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爵以下文武大臣,和珅很忌憚三個人,為何卻不在乎劉墉紀曉嵐?

“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鬥”,這句話在清朝乾隆年間,還要加上五個字:“漢不與滿鬥”。所謂《官場鬥》(又名《滿漢鬥》)只是評書或單口相聲而已,借給劉墉幾個膽子,也不敢跟和珅鬥,他見了和珅就得下跪磕頭,那倒是真的。

在和珅眼裡,他需要忌憚的公爵以下滿漢文武大臣只有三個,這其中當然不包括劉墉和紀曉嵐。事實上按照正史記載,和珅根本就不在劉墉和紀曉嵐,甚至還有點不把他們放在眼裡。

公爵以下文武大臣,和珅很忌憚三個人,為何卻不在乎劉墉紀曉嵐?

在乾隆朝,劉墉最大的官職是工部尚書署理直隸總督、協辦大學士,直到嘉靖二年,在被任命為體仁閣大學士。劉墉一生沒當過軍機大臣,按照雍正以後“大學士不入軍機不為真宰相”的慣例,劉墉就是駝背稱呼啦圈,也沒資格被稱為“宰相劉羅鍋”。

紀曉嵐名氣雖然大,但是很遺憾,他連假宰相都不是,因為他一輩子也沒當過正牌大學士,直到嘉靖十年,紀曉嵐才在臨終前被授予協辦大學士稱號,一天“中堂”都沒當過。

清朝大學士被稱為“中堂”,那是有典故的:清朝實行皇帝直管下的六部制,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一部有一滿一漢兩位尚書。滿尚書地位高能力差,漢尚書地位低本事強,此消彼長就成了平起平坐。兩個尚書經常鬧彆扭甚至在部裡吵架打架,弄得手下一幫郎中、員外郎無所適從。

公爵以下文武大臣,和珅很忌憚三個人,為何卻不在乎劉墉紀曉嵐?

為了給各部滿漢尚書拉架,皇帝讓大學士每人監管一個部,召開部務會議的時候,大學士居中而坐,滿漢尚書一左一右,隔著大學士就掐不起來了。大學士因為居中而坐,所以被稱為“中堂”。

清朝的大學士,同一時間最多隻有六個(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乾隆年間撤中和殿大學士而新增體仁閣大學士,形成了三殿三閣制),最少的時候只有一兩個,給滿漢尚書拉架的工作,由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承擔,比如胤禛胤祥都曾管過某一部。

和珅不但是一人監管數部的文華殿大學士(從乾隆五十一年到嘉慶四年),而且在乾隆四十八年受封一等男爵,五十三年晉升三等忠襄伯,嘉慶三年,和珅晉封一等忠襄公。

雖然位極人臣,但是和珅在朝堂上也有惹不起的人物,比如和碩和親王弘晝、固山貝子福康安。

公爵以下文武大臣,和珅很忌憚三個人,為何卻不在乎劉墉紀曉嵐?

弘晝和福康安跟乾隆都是實在親戚,弘晝是乾隆最疼愛的弟弟,福康安是乾隆最親近的小輩(疑似比侄子還親),和珅還沒上班,弘晝就沒了(乾隆三十五年薨,三十七年和珅入宮當侍衛),不管和珅是幾等公爵,見了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都是要下跪磕頭的。

清朝的皇室之外有九級爵位,分別是超一品公、侯、伯,正一品子、正二品男、三品輕車都尉、四品騎都尉、五品雲騎尉、七品恩騎尉,和珅一上班就是三品官(世襲三等輕車都尉),劉墉的父親劉統勳雖然很受乾隆器重,但是卻連個男爵都不是,劉墉自然也就沒有恩蔭世襲的爵位,也就是一個白丁,唯一能享受的待遇,就是不用參加鄉試,可直接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會試。

公爵以下文武大臣,和珅很忌憚三個人,為何卻不在乎劉墉紀曉嵐?

劉墉尚且如此,紀曉嵐就更不用說了,他的前輩連個當道臺的都沒有,所以雖然考試成績跟劉墉差不多(劉墉二甲第二,紀曉嵐二甲第四),但是升遷卻比劉墉慢得多。

在乾隆執政期間,劉墉和紀曉嵐都不敢跟和珅發生正面衝突,一個是地位相差懸殊,再一個就是乾隆跟誰關係好,滿朝文武都知道,聰明甚至有些圓滑的劉墉紀曉嵐才不會沒事找事兒去觸黴頭。

和珅也很聰明,他早早受封超品伯爵,最後還得到了異姓大臣的最高爵位(不算福康安,因為福康安算不算異姓大臣只有乾隆等少數人知道),但是他絕不與真正的八旗貴胄叫板,所謂和珅訓斥王子貝勒,那都是小說家言,和珅奉承還來不及呢。

公爵以下文武大臣,和珅很忌憚三個人,為何卻不在乎劉墉紀曉嵐?

和珅一門兩公爵(和琳也被追贈一等公),按理說對公爵以下的人,應該全都不放在眼裡才對,但是我們看《清史稿》,就會發現至少有三個人很不給和珅面子,而和珅也不敢跟他們公開翻臉:

“阿桂以勳臣為首輔,(與和珅)素不相能;王傑持正,恆與忤;朱珪為仁宗(顒琰)傅,和珅忌其進用。”

這三個人,和珅當面惹不起,只好背後下絆子,但是誰都沒絆倒,因為這三個人的來頭都不小。

公爵以下文武大臣,和珅很忌憚三個人,為何卻不在乎劉墉紀曉嵐?

阿桂是世代將門高官之後,跟乾隆是親戚,而且還大一輩(阿桂的女兒嫁給了允祿之子弘融),和珅直到嘉慶三年才晉封一等忠襄公,而阿桂在乾隆四十一年就受封一等誠謀英勇公,按照清朝規矩,四字封號的公爵,地位是遠高於兩字封號公爵的。

和珅忌憚阿桂,兩個人鬥了半輩子,誰也沒鬥倒誰,但是在氣勢上,阿桂一直壓著和珅,和珅主動示好,阿桂也不給面子:

“和珅勢漸張,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與同直廬,朝夕入直,必離立數十武(半步為一武)。和珅就與語,漫應之,終不移一步。”

公爵以下文武大臣,和珅很忌憚三個人,為何卻不在乎劉墉紀曉嵐?

和珅惹不起阿桂,也不想讓朱珪得勢,這很好理解,畢竟一山不容二虎,朱珪是顒琰的老師,未來和可能成為朝臣之首。

但是他還十分忌憚王傑:

“和珅勢方赫,事多擅決,同列隱忍不言,傑遇有不可,輒力爭。上知之深,和珅雖厭之而不能去。”

我們看王傑的履歷,就會發現他有兩方面的優勢,可以跟和珅叫板:第一,王傑是乾隆皇帝欽點的狀元郎,是真正的天子門生,屬於清朝黃埔系,深得乾隆器重;第二,王傑清廉正直。

公爵以下文武大臣,和珅很忌憚三個人,為何卻不在乎劉墉紀曉嵐?

我們要是細看清史中對劉墉紀曉嵐的記載,就會發現這二位雖然不如和珅貪婪,但也絕不乾淨,兩人都有貪汙或跟貪官合謀的記載,也有因此受過處分,劉墉因為下屬貪汙(說劉墉沒份兒,估計沒人相信)而被免去知府職務(事見《清史稿·列傳八十九》),而且是按律當斬(沒參與怎麼會當斬?),是乾隆看在劉統勳的面子上才沒有大開殺戒;紀曉嵐也不是身邊只有一個杜小月,而是三妻四妾一日五次不可或缺,他跟盧見曾那點貓膩,乾隆十分清楚,這才把他充軍發配。

如果清朝真的撒下大網抓貪官,和珅當然第一個落網,恐怕劉墉和紀曉嵐也未必逃得掉。

公爵以下文武大臣,和珅很忌憚三個人,為何卻不在乎劉墉紀曉嵐?

王傑與劉墉紀曉嵐不同:

“傑在樞廷十餘年,事有可否,未嘗不委曲陳奏。持守剛正,歷事兩朝,以忠直結主知。”

看到這裡我們似乎知道和珅為什麼忌憚王傑而不怕劉墉紀曉嵐了:自古邪不壓正,王傑是乾嘉兩朝少有的正人君子,他身上的浩然之氣,令和珅望而卻步。劉墉紀曉嵐跟王傑相比,身上好像還少了點什麼,至於少了什麼,讀者諸君應該十分清楚吧?

TAG: 和珅劉墉紀曉嵐大學士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