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安定北方,秦始皇派出30萬軍隊,漢武帝差點亡國,那曹操呢?

其實在華夏文明剛誕生之際,四周都是敵人,南方有南蠻,東方有東夷,西方有西戎,北方有北狄。在商周之際,透過商紂王和周公旦的努力,終於平定了東夷;而後在周朝時期,透過分封諸侯的方式,收復了南蠻;後在戰國時期,秦國平定了西戎。華夏王朝最後的敵人,只剩下北狄了。

為安定北方,秦始皇派出30萬軍隊,漢武帝差點亡國,那曹操呢?

但就是這最後的北狄,卻與華夏前前後後鬥爭了數千年時間,甚至可以說,一直到清朝時期,才徹底平定北方邊患;當然,唐朝時期短暫平息過。而在諸多次戰鬥中,以秦始皇、漢武帝和曹操時期發起的戰役最為經典;現在就來看看這三人為了安定北方,都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吧。

先是秦始皇,其實在更早的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就曾肆掠過周朝,因此北方的燕國、趙國和秦國都曾修築過防禦工事,後這些防禦工事被秦始皇派人連線起來,就是第一代萬里長城了。在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危害也是相當的重視,派蒙恬率三十萬精兵北擊匈奴。

為安定北方,秦始皇派出30萬軍隊,漢武帝差點亡國,那曹操呢?

蒙恬是秦朝著名將領,出身名將世家,他的祖父蒙驁官至“上卿”,他的父親蒙武也為秦將;而蒙恬自幼胸懷大志,在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蒙恬率大軍進攻匈奴,收復河南地,並率軍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可惜後來蒙恬被賜死,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漢朝時期,劉邦也曾率大軍32萬大軍迎擊匈奴,可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被大軍圍困在白登城,差點命喪黃泉。此後,漢朝對匈奴長期採取屈辱的求和方式,對內則是勵精圖治,最終經過數代皇帝的奮鬥,終於達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後漢武帝繼位,漢武帝雄心壯志,想要一雪前恥,開始積極整頓軍備。

為安定北方,秦始皇派出30萬軍隊,漢武帝差點亡國,那曹操呢?

而且也是機緣巧合,正巧漢武帝又得到了衛青和霍去病這麼兩員絕世名將,對匈奴的反擊戰爭就此拉開序幕。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先後共歷時四十四年之久,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決戰勝利為標誌,劃分為前後兩個階段,而以第一個階段為主體。在這一時期內,漢軍曾對匈奴展開三次重大反擊作戰,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匈奴的南下騷擾問題。這三次戰略反擊,分別是河南,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

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但西漢內部也是混亂不堪,僅僅在最後一次的漠北之戰中,漢軍士兵、馬匹損失十幾萬,兵器甲仗等物水陸運輸的費用還都不計算在內,於是傾盡庫藏錢和賦稅收入仍不足以供給戰士的費用;漢武帝為了籌備軍餉和賞金,甚至推行很多斂財的經濟手段,甚至還包括設定武功爵,以籌集軍費。

為安定北方,秦始皇派出30萬軍隊,漢武帝差點亡國,那曹操呢?

可以說,西漢為安定北方,付出的代價是最大的。而反觀曹操,應該是歷史上最輕鬆的吧,當然也有很多客觀因素存在,比如漢朝的強勢,導致北方遊牧民族始終無法恢復元氣,就算漢朝再弱,在他們眼中,依舊比猛虎還強大。但曹操還是發動了一戰,那就是白狼山之戰。

白狼山之戰發生於公元207年,原本是曹操為消滅北方烏桓勢力和袁氏殘餘勢力而進行的一場戰爭。可是在曹操的主力重兵尚未到達白狼山戰場之前,臨時持麾的張遼就已經指揮先鋒部隊擊破了烏桓軍隊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因此,白狼山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為安定北方,秦始皇派出30萬軍隊,漢武帝差點亡國,那曹操呢?

此戰後,曹操基本統一了中國北方;烏桓的領地則被摧毀,之後烏桓的勢力被逐漸削弱,該部落的人口融入漢人或鮮卑部落,最終淡出歷史舞臺。而鮮卑雖然已經開始崛起,但就在烏桓和曹魏交戰的時候,他們就在遠處旁觀,結果看到曹魏的軍隊如此兇猛,立馬派人向曹魏表示臣服。而匈奴更是不必說,被曹魏徹底掌控於股掌之間。

為了平定北方,中原王朝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慘重。其實在曹魏之後,北方几乎再無強大的對手,紛紛都臣服在強大的中原王朝麾下;按理說,曹魏採取的吸納周邊胡人入內,是一項很好的國策,但奈何晉朝之後,由於統治階級腐敗不堪,相互鬥爭嚴重,實力嚴重衰減,導致胡人作亂,造就了之後長達數百年的亂世;否則,周邊胡人應該是早就被徹底融入中原王朝了吧。

TAG: 匈奴北方蒙恬之戰烏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