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平庸的李瑋能被選中,歷史上仁宗擇婿的深意是什麼?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北宋仁宗皇帝就為了長女的婚嫁愁腸百結。

一國公主,金枝玉葉,富貴至極。然而她們卻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成年之後大多被當做政治籌碼,對外“和親”或下嫁給權貴世家子弟用來穩固皇權。

皇帝和大臣們只在乎駙馬人選的出身和地位,沒有人去關心他們的人品和相貌,而這些恰恰是公主們最需要的。

當婚姻成為徹徹底底的政治交易,公主們的婚後生活,可想而知。婚姻不幸,紅顏薄命的例子比比皆是,“最恨生在帝王家”成了公主們真實的心理寫照。

《清平樂》中平庸的李瑋能被選中,歷史上仁宗擇婿的深意是什麼?

《清平樂》中福康公主趙徽柔是宋仁宗的長公主,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從小在皇宮長大的趙徽柔受過最好的教育,平日裡交往的都是名臣才子,即使是服侍她起居的內侍宦官也是儀表端莊,所以她對愛情充滿了憧憬,當然對於未來駙馬的期許就很高。

宋仁宗是一個以

“仁厚”

著稱的皇帝,在面對“乘龍快婿”的選擇上卻顧慮重重。但最終,還是無情地把一直視為掌上明珠的公主推入了深淵。

皇父與公主的“父慈女孝”

宋仁宗趙禎15歲就已經大婚,可是婚後一直無子,原因有兩個:

1、劉太后管教太嚴,讓宋仁宗壓力太大。

2、郭皇后又過於霸道,帝后之間毫無感情。

直到劉太后去世,仁宗皇帝真正掌權後,廢黜了郭皇后,心情舒暢之下和苗淑妃琴瑟相合才生下了福康公主。此時,宋仁宗已經28歲了,按照古人的標準,已經屬於晚生晚育了。

宋仁宗“老”來得女,十分歡喜。他馬上下旨給出生不久的女兒上封號“福康”,寓意富足康寧,這對於一個不能掌權的公主來說是最好的期待了。

仁宗皇帝一生有過16個子女,可是除了4個女兒外全都早天,另外3個女兒也是在宋仁宗晚年才出生的。可以說,福康公主從一出生,就得到了宋仁宗幾乎全部的父愛。福康公主也不負眾望,自幼機敏聰慧,極盡孝道。

宋史:“主幼警慧,性純孝。帝嘗不豫,主侍左右,徒跣籲天,乞以身代,帝隆愛之。”

有一年,宋仁宗生病久治無效,福康公主非常擔心。八歲的小女孩衣不解帶,整日服侍在父親身旁,赤足散發向天祈求,希望代替父親承受病痛折磨之苦,這一孝行使得仁宗愈發珍愛她。

《清平樂》中平庸的李瑋能被選中,歷史上仁宗擇婿的深意是什麼?

1057年,宋仁宗為福康公主舉行了隆重的冊封禮,晉封其為兗國公主。這是宋朝歷史上第一次舉辦公主的冊封典禮,仁宗同時下旨花費了數十萬貫(同期宰相的府邸價值不到1萬貫)為公主建造府邸。兗國公主婚後的奉養每月千貫,待遇與皇太子等同。

福康公主如此孝順,宋仁宗對其寵愛有加。按說,在選擇駙馬的時候,應該會給她找一個如意郎君,然而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公主的婚嫁,政治優先並無私情

宋朝不像漢唐,為了國家大義,把公主送到別國去

“和親”

。但也只是稍好了那麼一點,大宋公主們也沒有婚姻的自由,她們的擇偶範圍其實也很窄。

為了防止武將謀反,宋太祖用了一招

“杯酒釋兵權”

化解了危機,但也不能一味打壓,還要時不時的給個甜棗撫慰一下。把公主下嫁給朝中勳貴子弟,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代皇帝都延續了這個做法。

大宋的駙馬爺名號說起來好聽,其實日子過的並不舒心。雖說會加封一些榮譽職銜,如兼任某某節度使,但大多有職無權,只領一份俸祿而已,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

到了宋真宗時,制定了一項比較奇葩的公主婚嫁制度,使得公主與婆家的關係更加緊張。

制定這一規則的緣由還要從宋太宗說起。宋太宗比宋太祖小了十餘歲,他的女兒與官員子弟聯姻時,為使年齡相當,不得不將公主許配給對方的孫子輩,這樣論起來皇帝的輩分就比對方矮一輩。

為挽回皇室的尊嚴,從真宗朝開始,公主出嫁後,駙馬都要“升行”,也就是說公主與公婆平輩,在婆家不必行“舅姑之禮”跪拜公婆。相反公主在婆家是君,丈夫也好,公婆也好,無論官職高低都是臣,每天都要向公主請安問候。

對於駙馬的限制就更多了,沒有公主的宣召,不能侍寢。至於妄想要納個妾或者是在外面風流什麼的,想都別想,被抓到就是大罪。

於是,到了宋仁宗的公主擇婿時,只能選擇外戚或勳貴子弟,至於駙馬是否樣貌英俊、才學出眾這種奢侈標準,只能成為待嫁公主的美好憧憬罷了。

門當戶對的4個家族,仁宗的痛苦抉擇

福康公主成年後,按照當時門第的觀念,武勳貴族之家沒有合適的子弟與之相配,宋仁宗只能從身世相配的外戚子弟中選擇駙馬,而外戚中最顯貴者毋庸置疑是太后以及皇后的家族。

《清平樂》中平庸的李瑋能被選中,歷史上仁宗擇婿的深意是什麼?

一、嫡母劉太后家族

劉娥是宋朝第一位攝政太后,在世時,劉家風光無限,無人敢惹。劉太后的侄孫劉永年文武兼備,一表人才。

他4歲時,就被仁宗皇帝授於正七品內殿崇班(皇帝的侍從官),許自由出入兩宮。仁宗當時沒有子嗣所以把他當兒子教養,直到他十二歲漸漸長大了,再呆在後宮有所不妥,才放他出來為官。

他的經歷也頗為傳奇,《宋史》中還著重記載了幾個關於他的故事:

1、《小山詩》:“一柱會擎天”。

年幼的劉永年一直常伴在宋仁宗左右,閒暇時間經常在一起詠詩作詞。有一次,仁宗指著一處假山讓侍從們作詩,劉永年當場做了一首《小山詩》,其中有一句

“一柱會擎天”

,自比志向的高遠,令在場眾人為其胸襟氣度叫好。

2、舉石嚇遼

劉永年成年後,作為使臣出使遼國。遼人故意派人晚間用巨石把驛站大門堵住,想戲弄劉永年。劉永年見到隨手就把大石頭抄起來扔在一旁。素來驍勇善戰的遼人大吃一驚,他們骨子裡敬佩勇士,之後再也不敢怠慢宋朝使團。

可是劉永年雖好,宋仁宗卻不想把女兒嫁給他。宋仁宗親政後,不斷清除劉太后遺留下來的影響力,培植屬於自己的可用之人,所以不想劉家的勢力在朝中繼續擴張。

這也是仁宗皇帝雖然欣賞劉永年,但還是堅持把他外派為官的緣由,後來劉永年從知縣做起,慢慢成為封疆大吏,最後以邕州觀察使、步軍副都指揮使的官職死於任上。

《清平樂》中平庸的李瑋能被選中,歷史上仁宗擇婿的深意是什麼?

二、養母楊太后家族

劉娥死後,宋仁宗尊養母楊氏為太后,楊氏家族開始興旺。楊太后的弟弟楊景宗在姐姐進宮後,混了個

“茶酒班殿侍”

的小官,因楊氏封皇妃被提拔為

“供奉官”

楊景宗因姐姐得勢,被家裡養成了

“二世祖”

的德行,整日裡欺男霸女、嗜酒賭博,可以說是典型的爛泥扶不上牆的紈絝子弟。

因給楊太后留顏面,對於楊景宗的這些

“小惡”

,宋仁宗只當看不見。可是後來發生的兩件事,使得宋仁宗對於這個

“便宜”

舅舅深惡痛絕。

1、楊景宗一次酒後失德,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把負責監察的官員暴打了一頓。

2、楊景宗負責皇宮守衛時,竟然愚蠢到私放可疑之人攜帶利器進入皇宮。

宋仁宗對這個舅舅的評價就是:

“實在混賬東西,性格貪婪暴虐,老了卻不知收斂。”

宋仁宗即使再糊塗、再狠心也不可能把安康公主嫁給有這樣門風的家族子弟。

三、皇后曹氏家族

宋仁宗的小舅子曹佾雖然出身將門(祖父曹彬),但他性格卻十分溫和。即通曉音律,又喜歡吟詩作畫,一生淡泊名利。

他的兒子曹評不僅學識淵博,武藝也十分高強。最讓人稱道的是他雖然出身權貴之家,品性卻謙恭良善,朝中大臣都誇讚他有君子之風。

《清平樂》中平庸的李瑋能被選中,歷史上仁宗擇婿的深意是什麼?

他在隨侍皇帝左右時,號稱

“文學大儒”

的老臣都不知曉的典故,他都能隨口道出。與遼國使者演武閱兵時,年輕的曹評左手連發兩箭,第一箭射穿箭靶,第二箭恰恰穿孔而過。使得以善射成名的遼國使者瞠目結舌,嬴得了滿堂喝彩。

從自身條件來看,曹評是福康公主最佳的駙馬人選,可是宋仁宗卻偏偏放棄了。

四、生母李太后家族

李太后是宋仁宗的親生母親,作為兒子宋仁宗沒有盡到一天的孝道,因此他愧疚萬分,就把這遲來的親情都用在了親母舅家。

舅舅李用和被破格加封為同平章事(副宰相的職銜),但他從不和朝中權貴們交往。李用和的長子李璋為人忠孝,成婚已久。剩下的二兒子李瑋長得粗壯愚笨,史稱其

“樸陋”

(長相平庸、見識淺薄)。

李家出身於賣紙錢的商賈之家,族中子弟的家教和見識自然比不了勳貴世家。李瑋因為不是嫡出,被稱為

“妾生子”

,身份地位就更讓人看不起。

然而,宋仁宗卻放棄了從小就喜愛的劉永年和文武全才的曹評,硬是把女兒嫁給了條件最差的李瑋。之所以這樣做,一是補償一份對親母的愧疚之心,更重要的還是為了接班人的皇權穩固。

仁宗與曹後的明爭暗鬥犧牲了女兒的幸福

在女兒婚姻這件事上,宋仁宗不是一個好父親,但他絕對是個稱職的皇帝。宋仁宗先後生了3個兒子但都因病早夭。一晃20多年過去了,宋仁宗已經年近50歲,在他之後誰來繼承大宋江山呢?

可以選擇的人不少,雖然並不喜歡,但最後宋仁宗還是選擇了趙宗實(宋英宗)。原因有兩點:

1、趙宗實已經20餘歲,為人低調謙恭,表面上一直對宋仁宗十分尊崇,獲得了大多數朝臣的支援。

2、曹皇后力挺。按理說,曹皇后正值盛年,應該選擇一個年幼的皇位繼承人,以便自己垂簾聽政,掌控朝局。但她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得到了朝中眾臣的讚譽。

曹皇后精通權術,朝中眾臣和她同聲一氣,讓宋仁宗警惕非常。仁宗與曹皇后成婚20多年,兩人若即若離,也沒有孩子。到了晚期,二人關係破裂,仁宗曾想廢除曹氏後位,卻遭到朝中大臣的強烈反對。

《清平樂》中平庸的李瑋能被選中,歷史上仁宗擇婿的深意是什麼?

趙宗實的妻子是曹皇后的本家侄女,一旦新皇登基,曹皇后會不會利用朝中權勢和聯姻之情,把新皇帝當做傀儡,這是宋仁宗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

宋仁宗曾經面對劉太后所遭受的恥辱,絕不允許曹皇后效仿。因此,宋仁宗晚年就是想削弱曹皇后的影響力,扶持趙宗實的勢力。之所以這樣做,不是他多喜歡趙宗實,而是為了趙宋江山的百年基業。

此時,如果為了女兒的幸福把福康公主嫁給曹評,必然會進一步擴大曹家在朝中的影響力,因此他只能違心地將女兒嫁給了李瑋。這樣做抬高了李家,也就等於削弱了曹家。

李氏家族本來也沒指望這種好事能落到自己家中,突然得到了這種超常的恩寵,對宋仁宗必然是誓死效忠。而福康公主作為大宋長公主在皇族外戚中有很大的影響力,會成為堅定的“保皇派”。

因為有了親上加親的關係,李瑋之兄李璋被提拔為殿前都指揮使,負責戍衛皇宮。事實證明,宋仁宗果然有眼光。宋英宗即位之初,宮廷侍衛們吵嚷不休,說新皇登基只賞賜了些許吃食,沒有財物錢帛。慢慢地士兵越聚越多引起了譁變,拿著刀劍要找新皇討個說法。

兵變在即,這時李璋越眾而出,並大聲疾呼:

“新皇登基,爾等有什麼功勞?膽敢喧譁者,殺無赦!”

士兵們看到頂盔摜甲、罩袍束帶的李將軍一副殺氣騰騰的表情,都被震懾住了,不約而同地放下了刀劍再也不敢出聲,一場兵禍就這樣消弭於無形。

經過再三考慮,原本的“慈父”宋仁宗將女兒狠心地嫁給了平庸的李瑋,平衡了大宋的朝局,穩固了大宋江山,卻犧牲了女兒一生的幸福。

《清平樂》中平庸的李瑋能被選中,歷史上仁宗擇婿的深意是什麼?

成婚之後,面對長相醜陋、性格老實的駙馬,公主是越看越生厭,對待他的態度就像宮中的奴僕。因此,陪嫁的宮女、宦官們對駙馬也就沒有絲毫的尊重,公主與婆家的關係就愈發惡劣。

1060年,福康公主心中苦悶與內侍在月下飲酒,被婆婆楊氏撞破。公主懷疑楊氏偷看,大怒之後對楊氏大打出手(因楊氏是妾,所以公主有隨意處置的權利),終於激化了家庭矛盾,遭到了李家(尤其是駙馬)的反抗。之後,就發生了

“夜扣宮門事件”

,使得朝野震動。公主的不妥行為以及品性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大臣們也紛紛向仁宗上書諫言。

因此事,福康公主堅決要求

“和離”

,可宋仁宗顧念李家的顏面和朝中強大的道德輿論,始終不予批准。而富康公主就一直住在宮中,直到宋仁宗去世,宋英宗即位。英宗因幼時在宮中的不愉快經歷,並不善待仁宗的妻女,甚至不給長公主們(仁宗的3個女兒)安排住處,要求她們限期出宮,將原先的宮殿安排給了自己的子女居住。

寄人籬下的富康公主失去了仁宗的庇護,只能搬出皇宮繼續在這段不幸的婚姻沼澤中掙扎。1070年,經歷了14年婚姻苦難的福康公主身心疲憊、抑鬱成疾,年僅33歲便撒手人寰。

一個機敏聰慧、極盡孝道的美貌公主,曾經擁有的少女情懷就是想找一個稱心如意的駙馬,和和美美地安享一生,僅僅這樣也成為一種奢望。

一個平凡人家的女子,沒有她的出身高貴、生活富裕,但也不用背上她沉重的使命,為了皇權、為了朝局,為了……去犧牲自己的幸福。

當原本慈愛的皇帝為了內心的一點愧疚,更為了大宋江山的穩固,把她當做政治聯姻的工具,嫁給一個她所厭惡的人時,悽慘的結局就已經註定。宋仁宗性格仁厚、幾乎對身邊的每個人都很寬厚,更不用說陪伴自己半生的孝順女兒,但愛女如果跟江山比起來,作為一個優秀的帝王,他更愛江山。

TAG: 宋仁宗公主福康永年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