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才有,為何魏明帝在生前,就要給自己定廟號

廟號是東亞地區,君主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一般都是君王死後,由新皇帝所定。就比如我們常見的“太祖”、“太宗”、“仁宗”等等,這些就是廟號。

廟號起源於商朝,但後來被廢止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漢朝才逐漸恢復。不過在漢朝,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擁有。因此西漢有廟號的皇帝僅四位,東漢僅有三位。

到了三國時期,廟號就開始氾濫了。廟號常用“祖”或者“宗”,開國皇帝就稱為“太祖”或“高祖”,後面的一般稱為“宗”。雖然三國廟號氾濫,但一般情況下,還是皇帝駕崩後,由新皇帝為其定廟號。然而魏明帝曹叡就與眾不同,他在生前,就要給自己定廟號,他為何這樣做?

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才有,為何魏明帝在生前,就要給自己定廟號

據《三國志》記載,在景初元年的時候,有關部門向皇帝上奏:“武皇帝撥亂反正,為魏太祖,樂用武始之舞;文皇帝應天受命,為魏高祖,樂用鹹熙之舞;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樂用章斌之舞。”

也就是說,曹操的廟號是“太祖”,曹丕的廟號是“高祖”,而曹叡的廟號為“烈祖”。曹叡是景初三年去世的,所以說他在生前,就已經定了自己的廟號。為此東晉史家孫盛還批評道:“昔華樂以厚斂致譏,周人以豫兇違禮,魏之群司,於是乎失正。”

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才有,為何魏明帝在生前,就要給自己定廟號

另外,曹叡還專門規定:“三祖之廟,萬世不毀。其餘四廟,親盡迭毀,如周后稷、文、武廟祧之制。”按照之前“天子七廟”的禮制,後世的皇帝,是可以毀壞前代皇帝宗廟的,而曹叡的意思是說,曹操、曹丕和他三位皇帝的廟,後世皇帝都不得損毀,這是他在確定自己在曹魏皇帝中的地位。

曹叡此舉,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包括曹魏的皇帝。因為曹操的廟號,是曹丕登基後追尊的,曹丕的廟號,也是曹叡即位後才定的。說白了,曹叡這樣做,是違背了祖制,所以孫盛才會那樣批評他。

可曹叡是個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的皇帝,他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錯誤”決定呢?還有就是,曹叡的老師是篤學大儒鄭稱,他應該深知這些禮制才對,為何還會縱容曹叡這樣做呢?

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才有,為何魏明帝在生前,就要給自己定廟號

事實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曹叡也是迫不得已,為了自己考慮罷了。曹叡有過三子兩女,可最後只有齊長公主一個活了下來,也就是說,曹叡沒有親生兒子,便無人能繼承皇位。

沒辦法,他只好收養了兩個兒子,就是曹詢和曹芳。這兩個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生子,如果將來他們任何一個即位,都可能會追尊自己的生父母,改變皇位的統系。

曹叡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就像後來的明朝,明武宗朱厚照因為沒有兒子,所以皇位由堂弟朱厚熜繼承。朱厚熜即位後,就想追尊自己生父為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從而與大臣發生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可見曹叡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才有,為何魏明帝在生前,就要給自己定廟號

為了確定自己的地位不變,也為了保證皇位的統系不變,曹叡才不得已提前為自己定廟號,並規定後世皇帝,不得損毀三祖之廟。曹叡下了這道詔書後,命人封藏起來,永久儲存。

(參考文獻《三國志》)

TAG: 廟號曹叡皇帝曹丕追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