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考中進士,如何實現升遷?

當代人職場壓力大,其實古代的官場也有著壓力。古代人要想做官第一步就是要考科舉,最起碼也要是個進士。但是如果考中進士,才算是實現了做官的第一步,要想做到輔政大臣,簡直是難上加難。那麼,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官如何能做到輔政大臣?

古人考中進士,如何實現升遷?

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內閣。內閣人數很少,往往只有六七人,品級不高。但是內閣成員往往是由六部尚書兼任,所以就官品很高,一般也是兩品。六部作為國家正式的行政機構,長官均是正二品。明朝基本上就是六部尚書和地方布政使司的官品最高,都是正二品。一般情況下,一個新進的進士,肯定不能擔任六部尚書這麼高的官職,往往都是先從底層做起。明朝對於官員的升遷基本上是隨著政績來確定。明朝的政績考核方式多樣,也沒有特別固定的程式,對於優秀的官員也有特別的選拔程式,不會失去人才。

古人考中進士,如何實現升遷?

當時京官和地方官員的考核都是由戶部組織的,但對於官品比較高的官員,都是有皇帝親自處理。除非貢獻十分大,普通官員的升遷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比如一個知縣按照正常的升遷速度,每一年都能升遷,最少也得十五年。這是官員升遷比較正常的渠道。還有一些特殊渠道,比如說明朝後期的內閣成員,一般都得是翰林出身。

古人考中進士,如何實現升遷?

總而言之,大多數官員要想升職,必須按正常程式一步步上升。但是對於貢獻比較大的官員,也有著特殊的升遷環境。而且明朝的內閣雖說沒有法定地位,但因為和皇帝接觸極為緊密,也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官職。一旦有空缺,幾乎所有人都爭這個職位。

TAG: 升遷官員明朝內閣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