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滿人官員會向皇帝自稱奴才,而漢人官員則自稱臣,為什麼呢?

清朝滿人官員會向皇帝自稱奴才,而漢人官員則自稱臣,為什麼呢?

“臣”與“奴才”

據悉“臣”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形狀如同樹立的眼睛一樣。因為人在低頭的時候,眼睛處於豎立的狀態,所以說這個字其實

表示了俯首屈從的意思。

在剛開始的時候,“臣”本意指奴僕,不過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變成了官員面對君的自稱。

清朝滿人官員會向皇帝自稱奴才,而漢人官員則自稱臣,為什麼呢?

“奴才”則主要指那些侍奉主子的奴僕

。等到了清朝之後,通常只有滿族大臣會稱自己為“奴才”,而漢人大臣則稱自己為“臣”。

如果放在以前的王朝,“臣”要比“奴才”尊貴很多,但到了清朝的時候,這種情況卻反了過來。

清朝滿人官員會向皇帝自稱奴才,而漢人官員則自稱臣,為什麼呢?

清朝大臣的自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的一些典籍中我們也可以看到,

滿族大臣只有四品以上的才能自稱“奴才”,而四品以下的則要使用“臣”。

倘若不小心用錯了,那極有可能遭到皇帝的責罵。不過當皇帝心情比較好的時候,他也會忽略這種疏忽,甚至還會在奏摺上用硃批劃去“奴才”二字,並寫上“臣”字。

清朝滿人官員會向皇帝自稱奴才,而漢人官員則自稱臣,為什麼呢?

像雍正皇帝就曾經這樣批改過湖廣總督楊宗仁的請安奏摺,並且還在旁邊註明了改稱的原因——“稱臣得體”。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帝們大概是覺得這樣糾正太麻煩,因此乾脆下令

“禁止亂用奴才和臣”。

清朝滿人官員會向皇帝自稱奴才,而漢人官員則自稱臣,為什麼呢?

為什麼要區分臣和奴才

事實上清朝會區分臣和奴才,與清兵入關之前的一些傳統也有關係。在滿清統治者還沒有掌控中原的時候,他們對儒家禮教知識瞭解有限。

且在滿清權貴看來,奴才要更加忠心親近,比那些大臣要靠譜得多。所以當他們入主中原之後,便

直接用“臣”和“奴才”將大臣們劃分為兩類。

清朝滿人官員會向皇帝自稱奴才,而漢人官員則自稱臣,為什麼呢?

如果有漢人官員自稱“奴才”,那就是一件很不合宜的事情,因為這相當於自抬身價。

一些想要和皇帝套近乎,以保證自己儘快升遷的漢人大臣,也的確會用“奴才”來表示忠心。

清朝滿人官員會向皇帝自稱奴才,而漢人官員則自稱臣,為什麼呢?

短暫的“滿漢一體臣”

這種自抬身價的行為很容易造成滿族大臣的不滿,因此乾隆後來直接作出規定:

凡內外滿漢諸臣會奏公事,均一體稱“臣”。

也是在這之後:

大臣們討論政事的時候不再用“奴才”自稱,

不過到一些較為私密的場合,比方說皇帝微服私訪某個滿族高品階大臣的時候,大臣會用“奴才”自稱。

清朝滿人官員會向皇帝自稱奴才,而漢人官員則自稱臣,為什麼呢?

最後再來補充一點,事實上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清末時期,清廷推行過“滿漢一體臣”

,那時候坐上皇帝之位的是溥儀。

作為一個接受了不少新思想的末代皇帝,溥儀希望朝堂之上能夠真正的“滿漢一體”。只是因為清朝沒多久就滅亡了,因此這個政策其實也沒有施行多久。

清朝滿人官員會向皇帝自稱奴才,而漢人官員則自稱臣,為什麼呢?

TAG: 奴才大臣自稱清朝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