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官故事】袍哥組織在四川是如何“起家”的?

【錦官故事】袍哥組織在四川是如何“起家”的?

由滿族建立的清王朝,從入關到辛亥革命為止,一共經歷了267年。在清王朝的統治期中,全國範圍內產生過無數次的起義抗暴鬥爭,各地也產生了很多秘密結社,較為顯著的有1674年(康熙13年)福建一帶的“天地會”,乾隆時期長江南部產生的“三合會”“屠龍幫”,遍佈江南的“紅花會”,以及咸豐年間的“小刀會”“雙刀會”等等。

【錦官故事】袍哥組織在四川是如何“起家”的?

▲ 晚清時期天地會的腰牌

雖然其中一些結社含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但他們的口號是一致的:“

驅除韃虜,反清復明

”,大體上都是同一性質的“會黨組織”。後來,這種會黨組織(主要是天地會)傳播到四川,便稱為“

袍哥

”,又稱為“

漢流

”。據王蘊滋《辛亥革命回憶錄》載:康熙九年(1670年)鄭成功的部將陳近南奉鄭之命入川,在四川雅州開精忠山,並取詩經“

同胞、同仇

”之意,稱為“袍哥”。又為警惕同人勿忘根本,內部又互稱“漢流”。凡入哥老會者,互以哥老弟相稱,以示平等合作之精神,其宗旨為反清復明。

【錦官故事】袍哥組織在四川是如何“起家”的?

▲ 影視劇中的陳近南形象

創始之時,為避免清政府鎮壓,活動極其秘密,對官吏士紳皆有所忌,主要在下層社會中進行活動。早期的這種哥老會組織,並未深入農村,其活躍份子主要是江湖遊子,綠林好漢,後來失去了陳近南的中心領導之後,日益散漫。

嘉慶中葉,哥老會組織日漸發展起來。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經濟日益凋敝,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趨激化。在政治經濟大動盪的形勢下,大量農民、手工業工人破產失業,同時分離出一批批終年流浪江湖的遊民,和出入營伍的遊勇,他們又以

互助互濟

為號召,便自然結合,使哥老組織,不斷膨脹。

【錦官故事】袍哥組織在四川是如何“起家”的?

與此同時,這一組織又廣泛地容納三教九流,所謂“

驚、培、飄、猜、風、火、爵、耀、僧、道、吏、卒、戲、解、幻、聽

”等,都可參加組織。具體來說,“驚”——指看相、算命;“培”——指內外科醫生;“飄”——指飄葉子、賣字畫;“猜”——指賭博……三教九流,盡入袍哥行中。

不僅如此,大量下層民眾蜂擁參加以後,更漸漸影響到紳富階層,《四川官報》《四川月報》記載:“

紳糧之家亦有在會者

,各為藉此保家,實則廣通聲氣,以自豪恣,於是會黨哥老便無孔不入,滲進四川社會階層之中,入會者自紳商學界,在官人役,以及勞動苦力群不逞之徒,莫不有之……”。

【錦官故事】袍哥組織在四川是如何“起家”的?

▲ 四川總督緝拿嘓嚕匪的告示

清廷將會黨哥老視為最大的敵人,不惜用盡全力,加以鎮壓。他們將之稱為“會黨”“會匪”,又稱“嘓嚕”。清廷大吏左宗棠在奏摺上說:“蓋哥老會者,本川黔舊有嘓嚕之別名也”。四川總督丁寶禎有鎮壓會黨活動的告示,從下面摘引的告示中,可看出清朝哥老會如何遭到官府的殘酷鎮壓:

“照得本部堂前因川省賊盜橫行,曾經通飭州縣,示諭鄉團,一體嚴拿,並不時密派親兵,設法擒拿。數月以來,已獲巨匪段小鬼,王老寶,楊昏七等十餘名,解省訊明正法,惟訪聞該匪黨,非盡無賴飢寒之人,其中競有富戶紳糧,畏其兇惡,隱匿包庇,甚至賠貼銀錢,捐充帽頂,而不肖子弟亦多隨從附和,通聲氣以裝體面種種情形。本部堂已確有所聞。茲當嚴拿匪棍之時,若不諄諄告誡,該紳富及紈袴子弟等,一旦身罹法綱,殊堪矜惻,且本部堂嫉惡滋嚴,愛民如子,不忍不教而誅。為此剴切示諭紳糧富戶人等知悉。”

四川袍哥組織的產生和發展,還有一段曲折複雜的歷史。

【錦官故事】袍哥組織在四川是如何“起家”的?

▲ 17世紀時繪鄭成功像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

鄭成功

堅持反滿,於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九月,在中國臺灣開創金臺山明遠堂,參加會盟而來的有四千餘人,有

《金臺山實錄》

詳記其事。清康熙元年(1662年)鄭成功病逝,其長子鄭經,繼其事業。後以廈門兵敗,鄭經憂憤而死,其弟鄭克塽繼承父兄之志。後福建提督施琅領兵攻臺,克塽將《金臺山實錄》連同鄭成功的“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玉印用鐵匣裝置密封,沉於海底。直至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有四川永寧(今敘永)人郭永泰,在福建漁人手中獲得鄭成功《金臺山實錄》原本,託凌桐階略加增改,名為

《海底》

,又名《金不換》,從此袍哥組織規章大備,凡後之開山立堂者,悉以郭永泰原本為圭臬。

在陳近南於雅州秘密創立第一個“

精忠山

”袍哥組織後,道光二十八年,郭永泰於永寧開“藎忠山”,會盟的達四千餘人。不久藎忠山哥弟,遍及各省,有顏鼎章開大峨山,李雲久開青城山,胡文翰開九成山,張聯弟開華陽山……清廷越禁止,發展越擴大,以至分支流派,開山立堂,公口碼頭,不可勝數。

【錦官故事】袍哥組織在四川是如何“起家”的?

▲ 1911年孫中山與溫哥華洪門會員合影

到了1911年(宣統3年),四川哥老會組織已深入各府、州、縣的城、鎮、鄉村,到處都在開山立堂。從當時流傳的“

明末無白丁,清末無倥子

”的口語(未參加袍哥組織的人叫“倥子”),便可看出,袍哥這一組織,已經在蜀地紮下了深厚的根基。

圖片來源:網 絡

圖文編輯:汪 洋

圖文校對:南波萬

技術支援:毛聲文

TAG: 袍哥哥老會四川組織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