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武帝蕭衍:他是南北朝時期的造反英雄,最後卻被活活餓死

南朝梁武帝蕭衍:他是南北朝時期的造反英雄,最後卻被活活餓死

隋末亂世,群雄並起,逐鹿中原。

眾多造反頭領中,血統最為高貴的是鳴鳳梁帝蕭銑。

蕭銑的祖父的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蕭衍。

我們來看一下他和蕭衍之間的簡單譜系線:

蕭衍——蕭統——蕭詧——蕭巖——蕭璿——蕭銑。

蕭衍,自稱是漢代名相蕭何的第二十五世孫(注意,這個僅僅是自稱的;而有史可考的,他是齊高帝蕭道成的族侄)。才學廣博,所謂“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 與沈約、謝眺、範雲等並稱“竟陵八友”,更為突出的是他在政治、軍事上的才能,於公元502年建立了梁朝。

蕭統是蕭衍長子,於502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子。531年三月遊池落水,被人救起後,一病不起,未及即位而卒,諡昭明,世稱昭明太子。

昭明太子平生最得意之作是:招集文人學士,廣集古今書籍三萬卷,編整合《文選》三十卷,即後世流傳極廣的《昭明文選》。 “《文選》爛,秀才半”,因為這部書,蕭統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第一人!

蕭詧為蕭統的第三子,從小胸懷大志,勤學好問,精通辭賦,佛學上的造詣也非常深,著文集十五卷,內典(佛經)《華嚴》、《般若》、《法華》、《金光明義疏》三十六卷,並行於世。

蕭統病逝後,梁武帝本來有意將蕭統的長子、蕭詧的大哥蕭歡立為皇太孫,作為皇位的繼承人的,但猶豫再三,最後改立了蕭統的胞弟蕭綱為太子。值得一提的是,蕭綱也是有名的文學家,著名的宮體詩便由他首創。

公元549年侯景亂起,梁武帝被囚,南梁將傾,時任東揚州刺史兼會稽太守的岳陽郡王蕭詧,憑藉西魏的勢力,於公元555年正月移居江陵稱帝,國號大梁,史稱西梁。而此時,除江陵附近八百里的地盤以外,西魏已將襄陽等地皆併入自己版圖,並將江陵一帶財物擄掠一空。西梁國土面積不過荊州一帶的三百里區域,成為了西魏的藩屬國。

蕭詧死後,傳位第三子蕭巋。蕭巋也是一個有名的學者、文學家,聰明有雅量,著有集十卷,另著《孝經》、《周易義記》、《大小乘幽微》等。即位後,戒奢儉約,進賢退不肖,接受了南陳湘州刺史華皎、巴州刺史戴僧朔的歸降;北齊又劃歸基、平、鄀三州,西梁的國土有所擴大,人口增多。這一段時間裡,政治清明,國內晏平。

公元582年,蕭巋把膝下的一個女兒嫁給了隋文帝之子時為晉王的楊廣為妻,與隋結為親家,雙方友好。那一年,新娘13歲,楊廣25歲。誰也沒有料到,這個小小新娘便是日後隋朝的蕭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唐太宗李世民的宮中昭容。

南朝梁武帝蕭衍:他是南北朝時期的造反英雄,最後卻被活活餓死

蕭巋在位二十三年,於公元585年駕崩,傳位蕭琮。

蕭琮,弓馬嫻熟,才學過人,著有集七卷,其中《奉和御製夜觀星示百僚詩》輯入《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文一篇,輯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蕭琮即位之後,隋文帝設立江陵總管監視蕭琮的行為;西元587年,隋文帝先召蕭琮入朝,然後一口併吞了西梁。

於是,自蕭詧至蕭琮,西梁共傳三世,歷三十三年,先後看西魏、北周和隋的眼色過日子,戰戰兢兢,最後被隋滅亡。

蕭琮入隋後,被隋文帝封為柱國、莒國公;後因為妹妹蕭皇后的原因,被楊廣所親重,拜為內史令,進封梁王。不過好景不長,由於坊間流傳“蕭蕭亦復起”的童謠,蕭琮慘遭猜忌,廢黜,病死在家中,被追贈左光祿大夫。

蕭巖是蕭詧的第五子,封安平王。公元587八月,蕭琮被迫入朝後,蕭巖曾聯結江南陳朝,裹脅後梁十餘萬百姓歸降了南陳。

隋滅南陳後,蕭巖被誅,家屬全部淪為平民。

蕭璿,事蹟未顯於史,生下蕭銑後,很早死去。

所以,到了蕭銑這一代,生活已經極為貧苦,母子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不過,他的殺父仇人楊堅被楊廣弄死後,登上了帝位的楊廣冊立蕭銑的姑母蕭妃為皇后,開始對蕭氏子弟大加擢用。

蕭銑由是變成了湖南湘陰的羅川縣縣長。

蕭銑的親姑爺楊廣並不得人心,天下鼎沸,變民四起。

公元617年十月,湖南嶽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將領鄭文秀、許玄徹、萬瓚、徐德基、郭華,沔陽張繡等等密謀佔據嶽州造反。

一開始,大家打算推舉董景珍為首領。

董景珍非常不安,推辭說:“我出身寒賤,品牌肯定打不響,難以服眾;做首領的話,必定得是德高望重之人。羅川縣長蕭銑是梁朝的龍枝鳳葉,寬仁大度,有梁武帝遺風。我聽人家說,‘帝王之興,必有符命’。現在隋朝的冠帶都稱‘起梁’,這是蕭梁中興的跡象啊。推舉他做咱們的領袖,才能順天應人啊。”

於是,眾人就把目光投向了遠在羅川的蕭銑,秘密派出代表,潛入羅川,與蕭銑取得了聯絡。

蕭銑慨然說道:“我祖父當年事隋,職貢不斷,竭誠交結兩國之好,但是楊堅貪我國土,滅我家國,每念及到這,無不痛涕流淚,你們既如此推崇見愛,有意助我光復大梁帝國,我豈有退縮之理?!”

蕭銑這一番話目標定位高,旗幟鮮明,與同時代的其他的造反者有根本的區別,這種差距是由人的素質、修養、品位和抱負造成的。

這樣,羅川城內,官吏的服色、城頭的旗幟,彷彿一夜之間,全部恢復了梁國的舊制。

董景珍他們也迅速發動兵變,順利地佔據了嶽州。

公元617年十月十九日,在董景珍等人的擁戴下,蕭銑在岳陽城南筑壇,焚燒供品祭祀上天,隆重地舉行了開國大典,重建梁國,自稱“梁王”。

據說那天早上,霞光萬丈,有很多怪鳥臨空,有識之士說這是祥瑞,大吉,建議大梁的年號為“鳴鳳”,蕭銑欣然從之。

第二年三月十一日,隋煬帝在江都離宮被宇文化及處死。

同年四月下旬,蕭銑在嶽州登基稱帝,一切典章制度皆依梁朝舊制,置署百官,追諡叔父蕭琮為孝靖皇帝,祖父蕭巖為河間忠烈王,父親蕭璿為文憲王;封董景珍為晉王,雷世猛為秦王,鄭文秀為楚王,許玄徹為燕王,萬瓚為魯王,張繡為齊王,楊道生為宋王。

南朝梁武帝蕭衍:他是南北朝時期的造反英雄,最後卻被活活餓死

立國之初,政通人和,氣象一新,處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隋將張鎮州,曾在岳陽城外裡裡外外屯了三重大軍,準備攻取岳陽,聽說楊廣已死,長嘆一聲,和欽州刺史寧長真等一同舉五嶺以南的全部州縣向岳陽投降。

這樣,蕭銑的帝業達到了巔峰!

麾下有雄兵四十餘萬,坐擁了南方大片土地,梁國版圖東達九江(今江西九江市),西抵三峽(今湖北與重慶交界處),北接漢水(今漢水以南),南盡交趾(今越南),國勢之盛,已超過乃祖的西梁。

如果說,有美中不足的話,那就是故國西梁的都城建在江陵,而此時蕭銑的都城還在岳陽。

所以,蕭銑決定遷都。

江陵在西梁苦心經營的三十餘年中,國泰民安,澤被百姓,深得民心。

遷都後,蕭銑先修復了先皇的陵墓和宗廟,然後薄賦稅,施仁政,勵精圖治,把一個嶄新的梁帝國矗立在了世人面前。

根基穩固好了以後,跟下來,蕭銑就開始準備北顧中原,逐鹿天下了。

不過,蕭銑命不好,他遇上了隋唐年間的超級軍神——李靖。

公元760年的唐朝肅宗時代,肅宗曾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

日本現代暢銷小說作家田中芳樹曾在雜誌上做了一項有趣的活動:由讀者投票公開評選中國曆代百大名將。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百大名將,可是,不論是哪一種版本,李靖都不會落選。

按照田中芳樹的評選標準(不包括登上帝位的、不包括清朝滅亡之後的、不包括治軍能力有問題和殘殺百姓者的),憑藉名氣和戰績,一共評選出有九十九人。

從這九十九人中,再選出十名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創造了偉大的軍事業績,並且對後世軍事思想產生重大影響的佼佼者,是為中國曆代十大名將。他們分別是:

吳起、白起、韓信、霍去病、班超、曹操、李靖、徐世勣、岳飛、徐達。

其中,李靖和岳飛可並列第一。

如果要評選中國曆代十大軍事家,我覺得,可以按照上述標準再加上其作戰思想和軍事理論對後世的影響,可以得出如下十人:

姜尚、孫武、吳起、李靖、孫臏、韓信、岳飛、白起、霍去病、衛青。

其中,李靖排第一位。

這十個人,除了姜尚作為傳說中的兵家之祖外,神化最多的也是李靖。

歷史中的李靖,“兼資文武,出將入相”,“南平吳會,北清沙漠,西定慕容”,身經百戰,未嘗一敗,李世民贊他武功“古今所未有”。

630年,李靖提師親征,生擒頡利可汗,夷滅東突厥。李世民興奮地稱讚說:“李陵以步卒五千絕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書竹帛。靖以騎三千,蹀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李淵也激動地讚歎道:“漢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託付得人,復何憂哉!”

夷滅東突厥,這是李靖為唐朝立下的第一大邊功,也是自古以來漢族與北方民族作戰所從未有過的豐功偉績!

突厥頡利可汗部落覆滅後,唐朝北方邊境從此晏然無事,周邊少數民族部落紛紛向唐朝稱臣,李世民的“天可汗”大時代開始來臨。

不久,李靖又用了短短的半年的時間殲滅吐谷渾部落,平定了西北邊疆。

。所謂平番滅國之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晚年的李靖在家閒居,曾著兵書以遣永晝,為後世留下了彌足珍貴文字資料。

公元618年,李世民和王世充、竇建德的虎牢大戰正打得不可開交,雄踞江陵的蕭銑派舟師溯江而上,頓兵於安蜀城及荊門城,虎視眈眈著屬於唐室的峽州(今湖北宜昌市西)、巴、蜀等地。

一旦巴蜀等地被蕭銑侵佔,大唐帝國將會陷入東西兩面受敵的困境,李淵大感不妙,命李靖領輕騎數人火速前往峽州,協助峽州刺史許紹抗擊蕭銑。

李靖得令,日夜兼程,途經金州,正遇上廬江王李瑗和蠻賊鄧世洛苦鬥。

雙方你來我往,已鏖戰多日,勝負未決。

李瑗見了李靖,如獲至寶,連忙請教問計。

於是李靖在金州傾情上演了一出隋唐版的“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略作停留,為李瑗定下平蠻賊的奇計才匆匆告辭。

到了峽州後,李靖與許紹一起共同分析當前形勢,發現險塞基本掌握在蕭銑手中,戰機尚未成熟,兩人的意見都是現在先按兵不動,耐心等待機會。

李靖先鄭重地向李淵遞交了一份作戰計劃——“攻取蕭銑十策”,然後靜等時機。

公元621年九月秋汛,連日大雨,經月不止,江水暴漲。

李靖料定蕭銑沒有防備,馬上安排三軍分三路進擊。

三路大軍分列二千艘戰艦順江而下,果然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荊門和宜都,然後破梁大將文士弘於清江(今清江入長江口),洞穿梁國門戶,長驅直入,直逼江陵。

看著唐軍千帆齊舉,萬舸爭流,氣勢如虹,蕭銑黯然長嘆說:“天不祚梁,氣數當盡,若力屈而戰,徒然使百姓遭殃,豈能因為我一人的緣故而使百姓蒙難?!宜趁城池未陷而出降,希望可以避免戰亂傷及士民。諸人失我,何患無君!”

十月二十一日,蕭銑臉色平靜地到太廟告祭先祖,然後下令出城投降。

城上守軍紛紛淚如雨下。

天不佑梁,天數如此,奈何奈何?

蕭銑一襲白衣,帶著文武百官徑直來到唐軍營門前,對唐軍主帥李孝恭說:“當死者唯銑,百姓非有罪也,請勿殺掠!”

事實上,李孝恭進駐江陵之後,唐軍上下都在不懷好意地審視著這座富麗堂皇的梁朝帝都,一個個摩拳擦掌,蠢蠢欲動,準備盡情飽掠一番了。因為蕭銑這充滿悲天憫人的一句話,李孝恭被被深深打動了,從而釋出嚴禁士兵搶掠的命令。

“於是城中安堵,秋毫無犯”。江陵遂避免了一場浩劫。

梁國所屬的各州縣得知江陵陷落後,皆望風款附,紛紛繳械投降。

蕭銑被李孝恭押解到長安之後,李淵當面大罵蕭銑大逆不道,不自量力,公然稱王稱帝和大唐唱對臺戲。

蕭銑凜然回答道:“隋失其鹿,英雄競逐,銑無天命,故至於此。亦猶田橫南面,非負漢朝。若以為罪,甘從鼎鑊!”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TAG: 蕭銑李靖蕭琮江陵蕭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