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聰明的大臣會自汙名聲來保命,但如果遇到朱元璋還是會死

古語有云“伴君如伴虎”,皇帝害怕臣子有不臣之心,臣子害怕皇帝懷疑自己有異心,皇帝和重臣基本都是處在互相提防的狀態。有三種大臣最容易受到懷疑,第一是位高權重,尤其是手握兵權的,第二是功勞太大,功高震主的,第三就是名聲太響,人望很高的。這是因為手握兵權有造反的條件,功勞過大容易滋生傲慢之心,名聲太好,往往會受到百姓的擁戴,這種是皇帝最擔心的。

古代聰明的大臣會自汙名聲來保命,但如果遇到朱元璋還是會死

君主的擔心不是毫無道理,歷史上田氏代齊,就是因為田家採用大斗出、小鬥進,減免債務等方法一直對民眾施以恩惠,聚攏人心,最終取而代之,至於功臣、權臣造反的更是不在少數。因此有些重臣、功臣擔心被皇帝懷疑,會做出自潑髒水、自汙名聲的事來,只為消除皇帝的疑心。誰不想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呢?被迫自潑髒水,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第一個這樣做的,就是秦朝統一的首席功臣王翦。秦始皇(當時還是秦王)問王翦率領多少軍隊可以滅楚國,王翦回答需要六十萬人,秦王經過考慮(中間還經歷了李信的敗仗),答應交給他六十萬大軍伐楚,不料此時一貫清廉的王翦突然開口向秦王請求賞賜田產、房屋、黃金,秦王一一答應。王翦率軍出征,路上還連派好幾波使者催促秦王的賞賜儘快到位,兒子王賁問他為什麼突然貪圖起錢財,不會折損自己的名聲嗎,王翦答道:“秦王刻薄寡恩,現在他將全國的軍隊交給我,不可能不對我有所防備,我自汙名聲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啊。”秦始皇果然很信任王家,王翦、王賁都封侯,孫子王離後來還統領長城軍團。因為在皇帝的心目中,貪財的人胸無大志,而且名聲不佳,不得人心,因此不擔心他會造反。相比較立下大功卻被賜死的白起,王翦就聰明多了。

古代聰明的大臣會自汙名聲來保命,但如果遇到朱元璋還是會死

漢朝開國功臣蕭何、陳平也都深諳此道,當天下還沒有統一時,劉邦對手下都很信任,但是當消滅項羽,平滅諸侯王之後,劉邦不時派使者前來“探望”蕭何,有門客提醒蕭何,這是劉邦在提防他,如果不小心應對,恐怕會有滅族之禍。於是蕭何也效仿王翦故智,開始聚斂錢財,大肆收購田產,低價強買,一時間民間怨聲載道,劉邦聽到有人告狀反而很高興,因為他知道一個讓百姓抱怨的人肯定沒有造反的野心。陳平擔任相國後,突然有人到劉邦那裡告發他大肆收受賄賂,而且年輕時還曾與嫂子有私情,劉邦對此也不以為意,其實這些都是陳平的計策,目的就是消除劉邦的疑心。

古代聰明的大臣會自汙名聲來保命,但如果遇到朱元璋還是會死

唐朝名將郭子儀,是平滅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還曾抵禦吐蕃、擊退回紇,官封汾陽郡王,位極人臣。但郭子儀活著的時候名聲很差,一是貪財,家中堆滿金銀財寶,還不斷求皇帝多多賞賜;二是好色,七八十歲的年紀還不斷娶年輕的小妾,甚至強搶民女;三是喜歡結交奸佞小人,和宦官魚朝恩、御史中丞盧杞這些名聲不佳的貪官稱兄道弟。但皇帝對手握軍權的郭子儀非常信任,還和他結成姻親。郭子儀之所以一生享盡榮華富貴,就是因為懂得自汙名聲,讓皇帝對他沒有戒心。

古代聰明的大臣會自汙名聲來保命,但如果遇到朱元璋還是會死

自潑髒水這個保命絕招如果遇到朱元璋,那就不好使了,朱元璋在“郭桓案”、“胡惟庸案”和“藍玉案”中大肆殺戮功臣,傅友德和藍玉交往密切,擔心屠刀揮到自己身上,身邊的人給他出主意,讓他求朱元璋賞賜田產,把自己打造成貪財的形象。不料朱元璋聽到後勃然大怒:朕給你們的俸祿還不夠豐厚嗎?傅友德心驚膽戰,自此長期處在恐慌之中。一次朱元璋召開宴會,傅友德的兒子傅讓擔任守衛,朱元璋看到傅讓沒有按照規定佩戴劍囊,大聲斥責傅友德父子不敬,傅友德見狀當即抽出劍殺死兒子,將頭擲到朱元璋面前,慘笑道:你不是就想要我們父子的人頭嗎?說完揮劍自刎,朱元璋大怒,命令將傅家的所有家人全部發配到遼東、雲南。傅友德知道朱元璋必然不肯放過自己,所以才會做出這麼慘烈的舉動,雖然父子皆死,但比起被誅九族的藍玉、李善長、胡惟庸,還算是好的了。

古代聰明的大臣會自汙名聲來保命,但如果遇到朱元璋還是會死

TAG: 王翦朱元璋名聲傅友德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