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座博物館的藏品中,有164多萬件來自中國的文物(不包括海外私人收藏);而中國文物學會統計,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令國人無不扼腕嘆息!那麼如此之多的文物,又是如何到海外去的呢?看了本文,大家心中就會有答案了。

1880年,浙江湖州南潯一個叫盧家兜的小村子,一個男孩呱呱墜地,父親給他取名盧煥文。在那個亂世裡,盧家世代以務農種桑麻為生,日子過得清貧。不幸的是,盧父後來好賭成性,並染上毒癮,一家子的生活墜入無盡深淵。盧母在苦苦支撐數年後,不堪忍受生活重壓,自盡身亡,隨後不久,盧父也因透支了身體而撒手歸西;10歲的盧煥文成了孤兒,在族人的幫助下,他被過繼給五代親外的遠房叔父,但日子依舊窘迫難熬,小小年紀的盧煥文嚐盡生活艱苦。

15歲那年,盧煥文進入隔壁村鎮南潯的大戶張家做僕工,因為做事勤快,腦子靈活,嘴巴甜,成了張家二少爺的貼身僕人,主要工作就是照顧二少爺的起居生活;而這個張家二少爺,就是日後飛黃騰達的民國大人物張靜江。

南潯張家在當地聲名顯赫,是四象之一;所謂的“象”是當時湖州南潯民間對有錢人家的生動說法:財產達千萬兩白銀以上者稱作“象”;五百萬兩以上不過千萬者,稱作“牛”;一百萬兩以上不達五百萬者稱作“狗”;南潯有“四象、八牛、七十二狗”等眾多富豪,位列當地四象之一的張家,實力當然槓槓的。

張家二少爺,雖然出生於富商巨賈之家,但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斯文安靜、欺軟怕硬,而是自小就愛打抱不平,行俠仗義,被大人們稱為“小俠”。在一次火海救人時,二少爺被嚴重燒傷,髖骨摔折,股骨斷裂,導致終生殘疾,走路一瘸一跛的;也有人說是患小兒麻痺症所致。

從小就有俠義之心、想有所作為的張二少爺,顯然不是普通人物,雖身有殘疾,但絲毫不妨礙他的日後成長,可以說,後來的他影響了當時中國的歷史走向。

能作為張二少爺僕人、跟班的盧煥文,本身就聰敏好學,加之在豪門張家的耳聞目染,日夜薰陶,當然也進步很快,深得少爺賞識。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張靜江成年後,他爸花了十萬大洋,給他捐了個清朝二品候補道銜的虛職,想讓他混官場,沒承想接受了新文化的二少爺,變成進步青年,思想激進,一心想推翻腐朽沒落的大清帝國;眼看著架勢不對,他爸急得團團轉,打算找個由頭,花點錢送他出國避避風頭。

1902年,欽差大臣孫寶琦奉命出使法國,身邊缺一個機敏能幹的商務參贊,張家透過關係,把有志青年張靜江推薦上去,孫寶琦大為賞識,於是張靜江去了法國。

主人出國了,聽話、好使的盧煥文自然而然也跟著去,從此開啟了他的人生新篇章,不過那是極不光彩的人生,甚至可以說是罪孽的一生。

張靜江到巴黎後,他這個商務參贊也沒啥事做,閒得很,於是在公幹之餘,他和小舅子姚叔來開了家專門經營中國貨的公司,起名“通運”;天生的生意稟賦加上家族實力,張靜江很快在巴黎站穩了腳跟,中國當時的特產,在運通公司裡應有盡有,絲綢、茶葉、地毯、瓷器、古玩和漆器、字畫等等,作為張靜江身邊人的盧煥文,被安排在這家公司做事。

盧煥文雖對絲綢、茶葉等日用品略微在行,但古玩以前還從來沒摸過,只在南潯張家做工時見過這些到處擺放的值錢玩意兒。不過,盧煥文悟性頗高,有經商頭腦,幹起活來又很賣力,憑藉天賦與勤奮,盧芹齋從古董店學徒開始,刻苦學習各項業務,又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很快就受到老闆重託,出任掌鋪。

通運公司飛速發展壯大,還在美國紐約開了分店,一時賺得盆滿缽盈。

1905年8月,在一艘前往法國的郵輪甲板上,孫中山遠眺海天盡頭,思考著中國革命該何去何從,恰好張靜江也一瘸一拐地出來透氣,於是一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邂逅發生了。

由於張靜江對孫中山推翻清朝的革命之舉十分欽佩,他時刻關注著孫中山的行動,見面就問:“君非實行革命之孫君乎?聞名久矣,餘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國。近數年在法經商,獲資數萬,甚欲為君之助,君如有需,請隨時電告,餘當悉力以應……”;他還與孫中山約定匯款的暗號:A、B、C、D、E,分別代表1、2、3、4、5萬元。

當時孫中山與張靜江萍水相逢,對其言語並不信以為真,分手之時,張靜江留給孫中山一封信,讓他到美國後去找紐約市第五街566號他所開辦的通運公司,領取資助革命的活動經費3萬元;孫中山將信將疑,至美國後把信交與黃興,讓其辦理,一探真假,結果錢分文不少,如數領取。此舉令孫中山大為驚奇,認為遇到了革命“奇人”。

自此以後,每遇革命款項不濟,孫中山便想到了張靜江的匯款之約,張每次均能按時如數將款寄到。甚至有一次由於款項不支,反清起義無法舉行,張靜江將他在巴黎通運公司所經營的一個茶店賣掉以資起義。因此孫中山曾言:“自同盟會成立之後,始有向外籌資之舉,當時出資最勇而名者,張靜江也,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萬元,盡以助餉。”。

孫中山對於張靜江資助革命的義舉十分感激,曾讓胡漢民回信以示謝意。張靜江隨即覆信:“餘深信君必能實行革命,故願盡力助君成此大業。君我既成同志,彼此默契,實無報告事實之必要;若因報告事實而為敵人所知,於事實進行有所不利。君能努力猛進,即勝於作長信多多”,由此可見張靜江對於革命充滿著必勝信心和滿腔的愛國熱情。

1908年,張靜江接受邀請,毅然丟下法國生意,回國輔佐孫中山,提攜蔣介石,因此,後來孫中山稱他為“革命聖人”,蔣介石尊他為“革命導師”。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張靜江回國前,徵詢盧煥文要去要留,經過多年市場摸爬滾打的盧煥文,已成了徹頭徹尾的生意人,他對政治不感興趣,所以他選擇留在法國搞繼續古董賺錢。

當盧煥文提出想單幹時,張靜江他二話不說,在貨源、資金、人脈上給予大力支援;於是,28歲的盧煥文在巴黎泰布特街成立了自己的“來遠公司”,專門從事文物貿易;店名叫“來遠”,取貨自遠方來之意。通運公司則由姚叔來繼續執掌。

終於自己當老闆了,又是從事古董生意,盧煥文想有個全新的開始,首先他給自己改了個新名字,叫做盧芹齋(英文為C。T。LOO);帶有古意的“芹齋”兩字是有出處的,南宋史學家鄭樵有首詩叫《送芹齋》:千載清風去不留,何人能伴赤松遊。###, 告老須臨老盡頭。元亮園田何處有,向平昏嫁幾時休。湖州別駕發深省, 掛卻朝冠便自由。

作為湖州人的盧煥文,雖沒多少文化,但也許從這首詩裡得到靈感,於是便附庸風雅 ,把名字改成了“盧芹齋”。

盧芹齋的確是離開了湖州南潯張家的束縛,在法國自由自在了起來。

先說盧芹齋的古董生意,再說盧芹齋的女人

當時的中國正是大清帝國土崩瓦解的時期,很多王宮貴族、八旗子弟失去生活來源,把祖先遺留的或從宮裡偷的古董拿來典賣,加之盜墓現象猖獗,因此,各地的珍稀文物紛紛出現在市面上,古董市場異常紅火,上海城隍廟附近成了中國最大的古董市場,北京琉璃廠、天津和香港,古董交易也相當繁盛。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而當時的歐洲,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繁榮時期,東方熱成為一種時髦,賞玩中國古董成為有身份、有教養的象徵。但是法國以龔古爾兄弟為代表的中國古董收藏者卻一心專注於中國工匠特別按照外國人口味加工的、華而不實的“古董”,並不懂得欣賞廣為國人推崇的古玉、石像、陶俑等等,而擅長市場運作的盧芹齋卻向他們展開了一幅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古董畫卷”。

盧芹齋讓歐美收藏者學會欣賞中國墓葬文物——墓葬雕刻、青銅器、陪葬古玉、陶俑、佛像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講,盧芹齋是讓西方人認識中國古董的啟蒙者。他以精湛的文物專業知識和天才的商業眼光逐漸征服了歐美收藏者。他經手的很多古董由死變活,由冷變熱。盧芹齋在古董行的地位可謂是呼風喚雨、一言九鼎。所以每次盧芹齋一有貨從中國運來,馬上就有收藏愛好者趕來先睹為快,把自己最中意的古董搶購下來。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1911年,盧芹齋與上海的吳啟周、北京的祝續齋、繆錫華等四人聯合出資開設了盧吳公司,總部設在法國泰布特街34號,在北京、上海、倫敦等地設有分號。

在1910-1914年間,盧芹齋每年多次從法國出發,經沙俄回國,瞭解國內的最新行情。他在北京、上海分號的合夥人負責經手鑑定並收購古董,經費主要由盧芹齋提供,除此以外,國內分號將圖片或照片寄給盧芹齋,由他決定文物的採購和去向,盧芹齋還會將暢銷或獲利豐厚文物的相關資訊,反饋給國內分號,讓其進一步關注和組織相關的貨源。由於盧吳公司資金雄厚,出價高,國內的精品任其遴選採購。就這樣,一批又一批的古董源源不斷被送往法國的來遠公司,然後轉手銷往歐美各地。

1913年、1914年雖然北洋政府接連出臺了“古物儲存法”、“禁止古物出口管制令”,但是,這些條文對於“上能通天”的盧老闆來說,形同一張張廢紙,該做的生意照做,該賺的錢照賺。生意對手難大展拳腳之際,文物古董出口這塊,基本上就成他和姚叔來等少數幾人的獨門生意。盧芹齋憑藉鑑別中國文物的本領,成功低價收購不少古稀珍品,推銷到歐洲市場,一本萬利。浙江湖州鄉下的窮小子,漸漸地成為享有盛譽的中國古董鑑賞家,巴黎上流社會里的名流。

1914年夏,盧芹齋按照慣例,再一次登上了從莫斯科到中國的列車。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行程將他的古董生意從巴黎帶到了美國紐約。

當年的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戰火燒到了俄羅斯,鐵路運輸中斷。18天后,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宣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將保持中立。身在中國的盧芹齋,想要返回巴黎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乘船繞道美國,再回歐洲。

在上海時,他得知他的老朋友、張靜江的小舅子、通遠公司總經理姚叔來正打算乘船赴紐約,便決定一同前往。

在他們從加拿大多倫多改乘火車前往紐約的途中,盧芹齋首次見到了來自底特律的退休商人弗利爾。弗利爾也是一位古董商,多次造訪中國,收集古玩、字畫。和姚叔來是生意場上的老朋友了,盧芹齋在上海的掌眼人管復初也已經與弗利爾有過接近10年的交往,因此這次盧芹齋與弗利爾的會面,是為了進一步加深雙方的合作共贏。

當時的美國經濟蓬勃發展,到處都是痴迷於中國古董的人,相比於經濟放緩且受戰爭陰影籠罩的歐洲,紐約才是古董生意的天堂。盧芹齋意識到:戰爭已將藝術中心從巴黎、倫敦轉移到了紐約。

1915年3月,盧芹齋在紐約的“來遠公司”開業。弗利爾成了它的重要主顧。接下來的14年間是盧芹齋等人販賣中國古董最猖狂的時期。

1915年,美國政府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市舉辦了為期幾個月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正值一戰期間,博覽會也吸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31個國家參展。盧芹齋和姚叔來趁此機會,將大批文物夾帶在送展品中,帶往美國銷售,自此徹底打開了美國古董市場。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1915年萬國博覽會

據劉麟生(1894——1980年)在其著述中對當時上海古玩業的回顧:五十年來,執申江古玩業之牛耳者,鼎足三人。一為管復初,代表來遠公司。一為李文卿君,乃文源齋主人。一為遊筱溪君,博遠齋主人。至爭雄於海外者,為來遠公司及通運公司。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二九年,為最盛時期。”

也就是說,對於中國的古董商人們來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一直到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大蕭條,是向以美國為主的海外市場販賣文物的黃金14年。

這一時期,中國國內名義上的中央政府是北洋政府,但各地軍閥們連年混戰,巧取豪奪民間資財,當然也包括盜挖古墓,販賣古董,最出名的莫過於孫殿英清東陵盜寶一事了。

劉所提及的通遠公司、來遠公司,背後站著的就是張靜江,這14年也正是在張靜江等人的支援下,以蔣介石為首的官僚集團逐漸全面掌控權力的14年。張靜江因居功至偉,成了孫、蔣當時最為倚重的人,位高權重,能量巨大。這為盧芹齋和姚叔來的各種生意提供了極大方便。

即使在後來的1930年6月,國民政府制訂公佈了《古物儲存法》,第二年又公佈了《古物儲存法實施細則》,盧芹齋的所作所為,顯然違法了上述法律法規,但他仍然有恃無恐,古董生意越做越大。

當年盧芹齋的盧吳公司財大氣粗,收購價格永遠比別人高上一成,一般古董商都爭不過他們。盧吳公司收購的古董全部是精品,青銅、古玉、瓷器、字畫,只要是好東西,一概接收。雖然古玉剛開始在國外還沒有什麼買家,但是盧芹齋也照收不誤,後來他說服了一些歐美收藏家專門收藏中國古玉。上海的吳啟周、北京的祝續齋都為盧芹齋進貨、備貨,市面上出現真正有價值的古董,動輒上萬銀元,一般人無力問津,總是會流向盧吳公司這個圈子。古董收集上來後,都集中到上海,由吳啟周發往巴黎或紐約。可以說,盧吳公司是中國當年規模最大的古董出口公司。

盧芹齋不是一個單純的文物販子,他會邀請知名學者對文物進行研究,如與伯希和研究出版了古玉圖錄,請褚德彝、伯希和編寫青銅器圖錄等,這些研究成果增加了物品的價值和知名度。他還常常舉辦展覽和出版藏品目錄等推銷活動,擴大中國藝術品的影響力;他的客人都是些銀行家、軍火商、石油商、不動產商等。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盧芹齋和小洛克菲勒、弗利爾、戈登和J。P。摩根等頂級收藏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同時,遊走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之間。美國收藏家的胃口非常大,只要是老東西,就肯出高價購買,而且願意和古董商保持長期合作關係,所以盧芹齋在美國賺到了更多的錢和知名度。他在紐約麥迪遜和第57街的街角的店鋪,很快成了美國最大的古董店。

當年生意之紅火,收入之豐厚,據說北京分店的小股東祝續齋每年可分得銀元十幾萬,相當於當年琉璃廠一間古玩鋪的全年流水。

1926年,祝續齋、繆錫華退出了盧吳公司。盧芹齋實施了重組,與禹貢古玩號葉叔重、雪畊齋張雪庚、福源齋戴福保和珊瑚林古物流通處洪玉琳等“四大金剛”合作,將盧吳公司發展成為二十世紀開辦最早、經營時間最長、販賣文物時間最多的跨國公司。

如魚得水的盧芹到達事業的巔峰,在浪漫的巴黎,談吐不凡、儀表堂堂、血氣方剛的盧芹齋怎麼能沒女人。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盧芹齋最初在法國的文物店,其旁邊是一家帽子店,店主是個名叫奧爾佳的風騷少婦,這女人可不簡單。

奧爾佳出身貧寒,父親是波蘭人,母親是義大利人,她很小就跟隨做傭人的母親在巴黎的一個上層人物家裡做保姆。奧爾佳成年後,男主人誘姦了她,19歲時生下私生女瑪麗羅斯(1895—1971)。

因為生了這個孩子,男主人為了“補償”她,便給她在巴黎馬德蘭廣場開了個帽子店,還時不時給與貼補,窮苦出身的她,沒抗爭,沒拒絕,以情婦的身份接受了男主人每月的“饋贈”,做著安逸的老闆娘。

也不知是誰先勾引誰,反正緊鄰的這兩家店的店老闆,一來二去,竟然好上了,雖然女大男6歲,是他人情婦,還有私生女,但絲毫不影響他們倆的奇異戀情,愛得死去活來。

當時的盧芹齋的生意剛起步,收入並不豐厚,無法供養奧爾佳母女,奧爾佳也離不開之前男主人的經濟支援。還有奧爾佳的這個舊情人還是有能耐的,不敢公然得罪,否則恐怕連巴黎都呆不下去。

倆人為了能長期在一起,奧爾佳想出來一個“絕妙”辦法:盧芹齋娶奧爾佳的女兒為妻,這樣,兩家人就變成一家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了。而盧芹齋這邊,倒也沒多大反應,舊時封建社會的男人,什麼沒見過,這種“齊人之福”,他偷著樂還來不及呢。

15歲的瑪麗羅斯不諳世事,從小因私生女的身份而自卑自憐,起初並不知道母親和盧芹齋的關係,還以為找到了好歸宿。

1910年12月29日,30歲的盧芹齋與15歲的法國姑娘瑪麗羅斯妮結婚了。

奧爾佳這樣做,真可謂一舉三得,舊情人矇在鼓裡,依舊支援她經營帽子店;和盧芹齋的情人關係繼續保持,而且有了女兒作掩護,兩人見面更為方便;盧芹齋的店她也有資格參與,以“監護人”的身份代她簽字,並掌管保險櫃的密碼與鑰匙,盧家的真正女主人反而是奧爾佳。

婚後,羅斯成了一心一意的家庭主婦,並先後給盧芹齋生下四個女兒。盧芹齋的4個混血個個天生麗質、貌美如花。但因為沒有兒子,所以盧芹齋一直對外宣稱自己沒有子嗣,他也從不教女兒們學中文,更不對她們講中國的故事。以至於,他的四個女兒至死都曾未想到與父親湖州故里的盧家人聯絡過。

嫁給盧芹齋10年後,瑪麗才知道了真相,十分憤怒的她,揚言要告自己的母親,揭穿她這麼多年的醜陋面具。而母親更狠,她警告說,如果瑪麗膽敢這麼做,那就魚死網破,四個女兒也得不到任何照養。

可憐的瑪麗心灰意冷,她明白她什麼也沒有了。因為連生了四個女兒,丈夫根本不待見她,也從來沒把女兒當自己的後代培養,更沒有把家業傳給她們的想法,所以她只能忍氣吞聲,繼續待在這個“畸形”的家庭。他們三人就這樣共同生活了幾十年,為此,瑪麗後來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時好時壞。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瑪麗

風流倜儻,而後又多金的盧芹齋,不僅與奧爾佳母女糾纏不清,他在紐約時還常和華裔女子艾琳娜出雙入對,可惜都未能生個兒子出來。

1920年,發了財的盧芹齋,在他40歲之際,產生了一個大膽想法,就是在巴黎建造一座完全中式的建築,用以展示和銷售來自中國的珍寶。

於是,盧芹齋將位於蒙梭公園附近小廣場街角處的一座公館買下,那裡可是富豪雲集的巴黎8區,原公館建造於拿破崙三世時期,地理位置十分適合做生意,離巴黎著名景點凱旋門僅一公里之遙,當然價格不菲,由此可見盧芹齋當時的經濟實力。

這個公館原有4個塔樓,盧芹齋打算把這4個塔樓改建成4個房間,分別讓自己的4個女兒居住。同時決定把剩餘空間改建成自己的古董展示廳。

但是這個想法在市政規劃非常嚴格的巴黎幾乎是不可能的。巴黎的建築都有統一的風格,每幢房子的高矮、設計風格、材料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批,必須與周圍建築整體相協調。

盧芹齋第一次提出的改建計劃沒有獲得批准。他沒有氣餒,幾年後,在法國建築師布洛克的協助下,再次提出了申請。不知道他使用了何種神通,巴黎市政府居然最終批准了他的計劃。改建工程從1926年開始,僅用了2年時間,就把原來3層高的公館改建成了5層的中式紅樓,作為“盧吳古玩公司”的辦公室及陳列廳,一至四層為中國古典風格,頂層為印度風格。 這應該是巴黎市內最正宗的一座中國式的建築!被巴黎人稱作“中國塔”,門口懸掛的,正是盧吳古玩公司的招牌。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這棟富麗堂皇,充滿了東方神秘色調,樓內收藏了眾多來自中國的文物,盧芹齋在這幢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築中展賣他的絕世收藏,來紅樓買古董的各國收藏家,雖然未能旅行到中國,卻已經在盧芹齋的古董店裡身臨其境,感受到來自中國的藝術品魅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盧芹齋避難美國,這座備受矚目的紅樓被迫置於吉美博物館的保護之下,其中的古董才得以免遭入侵者的席捲。但是盧芹齋也為此付出了代價,他向吉美博物館捐贈了部分藏品,以感謝其對紅樓的庇護。其實,為了拓展關係,結交權貴,盧芹齋在此前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捐獻出不少文物給眾多的歐美博物館和政要們。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盧芹齋捐贈給大英博物館的漢白玉佛

盧芹齋原本希望自己的四個女兒都嫁給中國人,好延續盧家血脈,但是事與願違,四個女兒最後都嫁給了法國人。於是他只能希望他的女婿能夠繼承事業,至少是幫助他。

一次,他的小女兒徵求父親的意見:能不能嫁給一個法國人時,盧芹齋哀嘆:“哦,又是法國人……”;但是,他發現這個法國人在繪畫方面是專家,所以他答應了這門親事。後來,他的小女兒曾經跟隨任外交官的畫家丈夫到中國居住過9年時間,對中國古董也略有了解。盧透過小女婿在北京買賣過不少古董、書畫,但是沒多久,女兒女婿離婚了,再也沒了幫手。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盧芹齋小女兒

1947年法國出臺一項法律,規定外國人不能成為法國公司的經理,而盧芹齋和合夥人恰巧都是中國人。他叫來小女兒,讓她接任他名下兩家公司的經理,因為這個家中只有她真正見過中國。

1947年,盧芹齋搬到嘎納養病居住,紅樓古董店交給小女兒嘉妮(JANINE)來經營。

1948年,盧芹齋花費100萬法郎,從上海收藏家譚敬手中買下了一批贗品,是他職業生涯中少有的走眼之舉。

1948年7月29日,盧芹齋一筆買賣欲透過船運,從上海運到紐約,這是他前後準備了好幾年的成果,有十七箱,342件文物,其中有不少國寶級的。那時的上海政治氣氛異常緊張,有人告發了盧。政府沒收了船上所有的東西,後來移交給新成立的上海博物館,有一件春秋晚期的牲尊,如今成了該館的鎮館之寶。

盧芹齋此番“翻船”損失巨大,盧芹齋在上海、北京分支機構裡的所有工作人員,紛紛逃亡,否則一旦被捕就可能被處決;經歷了1948年的重大損失後,盧芹齋明白,自己已經不可能再回到中國了。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新中國成立後,古董出境受到嚴格管理,盧氏公司失去了貨源,只有靠出售原有的庫存古董和為客戶訂做中式傢俱維持。

1950年3月,盧芹齋在紐約釋出宣告:我已年過七十,經營中國古董達半個世紀……中國新政權在上海查封了我收購的大批文物,其中包括我至關重要的藏品,這令我意識到,我的古董生意已經山窮水盡,無以為繼……因此,我不無遺憾地決定,從此退出古董交易這個行業。

1956年,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盧芹齋的合夥人葉叔重進行審判,法院認定:“從1927至1942年親自經手收進各種珍貴文物達8000件之多,盜賣給美、英、法、日、瑞士等國的博物館,價值700萬人民幣,僅銷美國的即達300萬元美金”。這只是盧吳公司販賣文物的冰山一角。

盧芹齋在晚年的時候依然想落葉歸根,但至死也沒敢回國。1957年,盧芹齋終於走到了人生盡頭,終年78歲,最終葬在巴黎西部小鎮古何貝瓦其妻家族的墓地裡。

雖然盧芹齋經常告訴法國的親人、朋友們,他是來自中國的一個富庶之家,但在中國已沒有家人了,顯然這些話是謊言,無疑想掩蓋些什麼;可是,盧芹齋每年都會偷偷向村子裡的親人寄2000美元。盧家兜的一個家庭至今還保留著一張匯款單,時間顯示是1956年,那是他去世前一年;好多筆錢直到30年後的1986年,銀行整理檔案才被發現,聯絡了盧家兜的人。從這一方面講,發了國難財的盧芹齋,還是時刻沒忘記自己的家鄉。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辛亥期間,盧芹齋像他的老東家張靜江一樣,也曾捐款資助過孫先生的事業。另外,在一段時間內,他每天在紅樓免費資助中國留學生一頓午餐。抗戰時期也為國內慷慨解囊,當時還曾被人稱為愛國僑領,但這一切永遠洗涮不了他作為文物走私者所犯下的罪過。

藉助老東家張靜江在國民政府中的影響,盧芹齋無視法令從中國偷運文物出境達40來年時間,他究竟販賣了多少文物,估計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據中國古董界人士介紹,民國期間流失於海外的中國古董,約有一半是經過盧芹齋的手售出的。

僅舉以下幾個例子,你就知道這傢伙當年有多瘋狂。

盧芹齋曾親自在紐約舉辦的兩次拍賣,出售中國文物2800餘件。

在巴黎的一次展銷中,他賣出青銅器、雕塑、玉器3000餘件。

在法國、英、美等國的博物館和收藏家裡,處處都有經他之手賣出的文物,其中很多都是鎮館之寶。比如:昭陵二駿、睢陽五老圖、北齊石雕、唐三彩駱駝……。

在如今拍賣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有C。T。LOO字樣出現的文物,價格還會高一些,不知這是意味著盧芹齋的文物鑑賞的誠信、品味,還是他販賣文物歷史的最直接罪證。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臨死前,盧芹齋還在絕筆中為自己辯解:“我的確感到非常羞辱,因為我是使這些國寶流失的源頭之一。但我唯一感到可以欣慰的是:這些文物沒有一件不是在公開的市場上與其他買家競標得到的,……”。

盧芹齋還曾說過:“如其他熱愛藝術的人一樣,我從事文物交易一直胸懷世界。與此同時,我深信藝術品是沒有國界的,它們走遍全世界就像無聲的大使一樣,讓世人瞭解並欣賞。同時因為中國的時局動盪,流失出去的文物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盧芹齋的文物走私,客觀上使當時的國際社會見到了更多的中國文物,引發了國內外學界研究中國文物的風潮,進而使國際社會更清晰地認識了中國傳統文化,但這不是盧芹齋的本願和目的,他就是個地地道道、唯利是圖的大文物販子。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文物是我們中國先人智慧的結晶,不僅具有歷史價值,更是一個民族的回憶,體現的是一個民族的發展歷程、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盧芹齋靠販賣祖宗文物發家致富,但他卻給中國文化、考古、文物鑑定等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如今的巴黎紅樓,依然矗立在鬧市中,這座獨樹一幟的中式建築,承載著盧芹齋的人生故事,見證那一段令國人不堪回首的文物流失海外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紅樓建築本身已經成為古董,它的一、二、五層和地下一層的一部分已被巴黎市政府列為文化遺產。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民國文物販子盧芹齋罪莫大焉

TAG: 盧芹古董張靜江文物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