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造就出了“烏江五侯”?

本文導讀:

“烏江五侯”看似是漢高祖劉邦封的,其實卻是項羽一手造就出來的。

誰造就出了“烏江五侯”?

“烏江五侯”泛指五位西漢王朝開國功臣,他們分別是中水侯呂馬童、杜衍侯王翳、赤泉侯楊喜、吳防侯楊武和涅陽侯呂勝。在開始本篇討論之前,我們不需要牢記這些名字,只需明確一件史實:五位侯爺都是漢軍中級軍官,均因殺死西楚霸王項羽被封侯。

這五位侯爺立功受賞的情景,被司馬遷在《史記 項羽本紀》中用寥寥數語做了形象描述。經過小編粗略翻譯,情形大致如下:

垓下慘敗後的霸王項羽一路衝殺來到烏江江邊,此時身邊士卒大部犧牲,他本人也身受了十餘處創傷。面對尾隨而至的漢軍追兵,項王看見了陣列中的騎司馬呂馬童,說,“這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看看項王,手指項王對身邊的郎中令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王接著說:“我聽說漢王打算以黃金千斤、食邑萬戶的高價買我的人頭,我就把這個人情送給你吧!”於是自刎而死。

接下來的描述殘酷異常:項王死後,王翳直接砍下了他的人頭,剩下的漢軍官兵相互踐踏廝殺,就是要爭奪項王剩餘的肢體好回去領功,有數十人死在了這場械鬥中。最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和郎中楊武各奪得一部分殘肢,回營之後拼接在一起,正好對上。所以漢王劉邦將原屬項羽的封地分成五份賞給上述五人,還兌現承諾封他們為侯。這就是“烏江五侯”的來歷。

郎中令、騎司馬以及郎中,都是漢軍騎兵部隊的中級軍官,可見呂馬童、王翳這些漢軍騎士一路追殺項王乃至搶奪項王肢體去領賞,在當時的戰爭條件下屬於“正常情形”。另外一點,從王翳能奪得人頭,之後眾人才械鬥爭功這一描述看,擔任郎中令的王翳是眾人裡官職最高的,騎司馬、郎中都是他的下屬。所以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呂馬童會向王翳指認項王。

誰造就出了“烏江五侯”?

令人疑惑的一點,就是項王居然與呂馬童彼此相識。從兩人的言談反應上看,項王當時早已視死如歸,所以才會大度地“送人情”給“老友”,因為他行軍打仗多年,大抵清楚死後自己遺體的處置方式。甚至其中還隱藏了一點請求的意味,那就是希望呂馬童看在“友情相識”的份上善待自己的遺體,所以才會指明,“人情”只給呂馬童一人。

但呂馬童的反應卻很令項王和讀者們失望。他既沒有跟項王對話,反而向上司指認了項王,事後也沒有做什麼額外努力,而是和其他人一起參加械鬥爭搶項王的肢體。可見,呂馬童並未“領情”,而是遵守戰場法則一切都公事公辦。

呂馬童和項王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可惜作為我們瞭解“楚漢戰爭”少有的史料,太史公司馬遷的記述就這麼多,所幸歷史學家李開元在《楚王——從項羽到韓信》一書中透過剖檢其他史料和大量分析,給出了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遠在項梁項羽叔侄反秦前,項梁因罪被押入秦內史地區的牢獄。項羽東奔西走找了很多關係去營救,最終使項梁脫罪出獄。內史地區就是秦朝的京畿所在,也就是如今的關中,想必出身江東的項羽是在那裡與當地的呂馬童有過交集。但這僅僅是猜測,唯一留下明確記載的是,當時掌管內史刑獄的司馬欣給項羽留下了好印象,後來項羽分封天下時將司馬欣封為了塞王,作為阻擋漢王劉邦的一道屏障。

第二種可能:項羽率四十萬大軍挾“鉅鹿之戰”餘威進入關中佔據咸陽,也就是“鴻門宴”發生的前後階段,項王在咸陽駐紮了一段時間,其間焚燬阿旁宮、腰斬末代秦王子嬰、劫奪關中子女玉帛回鄉,遍廢秦朝法制分封天下,包括把心腹之患劉邦封為漢王,然後才回到自己的都城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想必在那裡,呂馬童和項王打過交道,至少給項王留下了些許印象。

不管哪種可能,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叱吒風雲的項王與默默無聞的呂馬童有過交集,而且項王對他還有一定印象。那麼問題就出現了。

誰造就出了“烏江五侯”?

按照正常思維,因為兩千多年時光對於人類情感認知的改變可以忽略不計,一個小人物曾經邂逅的故人成了天下皆知的大人物,而且大人物還對他有份好印象(老友),那小人物最合理的方式就是找到大人物,想方設法去喚醒那份好感,混個差事打打秋風才是。為什麼呂馬童這個小人物不僅沒去投奔項王,反而效忠了劉邦,最後還要了項王的命呢?

還是要感謝歷史學家李開元。他經過考證,認為呂馬童、王翳、楊喜等“烏江五侯”都出身於秦的內史地區,都曾做過秦軍騎兵,都在秦朝滅亡時先後向進入關中的楚軍(劉邦部和項羽部)投降,在項羽分封天下時分屬章邯、司馬欣與董翳三位秦朝降將的麾下,作為“三秦”抵禦過劉邦,最終歸順劉邦成為漢軍騎兵一員。

也就是說,當時兵威正盛、個人威望正值巔峰的項羽不僅極有可能將呂馬童王翳這些秦軍將士收歸麾下加以驅使,還有機會藉助秦朝成熟的體制機制定都咸陽,進而開啟自己的統治。但是,歷史卻給我們一個大相徑庭的結果,成王敗寇,項羽丟掉了機會,最後還死在了“烏江五侯”這些舊秦軍新漢軍的手中。

接下來的問題最關鍵,為什麼劉邦能把秦軍收歸己用並且扭轉不利局面,項羽卻痛失好局呢?答案不是個人運氣,而是個人觀念。

在“鉅鹿之戰”大獲全勝後,章邯司馬欣董翳等秦軍大將聽聞劉邦抄後路進入了關中,知道大勢已去,索性投降了正面對峙的項羽。但項羽幹了什麼呢?首先就是在新安坑殺了二十萬秦軍降卒,擱現在這叫“反人類罪”。進入關中之後的行為前面已經說了,就是竭盡全力毀滅六百年秦國和十五年秦朝積攢下的所有成果,這種行為徹底寒了秦人的心,喪失了據關中為王的民意基礎。

最致命的,是項羽在政治軍事上的短視。在面對部下勸說建都咸陽時,急於回鄉的項羽用“錦衣夜行”予以駁斥,強調衣錦還鄉的必要和重要;在秦人侯生戲謔項羽不懂文治武功、楚人不過“沐猴而冠”後,項羽乾淨利落地用巨鼎烹殺他,也嚇傻了所有多嘴的人。而他選擇的都城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附近,則是開歷史先河以毫無遮擋的“四戰之地”建都,決定了他今後一定會處於戰略大包圍的不利境地。再加上他殺掉“義帝”、譭棄盟約分封不公,更是丟失了道義和戰略上的主動權……

誰造就出了“烏江五侯”?

與之相對應的,是劉邦在蕭何勸說下施行的“約法三章”,保護秦人生命財產不受侵犯,還有禮遇主動投降的秦王子嬰。項羽的倒行逆施殘暴復仇,恰恰抬高了劉邦的個人魅力。同時,劉邦在蕭何張良等人的建議下,一旦重新佔領關中,立刻恢復生產安撫人心,同時鼓勵大批失去職業生計的舊秦軍將士參加漢軍。及至“楚漢戰爭”後期,原先跟隨劉邦起義反秦的“沛縣集團”骨幹大都成為了漢王麾下的高階將領,而眾多中低級別官兵則多由舊秦軍充任。像呂馬童這樣在戰場重逢的老相識,就算是舊相識又怎樣?毀我房屋毀我生計,現在喚一聲“老友”又能於世何補呢?所以我們怪不得呂馬童不講情面,實在是項羽不識時務。

“烏江五侯”看似是漢高祖劉邦封的,其實卻是項羽一手造就出來的。正是項羽對天時地利人和各個條件判斷的不冷靜不客觀,正是項羽的短視,才為自己造就出一大批潛在的反對者,最終痛失好局,命喪烏江。

重彈這段歷史瞬間有何用處呢?我想就在於理清個人觀念,應對現實生活。

商業圈裡有句名言,叫“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我認為這句話很有見地。你把什麼都看成垃圾,只會失道寡助,你把什麼都當成潛在的資源,才會得道多助。所以“楚漢戰爭”的歷史,就是一個力量強弱不斷轉換、資源配置不斷變化的過程,什麼時候都值得借鑑學習。

誰造就出了“烏江五侯”?

首先,不要用個人成見去看待世界。個人見識太小,世界太大,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中,改變才是主流。我們要時刻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改變。大的不必說,起碼我們能學學劉邦集團的做法,看清趨勢,找準定位,然後變廢為寶,在廢墟上建都城,在秦人體制的基礎上汲取能量,這樣才能變劣勢為優勢,變危局為新局。

其次,不要用個人成見去看待別人。個人永遠是個體,再不起眼不重要的小人物也能匯成龐大群體不可小覷,何況如今還有網際網路這種實用平臺提供助力。我們要用尊重的心態、平視的目光去看待他人,找到人家的閃光點,發現人家的長處,而不是像項羽那樣大而化之、鼻孔朝天。唯有尊重的心態、合作的姿勢、謙遜的作風,才能匯聚眾智,積小流以成江海。

END

小編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網名:皮皮中尉):現為某主流媒體主任編輯,“天涯文學”簽約作家,“360個人圖書館”原創達人;在本職中品味業務骨幹的充實,在讀書寫作中聆聽先哲的教誨,在陪伴妻子女兒的過程中體會最純真的快樂。

歷史推薦

每週一至週五晚20:00,咱們在“銘語銘言”不見不散。

關注公眾號

鼓勵支援小編吧!

TAG: 項王項羽呂馬童劉邦王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