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漢初的幾大政治派系,劉邦是如何一步步除掉七個異姓王的?

公元前202年,漢軍在垓下之戰大破項羽,漢高祖劉邦統一了全國,並稱帝。但是漢高祖稱帝之後,才發現自己的帝國還存在著其他的勢力,這些勢力極為龐大,甚至可以影響到他的皇權穩定。

漢初的各種勢力

西漢初期,朝堂上的各種勢力錯綜複雜,第一種當屬“功臣”集團。先秦時期的朝代更換以及諸侯國興亡,整體來說都是貴族革命,推翻夏朝的是商國國君,推翻商朝的是周武王,整體來說權力都在貴族團體中流轉。但是秦末的混戰,就完全是一個平民革命的時代了,陳勝吳廣的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算是徹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手下的韓信、彭越、英布等人之前都曾參與滅秦,一個個和漢高祖資格平等的,漢高祖怎麼能不疑心這些人?更何況,韓信、彭越、英布是漢初三大名將,都是身經百戰的,劉邦對他們極為忌憚。

談談漢初的幾大政治派系,劉邦是如何一步步除掉七個異姓王的?

第二種是“宗室”。秦朝的大一統思想當時還沒有被普遍接受,比如秦朝末年,六國之後,紛紛自立,就是這一種心理。而且漢高祖劉邦是親自滅秦的,在他看來,秦朝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秦始皇沒有分封宗室以拱衛國家。

於是劉邦決心重建諸侯,來作為王朝的屏障。

第三種是“外戚”。外戚能成為一種特殊勢力,其根本也是從歷史上來的。在上古時期,各部落之間總是互相仇敵。能夠互相聯絡的,除了本家之外,自然只有親戚。

而漢朝和先秦時期僅僅差了秦朝14年的國祚,因此人心為“風氣所囿”,不能自拔。漢高祖取得天下之後,對呂后一門也重加賞賜。外戚因而成為一種特殊勢力。

談談漢初的幾大政治派系,劉邦是如何一步步除掉七個異姓王的?

呂后的哥哥,一個喚做澤,一個喚做釋之,都是跟隨著高祖起兵的。高祖彭城之敗,得了呂澤的兵,才得以站穩腳跟。呂氏一系,有這些人,如何能不成為特殊勢力呢?

因此《史記》記載:“呂氏雅故,本推轂高帝就天下。”。

當時的功臣,有封地的,都給高祖和呂后兩個人滅掉。這個可算劉、呂兩系,合力以摧殘功臣系。

漢初異姓王

早在楚漢相爭時期,韓信在破齊之後,就自立做了齊王。劉邦心裡雖然十分不滿,但是由於韓信此時的勢力足以和自己分庭抗禮,因此只好承認了韓信的齊王,但在劉邦心裡,這件事始終是一個心結。

因此在破了項羽以後,劉邦便急不可耐地“馳入齊王信壁,奪其軍”,將韓信改封為楚王。後來又用陳平的計策,偽遊雲夢,令韓信來謁見,結果以有人告韓信謀反為理由將他抓捕回了京城,改封為淮陰侯。

談談漢初的幾大政治派系,劉邦是如何一步步除掉七個異姓王的?

公元前197年,代相陳豨造反,漢高祖劉邦親自去平叛,呂后在京城裡,又叫人誣告韓信謀反,把他殺掉。

接著我們來說彭越。 在劉邦與項羽約定鴻溝為界後,劉邦卻暗地裡派軍追擊項羽,同時約韓信、彭越。結果韓信、彭越都不來。高祖劉邦無奈,用張良的計策,加給韓信封地,又封彭越做梁王,這兩人才肯來。

但是這件事,劉邦當然是記下了。就在韓信死的這一年,有人告彭越謀反,高祖便把他廢了,徙之於蜀。走到路上,彭越遇見呂后,哭著對她說自己沒有謀反,求呂后做主。

結果呂后把彭越帶到洛陽後,反手便向劉邦告狀:“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便把他殺了。

漢初,還有一個韓王信,有人經常把他和韓信搞混。但實際上並非一個人,韓王信是韓國的後代,以勇敢著稱。高祖定三秦時,叫他擊滅鄭昌,就立他做韓王。等到劉邦平定項羽之後,便把他遷徙到馬邑,想要靠他抵禦匈奴。

結果這時候匈奴的兵力很強,把他圍了起來,他抵不過,只好派人和匈奴講和。劉邦得知後,便派人去責問他。結果韓王信害怕,就索性投降匈奴,帶他入寇。

再講講淮南王英布,英布本來是項羽的降將,在韓信死的這一年造反,第二年就被劉邦大敗,後被殺。

談談漢初的幾大政治派系,劉邦是如何一步步除掉七個異姓王的?

趙王張敖的手下謀反,被人告發,趙王並不知情,因此死罪被免,但是王爵被奪。

燕王盧綰和劉邦是同鄉,他的父親和劉邦的父親也是好朋友。劉邦擊滅臧荼,就封盧綰做燕王。後來高祖去攻陳豨,陳豨差人到匈奴求救,盧綰派張勝去勸匈奴不要救陳豨。但是張勝擔心陳豨滅亡後,下一個就輪到燕國了,於是張勝自作主張叫匈奴發兵攻燕,好讓燕國藉此撤兵自救,不去攻陳豨。

盧綰見張勝去後,匈奴的兵反來攻打,就向朝廷上書說張勝反了。結果等到張勝回來後,盧綰才得知張勝都是為著自己,懊悔不迭,就隨意殺了一個人,對漢朝說是張勝。後來這件事情被發覺了,漢高祖便叫樊噲去打他。盧綰逃出長城。

同姓王

劉邦時期分封的同姓王,有荊王劉賈、楚元王劉交、吳王劉濞、齊悼惠王劉肥。

以下的七個王則是自己的兒子:代王恆、趙隱王如意、淮南厲王長、梁王恢、淮陽王友、燕靈王建。

漢高祖劉邦死之前和大臣殺白馬,歃血為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TAG: 劉邦韓信彭越漢高祖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