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元朝熱衷於和親,而明朝則相反?

很奇怪,我們很難在史書上找到明朝和周邊國家和親的例子,反倒是它的“前任”元朝和親很是頻繁,這就比如說它的鄰居高麗。元朝和高麗世代通婚,如果沒有蒙古人的血統,高麗宗室甚至很難當上國王,恭愍王就是個例子。那為什麼明朝不和親,而元朝總是和親呢?差別出在外交政策上。

為什麼元朝熱衷於和親,而明朝則相反?

元朝是一個軍事化帝國,長期以來致力於佔領土地、征服世界的偉業。從其對安南的詔書中,我們就不難發現端倪:

祖宗定製,凡內附之國,君長親朝,子弟納質,籍戶口,輸歲賦,調民助兵,仍置達魯花赤統治之。此六事,往年已諭卿矣……

其中所言六事,每條都體現了一個宗旨:元朝希望對藩國有著絕對的統治權。

就比如高麗,每個世子幾乎都在元大都當過人質,每個高麗國王基本上都有一個蒙古名,而高麗王后基本上都是蒙古公主。也就是說,高麗國王僅僅是元朝的駙馬。而且,元朝公主可以干預朝政,權力比高麗國王還要大。

為什麼元朝熱衷於和親,而明朝則相反?

除此外,元朝還在高麗設定官員,駐軍,高麗王稍有異心。在高麗的蒙古兵以及駐紮在遼東的”本土兵“就可以浩浩蕩蕩地進入高麗王宮。生殺予奪,也就在一念之間。

再看看明朝。明朝和元朝完全不同,朱元璋也希望征服世界,但並不是以武力。他希望構建一個以明朝為中心、萬國來朝的世界秩序,他不希望藩國歸屬自己只是因為軍事實力,而是真正地歸順,認同明朝是唯一的宗主國。

為什麼元朝熱衷於和親,而明朝則相反?

從這個角度,明朝更希望以德服人,而不是簽訂一個”城下之盟“。明朝政府不會干預國王的繼承,更不會要求世子進京當人質。總的來說,明朝以”不干涉、不徵“的態度對待藩國。在此基礎上,明朝保持一個”大國“的態度,只要你不造反,我也不會找你事。

和親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對周邊的統治,而明朝奉行不干涉的態度,和親的必要性就不大了。

為什麼元朝熱衷於和親,而明朝則相反?

TAG: 高麗明朝元朝和親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