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精忠政權及其鑄行的“裕民通寶”

清朝初年,由於清王朝的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諸省,因此,用明朝降將分封管理一些南方省份: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封靖南王,鎮守福建。耿仲明死後,其子耿繼茂襲爵;耿繼茂死後,其子耿精忠襲爵。作為清朝控制南方的藩籬,史稱三藩。三藩掌握南方數省軍政大權,擁兵自重,已經形成了與中央政府相對立的軍事割據狀態。

康熙皇帝早有撤藩之意,但又慮及“三藩俱握兵柄”,不敢貿然採取行動。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已經洞悉朝廷意圖的尚可喜首先提出撤藩,要求“歸老遼東”。這就給康熙皇帝提供了一個解決三藩問題的良機。康熙皇帝順水推舟,立即批准,並對尚可喜的這一行為給予高度評價。

吳三桂和耿精忠得知此訊息,心不自安。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在京師“希探上意,馳書於桂,令亦如尚、耿之請,從中畫謀,彌縫可獨留”。吳三桂依計而行,於同年七月也向清廷請求撤藩,與此同時,耿精忠也提出撤藩的請求,康熙皇帝當機立斷,一概批准。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叛清。康熙十三年一月,耿精忠幽禁了福建總督範承謨,舉兵叛亂,響應吳三桂。耿精忠起兵後,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在兵控福建全省的同時,由衢州、溫州、處州三路進犯浙江,很快就攻陷了台州、溫州、處州等府城。隨後,耿精忠又與臺灣的鄭經合作,由耿精忠提供戰船,而鄭經則率兵攻打沿海地區,以壯聲勢。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可喜之子尚之信挾父在廣東響應叛軍,一時間,吳三桂、耿精忠、鄭經、尚之信四方勢力共同反清,聲勢浩大。

“裕民通寶”是靖南王耿精忠據閩中叛清時所鑄。據《福州地方誌》記載,當時因軍餉匱乏,耿精忠下令於福州靖南王府(今福州王莊一帶)內設爐開鑄“裕民通寶”錢。從康熙十三年開始鑄造,到康熙十五年清軍攻克福州後停鑄,其版式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光背小平錢;二是權銀錢,用白銀的“分、錢”作單位,在錢背鑄明規定的對銀比價。背“一分”者,表明可兌換一分銀;背“壹錢”者,表明可兌換一錢銀;背“浙一錢”者,是耿精忠準備攻取浙江時使用的錢幣。平定“三藩”之後,這些銅錢被清廷視為逆錢,大量收繳、銷燬,故今存世不多。尤其是背“浙一錢”者,未及大量鼓鑄,耿精忠旋告敗北,如今已比較稀見,成為錢幣收藏愛好者追尋的熱門品種。

耿精忠政權及其鑄行的“裕民通寶”

▌裕民通寶(正、背)

耿精忠政權及其鑄行的“裕民通寶”

▌裕民通寶·一分(正、背)

耿精忠政權及其鑄行的“裕民通寶”

▌裕民通寶·壹錢(正、背)

耿精忠政權及其鑄行的“裕民通寶”

▌裕民通寶·浙一錢(正、背)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

請你關注錢和藝術公眾號

ID:ldxq0931

呈請您

點贊

在看

審閱!

TAG: 耿精忠裕民通寶三藩吳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