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參謀本部的核心精神

——節選自古德里安回憶錄《PANZER LEADER》

整理者:Notung

以下所說的是德國參謀本部中的少數最重要的人物,對於他們的個性做了一番簡單的分析以後,現在就可以歸納出來參謀本部的整體精神是什麼。在這樣長的歷史演進當中,德國參謀本部的首要目的,就是選擇具有一流頭腦和人格的軍官,使他們接受一種特殊的教育和訓練,以便將來無論在何種困難的環境當中,他們都能領導德國陸軍實行作戰。

德軍參謀本部的核心精神

一戰時期德國總參謀部合影

一個軍官被派到參謀本部工作的先決條件,就是人格上的完整,以及無論在公私兩方面,行為都絕對無弱點可加以指摘。其次才是軍事上的才能,他應該在戰場上有實際的表現,對於戰術和技術等問題都具有充分的瞭解,具有組織力,並在精神上和體力上都要有相當的耐力。此外他還要勤勉好學,稟性嚴肅,和具有決斷力。

照這個標準來選擇人員,很可能會過分偏重智力上的才能,而有時會忽略了人格的力量,尤其是在人情上的修養,因為這種品性是最容易為人所忽視的。

絕大多數的參謀本部軍官,尤其是年紀較大的,他們對於他們這個軍官團的傳統精神,都是十分了解的。但是這並不是說,他們有權選擇繼承他,的人員,就恰好對這種傳統精神有所認識。即令是如此,他們也並不一定就具有知人之明,可以挑選出具有必要品性的人員。

毫無疑問的,古老的傳統在理論上對於任何陸軍都是具有很大價值的。如上文所說的,過去一些參謀本部軍官的人格,對於後一代是固然可以構成良好的模型,不過同時也應以不阻礙時代性的發展為原則。事實上,傳統並不能作為決定行為的惟一指標,而只能供參考,因為環境和方法都完全改變了,所以即令是完全模仿,也絕不會產生同樣的結果。幾乎任何已經成熟的制度,都很難避免這種傳統的弊害。普魯士——德意志的陸軍,以及它的參謀本部也常常犯這一類的錯誤。所以在舊傳統與新任務之間,時常不免要發生衝突。

德軍參謀本部的核心精神

七年戰爭中向奧軍發起衝鋒的普魯士軍隊

一個理想的參謀本部軍官應該具有下列各項美德:忠於自己的信仰,機智,有節制,有犧牲小我的精神,具有強烈的個人信念,並且有才能將這種信念告訴他的指揮官。假使指揮官已有定見,而沒有接受他的建議,他們應忠實地執行主官的意見,一切都以合於主官的願望為原則。他應該完全瞭解部隊的需要,並且傾全力協助他們解決各種問題。他對於戰略戰術、技術等等問題,都應有相當的瞭解,在技術方面,他固然不一定要太注重細節,但是他的知識要以能夠把這種技術上的發展,和戰場上的作戰指揮,互相配合為原則。

當然,一個參謀本部軍官,也一定要具有一切軍人所應具有的道德,例如:勇敢、決斷、責任感、應付的天才、身體的忍耐力以及相當的勤勉。

每一個參謀本部軍官都應該照正常的規定,到部隊中去工作,或是在他自己原先出身的兵科,或是在其他的兵科,這才可以使他多獲得實際的經驗,以供未來業務上的參考。關於這一方面,德國陸軍在戰前的最初幾年中,實在距離理想太遠了。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使當時參謀軍官極感缺乏,所以無法實行輪換的制度。以後在戰爭期間,這種情形就更為突出。因為許多高階人員都不希望他手下有經驗的參謀被調往前線,而使他們的工作產生了障礙。這種惡例是由OKW和OKH所首創的,其中有些幕僚人員在前後六年的戰爭期間,根本沒有上過一次前線。

也許參謀本部制度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其中所有的成員,都受過一種訓練,使他們對於事件的分析和判斷,無論是在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是依照一種固定而統一的體系。以這種反應的統一性為基礎,就可以希望使一切的決定也具有廣泛的統一性,法國稱它是“思想上的統一”。參謀總長並沒有指揮權力以來實現他的意志,卻可以希望由於這種整個參謀本部軍官團在思想程式上的一致性,而使他的影響力貫徹到全體陸軍的每一個參謀。此種意識上的一致性,使得參謀本部的軍官團構成了一個特殊的“參謀通訊頻道”(Generalstabsdienstweg),這種現象當然不見容於希特勒。

德軍參謀本部的核心精神

二戰時期的德軍總參謀部

一直到1938年的秋天為止,陸軍中還有一種制度,那就是,在軍級以上的參謀長,與部隊指揮官共同負有做決定的責任。在這個制度之下,假使參謀長對於指揮官的意見表示不同意時,他可以直接向上級報告,以後由於希特勒的命令,這個制度才被取消了。結果不僅一般參謀長的地位都受到影響,而且最受到影響的卻是參謀總長本身。這種參謀長與指揮官同時負責的制度,都是舊普魯士陸軍的傳統。

德國參謀本部是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和格奈澤瑙(Gneisenau)的嫡系子孫。它在精神上的祖先就是腓特烈大帝的精神,以及德國民族反抗外國侵略者拿破崙的決心。在拿破崙戰爭以後,歐洲也有一個長時間的和平期。由於戰禍連年,國家的經濟都大受損失,所以不得不限制軍事上的費用,以求經濟上的復興。在這個太平無事的歐洲,普魯士參謀本部的繼續存在,似乎已經不為世人所注意。在這個平靜的時代當中,一本最重要的軍事科學的鉅著,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也就安然問世了。

關於這本書,研究的人很少,而批評的人卻很多。他是第一個企圖建立一種戰爭哲學的人,這本書對於以後幾代的“德國參謀本部軍官團”中的軍官,都具有很重大的影響作用。它告訴軍人們無論是對人對事,都要養成一種冷靜而合於理性的觀察力,這是德國參謀本部當中所有傑出的人才都共有的特殊品性。同時它也加強了軍人們的愛國心,使他們具有奮發有為的思想。

德軍參謀本部的核心精神

“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

沙恩霍斯特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出生在下薩克森(Lower Saxony)。這個人勇敢、聰明、謹慎、嚴肅、絕不自私、絕不腐化。在反抗拿破崙的戰爭中,他組成了普魯士的陸軍,並且也成立了最原始的參謀本部。他後來在戰場上負了重傷,併為國捐軀了。

格奈森瑙是布呂歇爾(Blucher)的參謀長,在1806年從事於科爾貝格的保衛戰。在本性上他機智活潑,性如烈火,在許多次戰爭中,他總是為自己的主將提供很多的意見,有時成功,有時也失敗。1815年6月16日,在李格尼(Ligny)戰敗之後,他就勸布呂歇爾向英軍方面撤退。結果由於他這個建議,才使拿破崙在6月18日蒙受了滑鐵盧(Waterloo)的最後慘敗。

克勞塞維茨在戰時,從來沒有躍居高位的機會。他後來作了普魯士的軍官學校校長,寫成了那一部不朽的傑作——《戰爭論》。他是一個標準的冷靜、恬淡、好學、深思的軍人,這種人在德國參謀本部裡是常常可以找到的。在生前很少有人知道他,可是他對於後世卻具有莫大的影響。

興登堡是一個正直君子,頭腦清楚,具有決斷力,充分表現出古代俠士的風度。假使他信任誰,他就會讓那人放手去做,絕對不加干涉。他對於重大的事情,也具有明確的判斷力,對於人性更有深切的認識。他常常說:“假使坦能堡一戰打敗了,那毫無疑問的是該我來負起這個戰敗的責任!”

德軍參謀本部的核心精神

興登堡和魯登道夫

魯登道夫是一個意志力極強的人,他的工作能力極高,而且更具有高度的組織能力。他為熾熱的愛國心所驅使著,明知回天乏術,但是為了想使祖國免於敗亡的威脅,仍不惜拼命奮鬥到底。在那個最危難的時期當中,他的成就的確是很值得人佩服。

德軍參謀本部的核心精神

年輕時的魯登道夫

自從勃勞希契被免職以後,陸軍方面就不再有一位總司令。這個位置在名義上是具有指揮權的,這個權力不是無限,就是不存在。在1941年12月19日以後,這個權力就由希特勒一個人單獨的執行,換言之,從那一天起,德國傳統的參謀本部制度也就事實上被撤銷了。

對於我個人而言,我很引以為榮的,就是我穿上參謀本部軍官團的制服,已經有十五年之久。在我的師長和我的長官當中,我曾經遇到過許多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物,這些人對於我的恩德,使我感到沒齒不忘。在我的同僚當中,我曾經找到了許多忠誠耿耿的好朋友。在我的僚屬當中,我也曾經有過許多最好的助手和顧問。我今天在這裡向他們表示出自誠摯的感謝。

在世界大戰中失敗了之後,德國的參謀本部曾經兩度由於勝利者的命令,而被解散了。這兩次的行動都可以表示我們過去的敵人,對於這個優良的組織,也不得不表示敬佩之意。

“所剩餘的就只有沉默。” “為與不為,那就是這個問題!”

我的故事現在講完了。要我來敘述出我個人的經驗,並且解釋出我們為什麼又會遭遇到第二次失敗,對於我個人而言,實在是很困難。我深切明瞭所有的人類都不容易認清我們的錯誤和自己的短處。

在那段最艱苦的時期,有一位舊皇室的王子,曾經把一幅小型的腓特烈大帝的畫像送給我。他在那個像上面寫了幾句話,那是腓特烈大帝在似乎將要失敗的時候,寫給他的朋友戴愛琴斯侯爵(Marquis d‘Argens)的幾句話。他說:“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改變我內心裡的靈魂,我將照著我自以為正直的路線走去,並且做我所自認為是正確光榮的事情。”這幅小像我已經遺失掉了,但是腓特烈大帝的語句卻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裡,永遠作為我的指標。雖然,我並沒有能夠阻止我的國家戰敗,但是我卻想要求讀者諸君相信我,這並非因我缺乏這種捨身救國的意志力。

德軍參謀本部的核心精神

腓特烈大帝畫像

我寫這本書是想把它當作一種象徵,以表示我對死者和我的舊部們的感謝之情,並且希望能使它成為一塊紀念碑,以使他們的聲名可以永垂不朽,而不至於湮滅。

TAG: 參謀本部具有對於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