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叔敖輔佐莊王獨霸南方的“海外求賢令”

孫叔敖輔佐莊王獨霸南方,為了輔助楚國,向莊王出了個“海外求賢令”。就是說所有在南方地區應召的國家官員,都可以向吳國、楚國發出求賢信,莊王希望把天下南方的土地賜給這些應召者。這個“海外求賢令”自然是隻針對當時中原的天下無諸侯與西域諸國(巴、蜀、狄、齊、秦、趙、韓)而言。其中齊國自然就是指北部齊、魯、燕、中山諸國,趙國自然就是指燕、韓兩國,秦國就是指韓三川的韓國、齊國、秦國、魏國、楚國,齊國人的秦國自然就指秦、齊兩國的秦國、齊國、魏國的齊國,而魯國自然就是指現在的魯國。

話說齊國一直是中原的頭號霸主,這不,中山國滅亡後,齊、魯、燕、齊四國有能力的諸侯都逃出了齊國,最終跟隨這四個諸侯東邊逃出的主要就是齊國、魯國、燕國、韓國。魯國大名鼎鼎的齊桓公跟楚威王結盟,孫叔敖看準機會,在齊襄公受封之時,將齊襄公夷為平民,甚至連封地都不要,以此制約魯國和楚國,所以齊、魯之間的對峙就結束了。

孫叔敖輔佐莊王獨霸南方的“海外求賢令”

齊、魯兩國相持此之後,經過魯僖公、魯昭公的一番謀劃,魯國便挾地而行,開始對楚國,尤其是楚厲王所挑動的西陲諸國,實施討伐行動。齊國威名遠播後,便再三通知魯國,請求諸侯西遷,但是諸侯自己就是不肯,堅決要求魯國繼續往北,讓孫叔敖看準機會,“一箭封喉”,魯國遂於僖公十三年(前339年)將齊國東遷,霸佔了齊國。

孫叔敖輔佐莊王獨霸南方的“海外求賢令”

齊國霸佔後,又乘機向韓國發出了“上下求賢令”,強迫韓國出兵援助齊國。韓國為此出兵救援齊國,卻被齊軍圍困,韓三川的韓國都城田地也被淹沒,只好降服於楚國。此後經過楚威王(前289年)、秦孝公(前270年)、齊桓公(前249年)、齊襄公(前249年)、齊僖公(前237年)的不斷努力,迫使楚國脫離了齊國,齊國終於得以崛起。

楚威王死後,齊威王再發表“封賢令”,將各國的才能匠匠們召集起來,希望給大家系統地請教各方面的才幹,儘可能把各國的各個領域的才幹匯聚起來,共同學習。這時的楚國在國家層面上自然是丟了分,那麼在民間呢?楚莊王想把自己的兒子韓康公與自己在人民中耳熟能詳的龐國(與長安為鄰)的君主韓昭公二人合起來封為諸侯,暫封韓昭公為韓王。

孫叔敖輔佐莊王獨霸南方的“海外求賢令”

未經韓昭公同意,楚莊王便將龐國換成了楚軍隊。不久,楚莊王便遷走,齊國各地自此再沒有國君存在,五個國王圍繞春秋時代末期的秋左戰役,紛紛出兵討伐楚國。這場戰役激戰開始,楚國只得經常懷著憂患的心情,以保住命民安樂為尚。但是恰逢秋天正逢楚莊王去世,韓國憤怒地派出了兩萬五千精銳的戰馬、3萬騎兵來支援楚莊王,韓國軍隊的力量再也放不下來,結果韓國軍隊大敗楚國,雙。

TAG: 齊國楚國魯國韓國楚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