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故事三輩打鑼人三槐老人轉載:小村故事三輩打鑼人三槐

小村故事——三輩打鑼人

三槐老人

轉載▼

標籤:雜談

三  輩  打  鑼  人

家鄉小村已經在城鎮化建設中夷為平地,田園不再 。這篇是寫在幾年前的散文,摘抄出來,留作永久的懷想。

*     *     *     *     *     *

春節的早晨,久違的故鄉小村一反往日清晨的寧靜,富起來的農民一早起來放起開門炮仗,迎接新歲的喜氣,祈求全家的幸福。

連續不斷的“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突然又夾雜著一陣金鑼聲,“噹噹噹,噹噹噹”,這鑼聲清脆悅耳,聽來這樣熟悉,這鑼和打鑼人的形象立即在我眼前浮現;不過,我又疑惑起來:小時候常看到的,新春期間提著小鑼打著簡單的節奏唱著自編小調挨戶乞討的雙福早已不在人世,而這鑼聲那麼相像,打鑼人到底是誰呢?

我披衣起床,頂著春雨踽踽向湖岸走去。湖邊上站著一位年輕女子,短髮紅襖,邊敲鑼,邊餵鴨。一群白色的鴨子歡快地“呷呷”叫著爭食。只見她撥開擠在一起的鴨子親暱地罵道:“慢著點,瞧你們這些饞鬼,怕不把你噎死!”——呵!原來鴨司令在餵鴨呢!我搭訕著問她是誰家的人,她告訴我他是雙福的孫女兒小寶。

小村故事三輩打鑼人三槐老人轉載:小村故事三輩打鑼人三槐

雙福是解放前從蘇北逃荒到我們村的。那年大旱,他帶著家小——妻子和兩個兒子在湖岸上卷席成房落了戶,從此早出晚歸討飯過日子。

雙福是個駝背,一隻手老抖個不停,常年鶉衣百結。我們常看到他拖著竹棍佝僂著身體走在湖岸上出去討飯的身影。

雙福會“唱麒麟”。每年春節到來之前,找些竹片和彩紙,紮上一隻頭上長角非驢非馬管他叫麒麟的東西,節日裡,招呼幾個窮兄弟扛著它走村穿巷,挨家挨戶唱他自編的祝福祝壽祝豐收的詞兒,乞討一份糕團什麼的。樂器只有一件——金鑼。鑼不大,擦得鋥亮;鑼聲脆,傳得很遠;節奏簡單,“噹噹噹,噹噹噹”。鄉下少娛樂,聽到鑼聲,大人小孩都圍過來聽他的歌唱。唱詞中夾著傳說和故事,在一年到頭沒有音樂沒有戲文的村子裡,大家聽得有滋有味,增加了不少節日的歡樂。

雙福的兒子叫正保,從小給人家放牛打短工,到二十來歲,已是腰圓膀粗的壯實小夥子。他給開班船的人家打工。班船在小村和常州城之間來回,隔日一次,載人又帶貨。發船那一天,起五更就敲鑼,“噹噹噹,噹噹噹,”招呼遠近村莊的人。想進城的人就快快趕來,不錯過開船的時辰。敲過三遍,太陽也升起來了,於是拔錨起航。一路上每靠近一座村莊或街鎮就打一遍鑼,上城買貨賣貨的、瞧病的、探親會友的已早等在碼頭。正保扶老攜幼張羅他們一一上船。班船開一路鑼聲響一路,盪漾在水面的鑼聲特別清亮。正保用的正是他父親的那面鑼,鑼聲雖然清脆但沒有給他帶來好運,生活還是那樣艱難,不長時間仍舊只好改行打長工,後來參加了新四軍。退伍後,分了地,這才捧上了自家的飯碗。

小寶是正保的女兒,父親疼她捨不得把她嫁出去,招了個女婿和他一起養鴨子,生活還算過得去。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的春風吹來,他們放開手腳科學養鴨,收入逐年增加,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自己砌了房子,日子過得滋滋潤潤。

喂完鴨,小寶請我到她家坐坐。他的家就在離鴨棚不遠的湖岸上,青瓦白牆,兩上兩下。門前竹籬笆內種著蔥蒜白菜,幾棵桃樹剛剛修剪,牆邊的兩株臘梅正凌風綻放,一陣陣清香迎面撲來,沁人心脾, 好一派農戶景象!

農戶人家,屋裡的陳設自然沒有城裡人家那麼新潮。按當地習俗堂屋牆上掛一幅畫,是當地小學老師畫的《百鴨圖》。一群鴨子或戲水、或覓食、或追逐,神態各異,活靈活現。兩邊懸掛一副灑金紅色對聯,上聯是“金鑼打處白鴨呷呷唱”,下聯是“長竿揮時黃金滾滾來”,倒真是養鴨人家的真實寫照。屋裡傢俱、電器,凡日常用的,似乎一件不缺。書櫃就在廳屋一邊,裡面排列的大都是種植養殖類的書籍,整個屋子的陳設樸樸實實就像它的主人。

說起用鑼聲指揮鴨群,小寶笑笑說:“這不就是用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嗎,反覆多了,他就知道怎樣的訊號該吃了,怎樣的訊號該進棚。這比“ 呷呷”叫喚省事省力多了,這也算是和科學沾邊吧。”

說話間,她又要給鴨子添食了,小寶提起鑼冒著細雨向鴨棚走去,熟練地敲起那面小鑼“噹噹噹,噹噹噹··· ”獲得新生命的鑼,聲音是那麼清脆悅耳。鴨群歡叫著撲楞著翅膀圍在她的身邊。

春雨蕭蕭地下,滋潤著大地,滋潤著人們的心田!

TAG: 噹噹鑼聲雙福鴨子金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