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要想“捐官買官”到底要花多少錢?有人為了過官癮花了8億

自從科舉制誕生以後,無論身份地位,統一按照才學選拔官吏,讓許多寒門學子看到了做官的希望,隋唐以前的官吏大多都是身處名門計程車族子弟,或是憑藉戰功而受封爵位,無論哪種方式都比不上科舉制來的更加“公平”。

十年寒窗足以表明做官之路有多麼艱難,科舉誕生以後需要經過層層選拔,最初一級為秀才,秀才上面是舉人,考上舉人就有了當官的資格,就此與尋常百姓不再一樣,從這也能體會范進中舉以後的那些癲狂舉動,之後就要去吏部登記等待朝廷任命,通常要等到前輩們退休或者掛了以後才有機會。

因此許多人在考中舉人以後,繼續深造追求進士及第,超常發揮進入三甲錄取為庶吉士,至此到達讀書人的巔峰,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都被擋在了進士門外。

古代人要想“捐官買官”到底要花多少錢?有人為了過官癮花了8億

雖說有了做官的資格,卻不知道哪天才能上任,慢慢出現了另一種做官形式“捐官”,許多時候朝廷也會面臨揭不開鍋的窘境,因此允許一些人捐錢捐物從而謀取一官半職,這種方式導致官場昏暗,隨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捐官的也不是傻子,白花花的銀子扔出去,自然也要撈回來,歸根結底還是苦了老百姓。

捐官的都是些什麼人?一般是富商,有錢人,也有富裕的平民,其實沒有功名在身的,在古代都是平民,就算你有錢,在”惟有讀書高“的古代也是失敗者,只有”捐官“,才能讓他們看起來具有顯赫的身份和資本。

自從秦朝開始就有了“捐官”主義,據說曹操家的老爺子曹嵩深諳此道,許多時候統治者為了維持穩定也會這樣做,秦始皇時期遇上大旱,下令凡是能捐出一定數量糧食的人都能獲得爵位,當然爵位有大有小,明碼標價完全憑個人財力,據說500石就能混個村主任。

古代人要想“捐官買官”到底要花多少錢?有人為了過官癮花了8億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500石米相當於21噸,摺合人民幣13萬左右,可見“捐官”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花費十多萬才能或上一個最低的官職,想要坐到“捐官”列表中最高的職位,整整需要250萬人民幣,許多人奮鬥一輩子都拿不出來。

漢武帝時期,買賣官職變得透明,公正,同時取消了糧食改為錢財代替,不止賣文官,就連武將的職位也能花錢搞到手,不得不說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雖然朝廷承認官職,不過都是一些沒有實權的“虛職”,很多時候即便朝廷想賣都賣不出去。

為了改變這種尷尬局面,逐漸開始放權,那些買來的官職也有了實權,不過實權還得用錢買,據記載“實權”也分為許多等級,最低一級需要17萬銅錢,換算成人民幣150萬左右,最高一級則需要280萬,可見比起秦朝來說不止買賣官職制度更加完善,價格也更高了。

古代人要想“捐官買官”到底要花多少錢?有人為了過官癮花了8億

很多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有權一定程度上就代表著有錢,在這種“實權”的誘惑下,買官賣官十分興盛,畢竟有人錢多了以後,就想搞點權力玩玩,況且漢武帝時期相對安定,經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官僚階層待遇十分優厚,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會拿來給官員發工資。

當了官以後不僅有朝廷發放的俸祿,更重要的是可以撈許油水,朝廷對於買賣官職的事情並不禁止,甚至成立了專業部門進行管理,鼎盛時期,即便拿不出規定的錢財,只要有東西做抵押就能走馬上任,曹操老爺子曹嵩就是因此上位。

曹嵩上面還有一個曹騰,曹騰是一個位高權重的大太監,先後得到數位皇帝賞識,東漢年間更是被封為侯爵,家中財產數不勝數,作為養子的曹騰自然跟著發達,不僅繼承了無數錢財,還繼承了養父的爵位。

古代人要想“捐官買官”到底要花多少錢?有人為了過官癮花了8億

當時這個爵位還沒有什麼實際權力,因此曹嵩就想花錢搞一個有實權的大官,把目標對準了三公中的太尉,太尉這個職位可不簡單,是掌管軍事的高階官員,自然需要不少錢,開價1000萬。

這些錢對曹嵩來說算不上什麼,不過有錢的並不只有他一人,許多人盯上了這個職位,相互加價,最終曹嵩以十倍價格搶到手,不考慮金子與現金之間的換算,10000斤黃金大致相當於現在5噸,換算成人民幣大約8。8億,創造了買官的價格最高紀錄。

雖然說買賣官職可以幫助朝廷解決燃眉之急,卻存在很大缺點,買官之人多數不懂政治,既對辛苦讀書的學子不公平,還會加劇貪汙腐敗現象,最終損害國家,讓老百姓受苦,甚至會使整個吏治系統癱瘓,導致嚴重的政治問題。

古代人要想“捐官買官”到底要花多少錢?有人為了過官癮花了8億

?選官還是應該遵從最初的理念,選拔才能出眾,可以建設國家的人,只有這樣才能讓付出心血的學子不會寒心,也能讓真正出色的人找到用武之地。

參考資料:

【《封建時期的“捐納”制度》、《漢朝賣官制度》】

TAG: 捐官曹嵩官職實權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