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足智多謀用兵謹慎故能連戰皆捷,卻喪失對魏軍進行殲滅的機會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三國志》中,魏書、蜀書大多數時候記載為陸議,只有《滿寵傳》、《王基傳》等極少數篇章為陸遜,唯獨吳書則一直記載陸遜。此外,東吳人所著的史書如吳錄、江表傳,都為陸遜。然而關於陸議什麼時候、為什麼改名為“遜”,所有史料都隻字不提。

陸遜是東吳最負盛名的統帥,因此和蜀漢的諸葛亮一樣,在三國志中單人為傳,同時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用兵謹慎。陸遜作戰之時總是未慮勝,先慮敗,深謀遠慮,從不冒險,所以從來沒打過敗仗。

例如夷陵之戰大敗劉備後,吳將徐盛、潘璋、宋謙等都主張乘機進攻蜀漢。陸遜則以為“曹丕大合士眾。外託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僅派部將李異、劉阿率部追至秭歸南岸,吳軍主力則做好防魏準備。不久,魏軍果然發兵攻吳,但已無機可乘。

陸遜足智多謀用兵謹慎故能連戰皆捷,卻喪失對魏軍進行殲滅的機會

陸遜

再如孫權欲佔領夷洲和珠崖,陸遜就反對:“萬里襲取,風波難測,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驅見眾,經涉不毛,欲益更損,欲利反害。又珠崖絕險,民猶禽獸,得其民不足濟事,無其兵不足虧眾。”結果確實是孫權的想法太超前了,遠征得不償失。

正因為深謀遠慮,陸遜還擅長心理戰。當呂蒙因為無法對付關羽而憂慮成疾時,陸遜別闢蹊徑,認為“羽矜其驍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嫌於我,有相聞病,必益無備。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

呂蒙對此大加讚賞,推薦陸遜代替自己。陸遜乘機用驕兵之計,寫信吹捧關羽,使其愈發麻痺大意,“羽覽遜書,有謙下自託之意,意大安,無復所嫌。”結果大意失荊州。

陸遜足智多謀用兵謹慎故能連戰皆捷,卻喪失對魏軍進行殲滅的機會

諸葛瑾

後來孫權大舉北伐失敗,負責襄陽這一路的陸遜得知後,沒有采納諸葛瑾迅速撤退的建議,反其道而行之,“令瑾督舟船,遜悉上兵馬,以向襄陽城。敵素憚遜,遽還赴城。瑾便引船出,遜徐整部伍,張拓聲勢,步趨船,敵不敢幹”。陸遜虛張聲勢,嚇住了面前的敵軍,順利地完成了撤退。

當然謹慎有時候就意味著保守。在石亭之戰中,大將朱桓獻計說:““休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將也。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掛車,此兩道皆險厄,若以萬兵柴路,則彼眾可盡,而休可生虜,臣請將所部以斷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勝長驅,進取壽春,割有淮南,以規許、洛,此萬世一時,不可失也。”

陸遜則認為這個計劃過於冒險。當時雙方兵力差不多,魏軍是十萬,吳軍約九萬,陸遜覺得這種情況下抽出一萬人設伏敵後,企圖圍殲敵軍,說不定會導致正面戰場的失利,因此否決了這個計劃。

陸遜足智多謀用兵謹慎故能連戰皆捷,卻喪失對魏軍進行殲滅的機會

朱桓

石亭在今安徽舒城與桐城縣之間,被大別山、長江、巢湖三面包夾,而且要到達石亭,必須經舒城與桐城之間的硤石關、掛車嶺,這兩處都是山險、路窄,確實如朱桓所說,是設伏的好地方。

結果陸遜謹慎的結果就是確實擊敗了魏軍,殲敵一萬多人,繳獲大量輜重,但打成了擊潰戰,魏將賈逵及時控制了夾石,幫助魏軍主力穩住了陣腳:“逵據夾石,以兵糧給休,休軍乃振”。我們不能說陸遜的做法是錯,但此後東吳確實再也沒有這樣殲滅魏國東線主力的機會了。

TAG: 陸遜魏軍朱桓陸議夾石