煦自比為李世民,再加上親眼看到朱棣是如何篡權奪位的,他對於自己的計劃充滿信心,如果情況允許,他不介意再發動一次靖難之役。

朱高熾登基第一功臣!朱棣去世,他秘不發喪,避免玄武門之變重演

但朱高煦低估了太子支持者的才智,楊榮、金幼孜和馬雲經過商量後,決定秘不發喪。要知道,封建歷史上,除非得到君主本人的許可,否則封鎖死訊,是一項足以滅族的重罪。

成吉思汗死前,為了不讓攻略西夏的戰爭功虧一簣,下令群臣在他去世後秘不發喪。但這畢竟是個例,大部分皇帝死後秘不發喪,都伴隨著篡權奪位的政治鬥爭,最典型的當然是秦始皇死後,趙高、李斯秘不發喪,強行扶持胡亥上位。

朱高熾登基第一功臣!朱棣去世,他秘不發喪,避免玄武門之變重演

但事已至此,楊榮也無可奈何,要怪只能怪朱棣老頭子為什麼不多堅持幾個月,至少回到京城再嚥氣。作出秘不發喪的決定後,楊榮等人下令一切照常,每天還往朱棣的營帳裡送食物,營造出皇帝還活著的假象。

與此同時,楊榮等人對軍隊進行嚴格管理,命令沒有得到朱棣的許可,任何人不得擅自離開軍營。而當時朱棣已經去世,掌管大印的是楊榮,按理說只要他留在軍營裡,帶著軍隊有序撤回京城就行。

朱高熾登基第一功臣!朱棣去世,他秘不發喪,避免玄武門之變重演

但楊榮等不了,他生怕訊息在半路上洩露出去,便承擔起了一項最重要的任務:趕回京城通報訊息。

很多人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朱高熾其貌不揚,甚至不受朱棣待見,卻能得到“三楊”的鐵桿支援?

這和朱高熾的教育背景有關,朱棣不喜歡朱高熾是真,但卻沒有放鬆過對他的教育。朱高熾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正統儒家教育,再加上他性格溫和,相比於朱高煦等人,理解和感悟肯定更深,為人處世的風格,也就更能得到士大夫集團的認可。

明朝雖然以武功立國,但治國需要文治,這是朱元璋和朱棣都非常清楚的道理。因此在明朝開國後,文臣的地位逐漸得到提升,形成了獨特的明王朝士大夫集團,並在土木堡之變後達到巔峰,雖然後來演變為激烈的黨爭,加劇了國家內耗,但朱棣時代計程車大夫集團,還是對明王朝的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

朱高熾登基第一功臣!朱棣去世,他秘不發喪,避免玄武門之變重演

朱高熾雖然沒有得到軍方的支援,卻和以“三楊”為首的文官集團走得很近,他們控制著朝廷權力中樞,這股勢力沒有一兵一卒,看上去很弱小,其實擁有非常強大的能力,足以扭轉局勢。

可以拿李世民奪權成功作為案例,並不是因為他征戰天下,建立赫赫軍功,麾下擁有眾多猛將,才能成功上位。而是李世民的幕僚中,有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一大批深謀遠慮的頂級智士,才能助他奪取皇位。

更何況,朱棣將“三楊”等人安排在朱高熾身邊,其實是有意為之。因為隨著時間推移,朱棣很清楚自己這一輩殺伐戰爭太多,國家和百姓不堪重負,需要一位守成之君和仁義之君,如果讓朱高煦即位,那他肯定會繼續和蒙古開戰,到那時大明朝將會陷入萬劫不復。

朱棣不只是陰謀家和軍事家,更是偉大的戰略家和政治家,他看清楚未來的發展走向後,雖然嘴上依然對朱高熾有諸多不滿,但行動上已經開始為朱高熾的登基做準備。

朱高熾登基第一功臣!朱棣去世,他秘不發喪,避免玄武門之變重演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8月25日,楊榮將朱棣的死訊帶回京城,朱高熾立即召開幕僚會議。經過商議,三楊認為,最穩妥的辦法是先下手為強,既然皇帝已經有傳位的意思,直接讓太子登基稱帝,然後控制京城和南京的防務,天下大勢基本可定。

這就是所謂的“名正言順”,朱高熾提前登基,並且有楊榮給出的皇帝遺命作證,就算朱高煦有萬般不滿,也會被看成是亂臣賊子,道德立場方面,首先就會面臨著崩塌的危險。

朱高熾登基第一功臣!朱棣去世,他秘不發喪,避免玄武門之變重演

不得不說,朱高煦挖空心思,準備了大量眼線和特務,還不停地在京城和樂安之間往來奔走,結果竟然全程被矇在鼓裡。直到朱高熾宣佈登基,朱高煦才知道朱棣早就駕崩了,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他也只能乖乖認輸,玄武門之變差點再次上演。

朱棣去世後的這段時間,大明王朝面臨著內亂危機,好在楊榮挺身而出,他可以說是朱高熾順利登基的第一功臣。

朱高熾登基第一功臣!朱棣去世,他秘不發喪,避免玄武門之變重演

永樂二十二年9月7日,朱高熾在北京登基稱帝,定年號為“洪熙”。自此之後,明朝注重征伐的局面得到改觀,國民經濟得到迅速恢復,老百姓的生活負擔相應得到減輕,為後來宣宗皇帝將明朝推向鼎盛打下了堅實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朱高熾在位期間,曾經想把國都遷回南京,然而他沒有來得及完成這項事業,就匆匆離開人世。如果朱高熾遷都的願望實現了,明朝很可能不會像後期那樣,面臨著東北少數部族的威脅,結果陷入內憂外患,大廈崩於頃刻之間。

TAG: 朱棣朱高熾朱高煦楊榮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